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新辦發布會重慶專場 | “九治”顯成效!重慶呈現出山清水秀、天藍地綠的巴渝風貌-華龍網

國新辦發布會重慶專場 | “九治”顯成效!重慶呈現出山清水秀、天藍地綠的巴渝風貌

2024-06-05 11:02:07 來源: 華龍網

新聞發布會現場。華龍網首席記者李文科攝
新聞發布會現場。華龍網首席記者李文科攝

6月5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重慶專場。當天恰好是6月5日——世界環境日,重慶作為長江上游最大的臨江城市,在保護長江上游生態方面做了哪些努力?進展怎么樣?重慶市委常委、秘書長,常務副市長陳新武進行了介紹。

陳新武表示,今天是世界環境日,國家的主場活動放在廣西,明年的活動就在重慶舉行。重慶是長江上游最大的臨江城市,長江從東到西貫穿全境691公里,三峽庫區85%的庫區面積也在重慶境內,所以保護好重慶的生態環境,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是重慶重大的政治責任。重慶牢記“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一體推進治水、治氣、治土、治廢、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鄉“九治”。通過“九治”,城市的環境質量不斷提升,可以說現在已經呈現出山清水秀、天藍地綠的巴渝風貌。

——重慶堅持全面治水治氣治土。

嚴格落實河長制,執行長江“十年禁漁”,加強4012個入河排污口整治,打造了水環境管理大數據應用系統,實現了對全市120個河流的智能監測,水環境問題從發現、溯源到處置的效率提升了80%以上。

推動企業綠色轉型,加快城市交通綠色化、智能化轉型,連續6年沒有重污染天氣。從源頭防控土壤污染,實現了重點建設用地100%的安全利用。

——重慶堅持協同治廢治塑。

開展“無廢城市”建設試點,一般固體廢棄物的綜合利用率達到了76%。特別是垃圾處理,變“填埋”為“焚燒發電”,去年全市的垃圾發電量超過30億度,可以滿足370多萬居民一年生活用電,相當于中心城區超過1/3的居民用電都是通過垃圾發電循環利用的。

同時,推進“白色污染”減量,推廣竹制品代替塑料產品,減少電商快遞二次包裝,一次性塑料品近兩年減少了一半以上,農膜99%可以回收利用。

——重慶堅持系統治山治岸。

開展了縉云山、銅鑼山等山體整治,建設“兩岸青山、千里林帶”,營造林1522萬畝,修復礦山9.2萬畝。比如銅鑼山礦區,在歷史上是中心城區最大的石灰巖礦區,有41個廢棄礦坑,通過生態修復,現在已經打造成為城區的生態公園,也是城市一個新的網紅打卡地。同時,重慶還加強長江岸線保護,治理109公里岸線,建成“清水綠岸”河段400公里。

——重慶堅持統籌治城治鄉。

立足于重慶江峽相擁、山環水繞的特色風貌,打造富有山城韻味的生態之城。結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建設100個巴渝和美鄉村,目前已經有164個村落入選中國傳統村落。

陳新武表示,接下來,重慶將下更大的力氣,根治一批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打造一批群眾認可的標志性成果,以實際行動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迎接明年在重慶舉辦的世界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

華龍網北京特派記者 董進 余志斌

點擊圖片看專題
點擊圖片看專題

責任編輯:邵煜晟

華龍網記者 余志斌 華龍網記者 董進

嫩草影院永久在线一二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