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民企協同發展推動“三攻堅一盤活”改革突破落地見效
首批三百六十二個重點項目發布
2024-03-21 09:00:50 來源: 華龍網-重慶日報 聽新聞
更多民企將有機會參與重慶市國資國企改革。3月20日,“三攻堅一盤活”改革突破國企民企協同發展項目推介會舉行,首批市區兩級259個國企重點項目、103個民企重點項目發布。這362個重點項目的發布,標志著我市國企民企合作再上新臺階,攜手推動“三攻堅一盤活”改革突破落地見效。
國企伸出“橄欖枝”
從多個領域優選259個重點項目
國企與民企等社會資本合作,一直是重慶市國資國企改革的“重頭戲”。
重慶市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劉嘉熠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市屬國企與民企等社會資本股權合作金額超過700億元,混合所有制企業數量已占到市屬國企總量的一半,資產總額占國企資產總量近2/3,形成了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其中,登康口腔、商社集團、天友乳業、藥友制藥、江北機械、昆侖儀表等共同推動的一大批標桿項目涌現,國企民企取長補短,上下游產業鏈協同發展,以市場為導向,以創新為驅動,以更加靈活的經營機制激發活力,企業核心競爭力持續提升。
務實合作,為協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提供了廣闊空間。本次推介會,市區兩級一批優秀國企優選259個重點項目(其中市級139個、區級120個)進行發布,項目總金額1900億元,擬募集資金387億元。
“合作領域不設邊界,只要有需求,都在清單之內。”劉嘉熠介紹,其中股權項目62個,涉及高新技術、能源、制造、新材料、人工智能、半導體、物流、金融等領域;產業共建或合作經營項目68個,涉及新能源、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再生資源、文化、旅游、康養、房地產等領域;資產盤活項目113個,主要為地段較好、質量較優的大宗資產或園區招商項目;區縣重大建設項目16個,涉及交通運輸、污水處理、垃圾固廢處理、社會事業、城市更新等領域。
依托這些項目,國企民企可以開展形式多樣的合作——既有以資本為紐帶的合資合作,也有產業鏈上的業務合作;既有新項目的全新打造,也有存量資產的有效利用。
民企積極參與混改
92家民企的103個項目集中亮相
國企和民企“雙輪驅動”,就能激發改革活力。近年來,我市民企積極參與國企混改,協同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還有相當大的潛力亟待進一步挖掘。
市工商聯副主席雷文睿介紹,2023年,重慶民營經濟增加值實現1.79萬億元,占全市經濟總量的59.4%;實現全口徑稅收1344億元,占全市稅收總額的48.3%。重慶民企在尋求與國企協同發展中積極主動、熱情滿滿。去年底,由國務院國資委、全國工商聯共同舉辦的2023年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協同發展項目推介會上,394個項目集中發布,其中重慶民企項目就有34個。“在奮力實現‘三攻堅一盤活’改革突破的進程中,重慶民企大有可為。”雷文睿說。
推介會上,92家民企的103個項目集中亮相。其中,產業共建和股權融資類項目91個,涉及新能源汽車制造、新材料、生物科技、機器人制造、數字化改造、智能物流、醫療康養、環保服務、危廢處置、現代農業等領域,項目總投資近400億元。資產類項目12個,涉及智能制造、儲能、醫藥健康、建筑智能化、生物技術研發、文旅融合等領域,涉及資產價值約179.8億元。
協同發展搭橋梁
兩大平臺將持續發布各類項目
本次推介會只是一個開始。下一步,市國資委將與市委統戰部、市工商聯密切合作,著力搭建國有資本和民營資本協同發展的橋梁,建立完善市場化服務機制。其中,重慶聯合產權交易所服務國企民企股權合作、盤活資產、產業合作等協同發展項目,重慶投資咨詢集團服務民企參與我市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交通水利等重大戰略、重點區域投資項目。
具體來看,市國資委將通過在重慶聯合產權交易所上線的“三攻堅一盤活項目專區”和重慶投資咨詢集團上線的“民營企業投資重慶專欄”,持續發布各類項目,促進國企民企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協同發展,共同提升我市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企業核心競爭力。
推介會現場,重慶聯合產權交易所集團總經理龐國標發布賦能“三攻堅一盤活”改革突破產權市場服務機制,包括對接服務機制、項目獲取機制、營銷推介機制、專業保障機制。在“三攻堅一盤活項目專區”,將免費提供盤活存量資產、國企混改、合作經營、聯合開發、招商引資項目信息發布服務,展示國企民企協同發展最新項目信息,共享盤活政策和典型案例。
重慶投資咨詢集團總經理高勇發布了區縣重大建設項目融資對接及民間資本合作服務機制,包括信息雙向發布、需求雙向奔赴、重點共同關注等。該集團將按照“成熟一批、推薦一批”的方法,陸續推出投資回報機制明確、投資收益水平較高、適合社會資本參與的項目資源。目前,第一批發布項目16個,估算總投資324億元。其中,高速公路等交通運輸項目7個,污水處理、垃圾固廢處理等環保項目3個,醫院學校等社會事業類項目3個,城市更新等盤活存量和改擴建有機結合項目3個。
責任編輯:趙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