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新辦發布會重慶專場 | 重慶已累計開行中歐班列近16000列 運輸貨值超過5300億元-華龍網

國新辦發布會重慶專場 | 重慶已累計開行中歐班列近16000列 運輸貨值超過5300億元

2024-06-05 11:12:58 來源: 華龍網 聽新聞

微信圖片_20240605103556
新聞發布會現場。華龍網首席記者 李文科 攝

6月5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重慶專場,重慶作為中歐班列開行時間最早的城市,在班列運行的13年間取得了怎樣的成績?未來對重慶的產業發展有什么樣的促進作用?重慶市副市長鄭向東進行了介紹。

鄭向東表示,中歐班列在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共同努力之下,已經探索出了一條凝聚共識、合作共贏、充滿活力的發展之路。目前,中歐班列已經成為廣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重慶作為最早開行中歐班列的城市,已經累計開行了近16000列,發運貨物130萬標箱、運輸貨值超過了5300億元。

鄭向東稱,在國際貿易、國際物流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的情況下,未來中歐班列開行的班次和貨運量持續擴大是確定的。這是因為在“硬聯通”上,通道運輸網絡持續完善,目前開行的線路已經達到51條,可以通達歐亞113個城市節點,并且與西部陸海新通道、長江黃金水道聯動,基本實現了歐亞地區的全覆蓋。

在“軟聯通”上,通道服務效能持續提升。重慶全面推廣快速通關、全程保險、跨境金融等特色服務,創新探索陸上貿易規則,開展鐵路運單金融服務等多項試點,貿易便利化水平不斷提高。

在“供應鏈”上,物流安全保障持續強化。近期,在國際海運航路受阻的情況下,重慶中歐班列運往歐洲的貨量和貨值分別增長了217%和190%,展現了國際貿易陸路運輸的韌性和潛力。

在“需求側”上,各方參與通道合作的積極性持續提升。中歐班列作為高效穩定的公共產品,已經成為最優的國際物流解決方案之一,“向海而生”的開放模式正在向“海陸共生”的開放格局轉變。

鄭向東表示,中歐班列對重慶產業發展的促進作用會持續加大。因為中國開放的大門會越開越大,隨著“朋友圈”不斷擴大,與沿線國家貿易合作日益密切,將會有更多的高品質國際商品進入國內市場。因為開行線路越來越成熟,歐洲、中亞、東盟市場高效聯通,跨境資金、技術、人才加速交融,將會使重慶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因為產業生態也越來越好,沿線地區產業鏈供應鏈加速融合,將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和發展潛力。比如,電子信息產業是作為重慶的支柱產業之一,中歐班列開行以來,重慶累計運輸相關產品超過10萬標箱、貨值超過了1800億元。

“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中歐班列所搭乘的貨物規模會越來越大,貨物品類會越來越豐富,貿易主體也將越來越多元,一定會出現更多的新業態新模式。”鄭向東說。

華龍網北京特派記者 董進 余志斌

點擊圖片看專題
點擊圖片看專題

責任編輯:李茜

華龍網記者 董進 華龍網記者 李文科 華龍網記者 余志斌

嫩草影院永久在线一二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