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改變重慶|重慶已初步建成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 可共享10萬余類數據-華龍網

數字改變重慶|重慶已初步建成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 可共享10萬余類數據

2024-04-09 06:00:00 來源: 華龍網 聽新聞

開欄語:

過去一年,數字重慶建設如火如荼,緊扣“1361”總體部署,已形成一批重大標志性成果,全面實現“一年形成重點能力”目標。

今年,是數字重慶加快重點能力向基本能力深化拓展的起步之年,更是關鍵之年。

數字重慶建設一周年之際,華龍網深入相關市級部門、區縣、鎮街,開展調研采訪,深入挖掘在數字黨建、數字政務、數字經濟等多個板塊的典型經驗和亮點成果,推出《數字改變重慶》系列報道,為數字重慶建設營造濃厚氛圍。

重慶市一體化數字資源系統。華龍網記者 陳毅 攝
重慶市一體化數字資源系統。華龍網記者 陳毅 攝

全量接入感知設備667萬個,構建國內首個感知系統架構,實現全市感知態勢“一張圖”;

全面建成79個市級部門、41個區縣、1031個鎮街數據倉,數據共享需求滿足率達90%;

“渝快辦”重構,上線103個便民惠企應用,總用戶數達2637萬人,累計辦件總量超2.7億件……

自去年4月以來,圍繞數字重慶建設“1361”整體框架布局,重慶上下同向發力協同攻堅,錨定“一年形成重點能力”目標,邊學邊干、邊建邊用,全市各地建設如火如荼。其中,“1361”中第一個“1”——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目前已初步建成,是全國唯一的以省域一體建設、全市共同使用的超大城市治理的數字孿生底座,數字重慶建設的重要基石。

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在數字重慶建設中扮演什么角色?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果?給市民的生活帶來哪些變化?

數據共享10萬余類

提供強大的數字化支撐

數字重慶建設的基礎,關鍵是數據歸集賦能,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促進數據要素自由流通,實現最大數據共享。

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正是基于此而搭建,打造基礎數據庫,集納全市市級部門、各區縣、各鎮街數據資源,實行全市數字資源“一本賬”統籌管理。

“以前各個部門、各個區縣之前的數據資源流通性不夠,存在數據不準確、不完整、不及時、質量不高等問題?!笔写髷祿钟嘘P負責人介紹,搭建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就是打破數據孤島,自數字資源產生,它就進入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進行統一管理,誰在用、用了之后的效果、發揮的作用,都能夠監管起來。

如今,通過一年的數據歸集賦能提檔升級,重慶已建成全國首個市域一體建設、兩級管理、三級貫通的公共數據資源體系,有效減少了低水平建設和重復投入。去年4月以來,平臺歸集數據現在已達到10萬余類,數據歸集躍升到9.8萬類,數據共享擴增到10萬類,各項數據指標均呈指數級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重慶已打通國家到市、區縣、鎮街的“數據通道”,成為全國首批參與數據直達基層試點的省市,全面建成79個市級部門、41個區縣、1031個鎮街數據倉,數據共享需求滿足率達90%,為191個應用開發升級賦能。

此外,重慶還出臺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行動方案,打造數據要素產業集聚區,創新建設西部數據交易中心,全國首創“數盾合規”“數度尋源”“消費積分自由兌換”服務,上線全國首個汽車數據交易專區,躋身全國數據交易場所第一梯隊。

全市智算算力規模達2500P

處于西部領先水平

數據歸集賦能,促進數據要素流通,離不開強大的算力支持和基礎設施支撐。一年來,重慶不斷扎實推進基礎設施建設,能力組件服務提質增效。

升級“一朵云”,在全國創新提出行業領域全覆蓋、異構算力全納管的算力存儲“一朵云”,動態調配云資源,近三月新遷移15個私有云,累計遷移94個私有云。

優化“一張網”,采用國產自主可控通信協議視聯網,全國首創打造“一網兩線”數據級的異構主備政務網,構建重慶全域安全網絡底座。

豐富“感知系統”,全量接入分散在政府、社會、市場的攝像頭、傳感器、單兵、衛星、無人機等感知設備667萬個,構建國內首個“松耦合、分布式、多層級”感知系統架構,實現全市感知態勢“一盤棋”。

搭建“算力平臺”,打造西部算力調度平臺,實現西部算力資源統一調度利用,推動我市中小企業試用四川雅安低成本算力服務,全市智算算力規模達2500P、處于西部領先水平。

深入實施“滿天星”行動計劃,累計上架能力組件430項,調用總量超4000萬次,較今年1月增長1.5倍。

組建全國首個大模型聯盟,發布全國首個“城市運行治理大模型”,推動云從、馬上消費、交開投集中發布行業大模型。

發揮大模型算法基礎支撐作用,吸引數字化領域龍頭企業積極參與,推動53項“AI+”算法組件編目上架,為業務應用開發提供智能組件支撐。

“愉快辦”APP頁面截圖。
“渝快辦”APP頁面截圖。

103個便民惠企應用

“渝快辦”為市民生活搭建“數字橋梁”

數字重慶建設,關乎民生工程,最終是要走進群眾生活,提高群眾辦事的體驗感和獲得感。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看似與我們生活毫無關聯,實際上“渝快辦”“渝快政”正從中搭起橋梁。

今年3月,依托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渝快辦”App重構上線。

新生兒出生,以前辦理出生醫學證明、預防接種證、生育服務證登記、戶口登記等7類事項,平均提交材料35項,每一事項從受理到完成差不多要3個環節,全部辦完平均需要80天。如今,“渝快辦”App上提交新生兒“出生一件事”聯辦申請,只需遞交1份材料、最快5天辦理完成。

再如,企業開辦,以前要向市場監管局、公安局、稅務局、社保局等多個部門遞交申請,平均辦理要13天、遞交材料16份,如今“渝快辦”App遞交申請,最快1天就能辦理成功,還能將營業執照、印章快遞寄送到家。

“渝快辦”App打造全國首個三網深度融合體系架構、首個可查可辦政務服務事項電視服務端、首個省域公共交通“卡碼同權”亮碼體系,推動辦事方式多元化、流程最優化、材料最簡化、成本最小化。

“渝快辦”App還提供豐富的功能,如天氣預報、交通違章查詢等,并集成了身份證、社保卡等證件服務,涵蓋了社保、醫療、公積金等與企業、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服務事項,累計上線103個便民惠企應用,總用戶數達2637萬人,累計辦件總量超2.7億件。

此外,“渝快政”同樣迎來升級,實現全市公職人員全覆蓋,成為高效便捷的掌上辦公總門戶,渝快政”支撐能力達80萬,日活用戶43萬,接入各類政務組織8.6萬個,實時動態掌握全市6.53萬名網格員活動軌跡,全面實現組織、溝通、業務在線。

一年來,數字重慶建設蹄疾步穩,一項項具有重慶辨識度、全國影響力的改革成果正不斷涌出,以數字化引領、撬動、賦能現代化,持續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認同感。

華龍網記者 梁浩楠/文

 

相關報道:

數字改變城市vlog | 看“城市大腦”如何迭代升級

責任編輯:邵煜晟

華龍網記者 梁浩楠

嫩草影院永久在线一二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