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改變重慶|智慧生活開啟!科技讓文化空間“觸手可及” -華龍網

數字改變重慶|智慧生活開啟!科技讓文化空間“觸手可及”

2024-04-12 20:38:18 來源: 華龍網 聽新聞

4月7日,重慶召開數字重慶建設推進會。會上總結了數字重慶建設開展一年來,我市在六大應用系統以及基層智治等7個方面形成了一批標志性成果。

作為六大應用系統之一,數字文化領域通過數字文化建設推動工作體系重構、流程再造、能力重塑,文化發展治理服務方式,實現“定性向定量、抽象向具象、模糊向可視”的三類轉變。那么,數字賦能文化發展,究竟給人民群眾生活帶來哪些改變?

數字應用破解文化惠民“時間差”提升“速度、溫度、精度”

“高品質文化生活”應用大數據系統。華龍網記者吳禮霜 攝
“高品質文化生活”應用大數據系統。華龍網記者吳禮霜 攝

作為數字文化領域建設任務之一,“高品質文化生活”應用通過打造逛場館、學才藝、賞民俗等10個“一件事”,建立15分鐘高品質文化圈機制,構建“服務端(渝快辦)+管理端(渝快政)”雙端閉環機制,推動文化服務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

該應用精準聚焦老百姓所想所盼精神文化需求,歸集全市1031個鎮街1.1萬余個村社區的2萬余家文化設施,“一站式”呈現“逛場館、享閱讀、學才藝、看電影、觀演出、賞民俗、品展覽、聽講座、游景區、送服務”等十大服務場景。

作為該應用的首批試點區縣,大渡口區各文化場館信息已全面接入應用。記者在大渡口區文化館看到,運用大數據分析優勢,區域內的開放場館數量、文化設施數量、主題功能空間數量、累計服務人次等一覽無遺,構建起信息“一屏掌控”、服務“一網智達”、執行“一貫到底”、監管“一覽無余”的公共文化服務與監管體系。

大渡口區文化館,群眾夜間學習舞蹈。華龍網記者吳禮霜 攝
大渡口區文化館,群眾夜間學習舞蹈。華龍網記者吳禮霜 攝

該應用以十大服務場景為依托,按照就近服務、快捷享用、熱點推薦、活動預告等展示邏輯,構建起老百姓觸手可及的文化薈萃空間,推動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群眾,群眾只要動動手指,就能“一站式”享有“十大場景”的惠民服務。

同時,群眾可以基于定位系統就近選擇周邊24小時書房、文化夜校、曲藝小劇場、電影院等中小微型場館體驗;還可以通過預約的方式,前往音樂廳、博物館、紀念館、藝術節會等享受更高層次、更優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應用建設以前,由于數據采集不全、信息傳達不暢等原因,導致公共文化場館開放效率不高,群眾參與不積極。”大渡口區文化旅游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如今接入“高品質文化生活”應用后,破解了文化惠民“時間差”,動態跟蹤掌握群眾文化需求,拓展公共文化場館延時、錯時和流動服務,豐富市民“8小時”以外文化體驗場景,文化場館“8小時”以外到館人次持續攀升,同比增長35%以上。

大渡口區圖書館城市書房,夜間延遲開放。華龍網記者吳禮霜 攝
大渡口區圖書館城市書房,夜間延遲開放。華龍網記者吳禮霜 攝

“高品質文化生活”不僅僅是應用的建設,更重要的是理念的傳達和機制的優化創新。大渡口區在融入應用建設的同時,還不斷豐富區文化館夜?!澳贻p態”培訓、區圖書館延時服務、區博物館沉浸式VR體驗和線上云展廳服務等一系列文化普惠措施,為市民享受高品質文化生活加強保障。

據悉,大渡口區的試點只是“高品質文化生活”綜合場景在全市運用的縮影。市文化旅游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市文化旅游委將以數字文化建設為動力,積極探索文化資源均衡配置、服務供給精準送達、社會化潛能深度激發、政府監管提質增效等四條路徑,推動“高品質文化生活”綜合場景取得實戰實效,進一步健全城鄉一體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形成重慶辨識度,切實提升群眾的文化幸福感、獲得感,助力文化強市建設。

實現VR勘景、線上選演員 重慶將上線“一站式”影視服務平臺

永川科技片場虛擬拍攝棚。華龍網記者陳毅攝
永川科技片場虛擬拍攝棚。華龍網記者陳毅攝

數字技術的力量在影視行業中也有所體現。記者從重慶市電影局獲悉,重慶正在聚焦數字文化領域、文產發展賽道,打造“文化·光影重慶”應用,以數字化手段,創新設計“電影創作管理”“影視拍攝服務”“影院放映管理”“惠民電影服務”等場景,轉型重塑電影制作、拍攝、放映全流程工作體系。

其中,在電影創作管理方面,通過申報線上辦理,材料智能診斷,進度5G消息直達等,解決電影企業辦事流程“靠腿跑”、基層人員受理材料“堆如山”等問題;在影視拍攝服務方面,通過云勘景,建立拍攝場景資源庫,匹配尋找合適場景,對接管理拍攝時間;打造一站式資源共享對接服務平臺,減輕劇組拍攝成本,提高拍攝效率。

在影院放映管理方面,通過多跨數據共享、智能監測、感知預警、一鍵上報等,實現對影院經營情況的動態感知,建立影院運營安全協同監管工作體系;在惠民電影服務方面,通過數據分析,精準識別群眾需求,放映任務一鍵派單,觀影體驗一碼可評,實現貫通多層級的“選、點、派、放、評”全流程數字化閉環服務工作體系。

虛擬拍攝棚外觀。華龍網記者陳毅攝
虛擬拍攝棚外觀。華龍網記者陳毅攝

永川科技片場作為“文化·光影重慶”應用的試點項目,目前在拍攝服務環節已累積多項成果。記者了解到,片場于2023年投入運營,擁有5個攝影棚,棚拍面積2萬平方米,棚內搭建了LED虛擬拍攝環境,是目前國內空間最大、亮度最高、標準最優的虛擬拍攝科技棚。片場應用的虛擬拍攝流程,可實現虛擬置景及實時渲染、實時合成、實時預覽,為導演和演員提供更多的創意空間和更高的拍攝可靠性,相比傳統攝影棚拍攝,具有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等優勢。

該片場投入運營后吸引了眾多劇組前來。片場負責人張譽鋮介紹,2023年,這里已承接《P計劃》《鍛造者》《我們的名字》等12部影視作品拍攝,《鍛造者》《狂野時代》《人生會議》等10余個項目定檔永川,拍攝檔期排到今年3季度。目前,片場已啟動二期建設,整體建成后可同時滿足3個中大型劇組虛擬拍攝需求。

拍攝棚內空間巨大。華龍網記者陳毅攝
拍攝棚內空間巨大。華龍網記者陳毅攝

除了虛擬拍攝技術,片場還延伸產業鏈,設立了影視服務中心,為劇組提供“一站式”服務,可滿足服化道、攝錄美、聲音器材等配套需求,已具備影視游戲動漫項目虛擬渲染、動作捕捉、場景建構、聲音特效等數字內容全流程制作能力,實現了“拿著劇本來、帶著成片走”的效果。張譽鋮表示,接下來,片場將在“文化·光影重慶”應用上開發VR云上勘景平臺,讓劇組實現在外地就能通過線上了解重慶各處美景,選定拍攝場地,也能夠線上選定群眾演員。

據重慶市電影局統計,目前,“文化·光影重慶”應用已收集掌握了自2018年以來在重慶拍攝電影劇組的拍攝場景264個,電影基地16個,涉及初步數據資料數千份。同時,對全市近300家影院,全年13萬余場惠民電影放映,30多部電影創作的基礎數據資料進行了摸底調研。

該應用核心功能已上線試運行,上線后展現拍攝資源“一站式”服務和惠民放映數字化閉環服務等實戰實效能力。市電影局將修訂《重慶市電影拍攝一站式服務工作指南》,新增《重慶市惠民電影放映服務規范》,逐步構建我市電影發展數字化管理服務新機制,為改革措施落地見效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保障。

華龍網記者 吳禮霜/文

責任編輯:邵煜晟

華龍網記者 吳禮霜

嫩草影院永久在线一二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