集中攻堅奮力突破 確保如期高質量完成改革目標
核心提示
以改革應變局、開新局、求突破。1月2日,重慶召開2024年新年第一會,圍繞奮力實現“三攻堅一盤活”改革突破進行再動員、再部署。會議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論述,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部署,按照市委六屆四次全會工作要求,集中攻堅、奮力突破,確保如期高質量完成各項改革目標。
藍圖已然繪就,行動時不我待。本報今日推出“重報深一度”特別報道,看相關部門如何把握重點、精準落實,堅決破除制約高質量發展的瓶頸,扎實推動現代化新重慶建設輕裝上陣、行穩致遠。

市國資委
堅決打贏國企改革攻堅戰、政企分離改革攻堅戰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佘振芳
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曾菁華表示,市屬國資國企將把推進“三攻堅一盤活”改革突破作為新重慶建設的重大政治任務,強化“主戰場”意識,雷厲風行、限時打贏國企改革、政企分離改革攻堅戰。
按照全市“三攻堅一盤活”改革突破動員部署會的要求,市國資委首先要堅定邁好“止損治虧”第一步。市屬重點國有企業要帶頭,堅定突出“止損”目標,在“止損治虧”上下真功夫、實功夫。在市級層面統籌指導協調下,按照精準施治、分類突擊工作要求,督促推動市屬重點國有企業制定實質性措施,加快進度落實完成。要壓緊壓實企業主體責任,注重企業內部改革、精益管理、市場開拓、挖潛增效,通過提升效率實現從根源上治理虧損。
二是干凈徹底完成政企分離改革攻堅。突出工作重點,通過分類研判、細化方案、明確路徑,加快實現市級經營性國有資產100%集中統一監管。要敢作善為、分類推進,落實好國有資產監管責任,確保改革中資產處置做到不隱瞞、不違規、不流失。既保證全覆蓋落實集中統一監管措施,更要實現企業“脫鉤”過渡期平穩運營,加快推動轉型發展。要著力推動實現國資監管“一盤棋”格局,落實各級國資監管機構集中統一監管責任,優化監管方式,督促指導區縣國企深化改革。
三是管好用好存量國有資產,把全覆蓋建立資產盤活工作臺賬作為基礎,以國有資產不流失、實現保值增值為大前提,按照市場的規則辦,按照法治化的原則辦,一企一方案制定計劃,建立長效盤活機制,精準盤活土地、房屋、基礎設施等重點資產,積極引入央企、優質民企、外企以及上市公司參與改造運營。
四是完善工作機制保障改革攻堅。市國資委將按照全會部署的目標任務、核心績效指標,逐項分解落實到位,聚焦抓好壓減管理層級、動態管理主責主業、提速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三清三減三增”、提高集中統一監管質效、完善激勵約束機制等重點工作,加強督查督辦,建立健全風險評估機制,推動改革任務加快落地見效,營造改革發展良好環境。
市發展改革委
堅決如期打贏園區開發區改革攻堅戰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唐琴
市發展改革委負責人表示,將深入學習、全面貫徹市委六屆四次全會和全市“三攻堅一盤活”改革突破動員部署會精神,不折不扣落實“精簡機構、壓減平臺、優化布局、招大引強”的總體要求,按照打贏園區開發區改革攻堅戰領導小組部署安排,加強與部門區縣的多跨協同,錨定全會確定的目標任務,健全改革推進體系,細化量化目標舉措,抓住重點難點關鍵點,緊盯3月、6月、12月三個關鍵節點,重點圍繞5個方面集中攻堅、奮力突破,確保如期高質量完成各項改革目標。
統籌健全推進機制,在落實目標任務上加快突破。細化分解目標任務,完善工作體系、政策體系、評價體系,逐項明確實施路徑、時間節點、階段性目標,聚焦管理機制重塑、公司重組轉型、產業布局優化、質量效益提升等重點難點關鍵點精準發力,切實將“改革藍圖”轉化為精準落實的“施工圖”、高質量發展的“實景畫”,形成權責清晰、產業聚焦和布局合理的園區開發區發展格局。
統籌做好整合精減,在重構管理體系上加快突破。重點做好四至范圍重新核準、管理機構“三定”制定、社會管理職能剝離、授權放權精準實施、開發區條例立法等工作,3月底前園區開發區全部整合到位、機構精減調整基本到位,形成“一區多園、一套班子”運行格局。
統籌推進平臺壓減,在創新投融資模式上加快突破。圍繞戰略重構、資產重組、業務重塑,推動平臺公司重組整合,理清職責邊界,構建扁平高效管理模式,提高運營公司市場化專業化運營能力。創新投融資模式,建立園區開發區資產盤活“一本賬”,加強投資項目管控,壓降項目建設成本,清理處置和盤活閑置低效資產。
統籌優化產業布局,在提升質量效益上加快突破。實施產業布局調整優化行動,編制市、區縣園區開發區發展規劃,明晰產業發展方向,推進產業集群發展,構建畝均效益評價體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形成激勵優勢和倒逼低效的工作態勢,推動發展質量穩步提升,規模以上工業畝均效益增長4%以上、營業收入全年實現2.4萬億元以上,千億級產值的園區開發區達到10個。
統籌推動招大引強,在優化營商環境上加快突破。完善發展生態,加快轉變招商引資模式,推進鏈主企業招商和產業基金招商,促進主城都市區招大引強和山區庫區招優引特,健全政府和企業“雙兌現”履約機制。強化企業服務,推進數字賦能,全面推進“園區事情園區辦”“企業辦事不出園”,促進園區開發區實現自我革新、轉型發展。
市財政局
推動國有資產有效盤活 讓沉睡的國有資產“動”起來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廖雪梅
市財政局黨組書記、局長姜國杰表示,市委六屆四次全會對“三攻堅一盤活”改革突破作出了全面系統的部署,吹響了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攻堅的“號角”。市財政局將全面貫徹會議精神,按照市委既定的改革時間表、任務書和路線圖,落實推動國有資產盤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抓總職責,清單化項目化推進全市國有資產盤活,賦能現代化新重慶建設提質增效。
姜國杰介紹,市財政局將加強統籌協調,促進全面提升國有資產配置效率和使用效能,推動國有資產充分盤活,形成規范運營、保值增值的管理體系,推進國有資產盤活取得重大成果。
夯實盤活基礎。2023年9月以來,全市開展了國有資產調查摸底,基本摸清了全市國有企業、行政事業性和自然資源等重點資產基本情況,從管理基礎、資產效益、市場預期、投資融資、體制機制等方面深入剖析國有資產存在的問題。下一步,將結合調查摸底,抓緊理清權屬關系,做好核算入賬、確權登記等基礎工作。
堅持分類盤活。對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國有資產,通過調劑置換、處置變現等方式實施盤活。對國企資產,采取出租、出售、處置、改擴建等方式,加快閑置低效房屋盤活,按照優化、調整、集約等方式盤活利用企業自有土地等。對儲備土地,強化規劃賦能,提升儲備土地價值;加強土地整治出讓時序和進度調度,提高資金周轉效率;創新出讓方式,探索先租后讓、以租代讓、彈性年期出讓等供地方式;調整土地儲備管理費計提機制等。
健全長效機制。引導央企、民企通過進場交易、協議轉讓、資產置換等方式參與國有資產盤活;完善產品價格動態調整機制,提升資產盤活價值;加大財稅政策、金融政策供給,支持資產盤活利用。
完善保障體系。建立1個資產盤活管理平臺,實時動態反映資產盤活情況。建立“待盤活資產清單”和“重點任務清單”兩張清單,精準高效實施盤活。市國資委、市財政局、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分別制定市級國有企業資產、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國有資產以及國有土地資產盤活3個方案。同時,將建立國有資產盤活工作評價體系,壓實相關部門、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責任,對走在前列的加大在預算安排、資金使用、項目建設等方面支持,激發資產盤活積極性。
大足區
以敢涉深水區、敢啃硬骨頭的擔當推動改革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周傳勇
1月2日,大足區黨政主要負責人與市政府簽訂《2024年度“三攻堅一盤活”改革突破目標責任書》,明確14個方面47項具體措施,全力打好園區開發區改革攻堅戰。接下來,大足將成立由區委、區政府主要負責人任雙組長的領導小組專班攻堅,建立改革目標體系、工作體系、政策體系、責任體系和評價體系,壓減園區數量、理順管理機制,以敢涉深水區、敢啃硬骨頭的擔當,推動園區開發區改革走深走實。
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發展上,大足將編制園區開發區發展規劃,精準布局主導產業、特色產業和未來產業,明確園區開發區功能定位和產業鏈分工,每個園區開發區主導產業不超過3個;深入實施制造業中小企業“苗圃”“育林”“參天”梯度培育計劃;大力發展智能制造,加快智能工廠、智能車間建設,打造智慧供應鏈;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開展“工業互聯網平臺+園區”賦能行動;推動雙橋經開區、大足高新區入園企業循環式生產、循環式組合,搭建能源互濟、資源共享、廢物協同處置的公共服務共享平臺,推進綠色循環低碳發展。
未來一年,大足將大力培育壯大智能網聯新能源汽摩及零部件、再生資源及新材料、光電等特色產業,力爭2024年實現招商引資285億元以上、規上工業營業收入490億元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10家,科技型企業達到1600家。
此外,大足還將繼續實施“畝均論英雄”改革,分行業分區域開展畝均效益綜合評價,建立評價體系,強化結果運用;完善資源要素差別化政策,提升集約節約用地水平;實施創新引領畝均效益行動,分類推進企業提質增效,激勵優勢企業技術改造和轉型升級、優勢園區開發區做強做優,倒逼低效企業改造提升或淘汰退出;推動新增建設用地指標與存量土地處置績效、畝均效益掛鉤,高質量書寫園區開發區改革的“大足答卷”。
涪陵區
提高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虎口奪食”的能力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左黎韻
1月2日,涪陵區黨政主要負責人與市政府簽訂《2024年度“三攻堅一盤活”改革突破目標責任書》,將重點圍繞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三化”發展,指導區屬國有企業緊扣全區重點支柱產業,提高畝均綜合效益,破除制約高質量發展瓶頸,全力打好國企改革攻堅戰。
聚焦制造業轉型升級,涪陵區將品牌化打造標桿企業,培育上市后備國企,推動涪陵榨菜集團深化國務院國資委“雙百企業”改革、打造百億級企業,加快將國藥太極培育為500億級企業,引導上市公司發揮好產業引領作用;推動部分商業一類企業全鏈條數字化改造,以數字化賦能創新發展,提高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虎口奪食”的能力。譬如,目前涪陵榨菜集團建成投產了國內首個榨菜智能化生產車間,實現了從青菜頭淘洗、拌料到成品包裝等生產流程的全線智能化操控,降低了生產過程中的能耗、物耗,實現產品產能最大化。預計到2025年,涪陵區將建成數字化車間13個、智能工廠3個,研發投入年均增長12%以上。
圍繞國有資產盤活,涪陵區將抓緊理清權屬關系,以合并產業同類項的方式,對酒店、建筑、地產等領域同質化企業實施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推動國有資產優化重組;以市場化為導向,健全部分商業二類企業經營機制,全面推行市場化用工,實現員工能進能出,改革分配機制,實現員工收入能增能減,促進全員勞動生產率增長10%以上,提升企業經營活力。
此外,涪陵區還將聚焦園區改革攻堅突破,升級打造投資運營平臺,深化涪陵實業集團、涪陵產業集團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點對點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入,加快建設慧谷湖科創小鎮,引入一批專精特新企業,加大產業基金在先進材料等領域投入,力爭到2025年,全區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比重提升10個百分點;積極拓展央地合作,深化國藥集團與太極集團央地混改,整合中醫藥優質資源,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引進央企通過戰略投資盤活頁巖氣等能源類優質資產,聯動全國優勢高校院所、科創企業等,聚焦頁巖油氣、基礎原材料等領域“卡脖子”問題,統籌推進前沿領域研究和產業化技術攻關,走“科創+”“綠色+”發展道路。
市科技局
以改革促發展 以創新提質效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張亦筑
市科技局表示,“三攻堅一盤活”改革突破是牽一發動全身的關鍵環節改革,是現代化新重慶建設必須啃下的硬骨頭。市科技局將進一步深化學習和認識,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六屆四次全會精神,聚焦重點、突出創新、增強服務,從以下4個方面著手,以改革促發展,以創新提質效,2024年上半年完成企業壓減目標,2024年底完成全部企業優化提質工作,堅決打贏政企分離改革攻堅戰。
聚焦主責主業,整合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市級轉改制科研院所科技創新能力,引導推動研究方向相近的研發類企業與轉改制科研院所合并,進一步提升科技研發能力,吸引集聚優秀人才,強化院企聯動發展。創新導向激勵,通過市級和院級科技研發專項、科研院所激勵專項等,支持和促進整合后的企業勇于創新、提質增效。
強化成果轉化,推動科技服務做大做強。整合成果轉化鏈條,組建重慶市技術轉移研究院公司,構建規?;⑹袌龌木C合性成果轉移轉化平臺,推動科技成果匯集、供需對接、高效轉化,引領全市點、線、網、面的成果轉移轉化體系。優化科技服務功能,做強激光成型、高精測量等科技服務企業,集聚形成智慧、便捷、高效的綜合性高技術服務平臺,引導技術服務企業向區縣布局設立非法人的分支機構,增強全域科技服務能力。
落實精簡瘦身,建立科學完善的發展機制。有效壓減企業數量,實現層級壓減,提升資源利用效能。形成長效管理機制,建立更好適應市場變化的科研院所管理模式和組織架構;加強集中監管,形成制度體系,推動有效控制經營風險。
強化組織管理,確保各項任務落實落細。落實專班力量,切實按照時間表、任務書、路線圖,加快迭代完善改革方案,抓綱帶目,清單化、項目化聚力攻堅。聯動有關部門,加強調查研究和政策供給,促進改革高效推進。進一步把準關鍵、保住底線、化解風險,確保改革按序時進度如期高質量實現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