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千氣象看中國丨追“新”逐“綠”!重慶如此美麗-華龍網

萬千氣象看中國丨追“新”逐“綠”!重慶如此美麗

2024-07-16 06:00:53 來源: 華龍網 聽新聞

遠眺渝中半島。華龍網首席記者 李文科 攝
遠眺渝中半島。華龍網首席記者 李文科 攝

一塊屏幕,精準治污。在重慶,發現一個水污染問題需要多久?過去,可能是7天甚至更久。現在,得益于數字“治水”,是24小時內。

一個工廠,低碳轉型。西南鋁深挖綠色科技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實施一系列技術改造、能管系統升級等項目,企業的“含綠量”和“含金量”不斷提升。

一座山城,更加美麗。2024年上半年,重慶空氣質量優良天數163天,長江干流重慶段水質保持Ⅱ類。

“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近年來,重慶嚴格按照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要求,堅持一體化推進治水、治氣、治土、治廢、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鄉,積極推進數字建設,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為美麗重慶建設打下堅實基礎,為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貢獻重慶力量。

日前,“大江奔涌 沿著長江經濟帶看中國”主題宣傳活動啟動。華龍網記者帶你看重慶如何追“新”逐“綠”,讓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繪制美麗重慶生態畫卷。

巴渝治水應用系統。華龍網記者 陳洋 攝
巴渝治水應用系統。華龍網記者 陳洋 攝

數智治污

生態環境有“智”更有“質”

在重慶市生態環境局指揮中心內,記者看到,一塊高清大屏幕上,全市510條河流的水環境狀況一目了然?!暗靡嬗谶@個系統,水污染問題發現的平均時間由原來的七天縮短為24小時,處置效率提高80%?!敝貞c市生態環境局水環境處副處長盧利說。

盧利口中的系統即巴渝治水應用系統,該系統綜合運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通過建立水環境問題“發現-交辦-整改-銷號”閉環管理機制,形成市、區、鄉鎮三級上下聯動,實現污染問題“一鍵交辦”,24小時處置應答,48小時自動督辦。

今年3月19日,該系統發布預警信息:川渝跨界河流銅缽河上河壩國控斷面出現氨氮、高錳酸鹽指數超標。系統將問題清單派發給梁平區生態環境局。梁平區立即做出排查響應,并將問題清單派發四川大竹縣生態環境局同步開展沿河排查。

梁平區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現場排查后發現,銅缽河干流的碧山場鎮河段的雨洪排污口存在異常排水的情況。隨后,梁平區住建部門和碧山鎮共同排查核實,確認是排污口上游二級管網破損,遂及時采取措施進行修復。四川大竹縣同步排查,發現某養殖場糞污儲存設施破損,糞污流入河道。當地生態環境部門督促養殖戶采取應急措施阻止糞污外排,并會同縣農委對養殖場糞污儲存設施進行升級改造。

3月21日,上河壩國控斷面水質達標,梁平區提請銷號。巴渝治水應用系統監測結果顯示上河壩水質穩定達標,沒有影響下游均灘壩斷面水質。

銅缽河污染問題的快速處置是重慶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強化科技創新和數字賦能,充分運用信息化、智能化科技手段,全面實施智慧治污的生動實踐。

依托“巴渝治水”應用系統,重慶從水質量、水資源、水生態、水污染、水監管等多個維度入手,為每一條河流量身定制“數字化管水一張圖”,提升大數據分析研判能力,實現了水環境可視、可查、可分析,為環境要素感知、污染分析和精準溯源提供了數據基礎支撐。

不只是“巴渝治水”,在重慶,依托“環保天眼”“環保大腦”,通過各類監測站、微站等,做到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監測指數超標及時預警、突發環境污染自動報警,實現對環境污染的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

如今,重慶以改革創新的方法強化系統思維和整體觀念,發揮數字重慶建設牽引生態治理領域變革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數字生態環保體系構架,夯實生態環境數據底座,打造數字生態環保大腦,構建多跨協同、量化閉環、系統集成的美麗重慶數字化治理體系,不斷推進生態環境治理能力現代化。

西南鋁生產車間內,工作人員正在調度生產。受訪者供圖
西南鋁生產車間內,工作人員正在調度生產。受訪者供圖

向“新”發力

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就是發展綠色生產力,就是要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以綠色發展新成效持續激發新質生產力發展新動能。

如何用新質生產力激活綠色發展新動能?在西南鋁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西南鋁”),他們的做法是:著力聚焦科技創新和高端先進材料,緊盯技術突破、成果轉化、質量提升等關鍵環節,著力鍛造“創新”長板,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切實提升先進材料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走進西南鋁,廠房內,設備轟鳴,天車吊運,一件件閃著銀光的產品源源不斷地產出。廠房外,發運原料及產品的滾滾車流來回穿梭往返,生產現場一派繁忙有序。這家鋁制品企業為“長征”“天問”“神舟”“嫦娥”“天眼”、C919大飛機等國家重點工程提供了上千個產品,多項技術填補國內空白。

西南鋁鍛造廠工程師唐玉婷介紹,近年來,西南鋁通過科技創新,研制出世界最大直徑10米級鋁合金整體環件等標志性產品,實現了第三代2系、7系等多個高精尖鋁材的國產化替代。

西南鋁安全環保部環保主管尹俊明介紹,在推動發展方式向綠色低碳轉型的過程中,西南鋁還建成冷軋機油霧回收及軋制油再生聯用系統,對油霧進行高效收集,回收軋制油重復利用,每年可回收軋制油220噸,價值約208萬元。項目深度改造之后,每年可減少向大氣排放揮發性有機物超過18噸。

除聚焦科技創新推進綠色發展外,重慶還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高標準建設全域“無廢城市”,努力開創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時代。

江津珞璜工業園創建全市首個“無廢園區”,一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二十七萬噸;江北持續治理過度包裝和塑料污染,快遞包裹變“瘦”變“綠”;涪陵區大力實施產業綠色發展行動,推進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加快建設全面綠色轉型示范區……

截至2023年底,重慶累計創建國家級綠色園區12個、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17家、綠色工廠133家,全年單位GDP能耗下降3%左右。

逐“綠”而行,向“新”發力。目前,重慶正大力發展綠色科技創新和先進綠色技術推廣應用,加快制造業綠色改造升級,加快形成體現綠色發展理念的新質生產力,綠色成為重慶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崖柏。(重慶市林業局供圖)
崖柏。重慶市林業局供圖

美美與共

繪就美麗山水城市新畫卷

江峽相擁、山環水繞的生態環境資源,是“山清水秀美麗之地”的“美麗因子”。

近年來,在治理污染和推動綠色發展的同時,重慶還以繡花功夫保護生物多樣性,推進生態修復和消落帶治理,全面凸顯自然風光之美、城鄉景觀之美、人文魅力之美。

在開州區,雪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保護區主任楊泉正帶領團隊成員查看崖柏幼苗的繁育情況。這里森林覆蓋率高,生態環境好,有各種植物4300多種,其中珍稀植物有170多種,豐富的植物種類構成了綿延數十公里的林海景觀。

崖柏被稱為植物界的“大熊貓”,曾一度被宣布“野外滅絕”。為拯救這一瀕危物種,當地成立了重慶雪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青年科研團隊,專門用以保護崖柏及其生物多樣性。經過近20年的接續奮斗,該團隊讓瀕危物種崖柏實現重生。

不只是崖柏,得益于豐富的森林、河流、濕地、草甸、灌叢等各類生態資源,重慶成為全球34個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之一。目前,全市分布有國家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112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84種。

在渝中區,當地政府將生態修復、功能配套、護河保障與還江于民、還岸于民、還景于民融為一體。綠色生態的濱江水岸、煥然一新的公共空間,讓“水清岸綠”的城市畫卷更好呈現。

在江北區,今年3月,以抗戰文化和工業文化為主的濱水空間北濱路洋炮局生態灣建成開放。該提升工程保留原生態,利用橋下空間和地形起伏構建山水城市立體濱江風貌,植物的選配也綜合考慮了水位變化、消落帶治理及生態恢復的需要。

為進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品質,重慶還深入推進“坡坎崖”綠化美化,累計完成項目146個,修復面積679萬平方米,打造出山城步道、山城崖壁、山城陽臺等山城系列以及江城生態島鏈、江城峽泉等江城系列特色場景,不斷繪就美麗山水城市新畫卷。

融入自然之美、城鄉之美、人文之美、和諧之美、生活之美,美美與共,如今,重慶的美麗“顏值”正在不斷提升。

與時俱進探索美麗重慶建設新路徑,培育形成綠色生產力,重慶繪就美麗山水城市新畫卷,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走出了一條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華龍網 陳雨 林楠/文

責任編輯:伊永軍

嫩草影院永久在线一二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