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涪江第一灣”,合川奏響城鄉融合發展“協奏曲”
2024-07-17 12:49:03 來源: 上游新聞 聽新聞
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打造和美鄉村樣板。自2019年合川被納入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以來,當地已經取得了諸多成效,一曲城鄉融合發展的“協奏曲”正在大美村莊中奏唱。
7月17日,在“扛起新使命 區縣談落實”主題系列發布會合川專場上,合川區委書記鄭立偉向大家介紹了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的建設情況,并提到涪江片區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銅溪-渭沱片區。
“季節變換的時候,游人特別多,風景特別優美!”鄭立偉向大家推薦到,沿江綠道、登山慢道、健身步道……把分散的公園、綠地、人文景觀串聯起來,如今已經成為了熱門打卡地。
聚集鄉村產業發展
特色產業多點開花
銅溪-渭沱片區毗鄰合川城區西側,涪江沿線。該片區坐擁“半城半鄉、城鄉銜接”的區位優勢,坐享“伴山伴水、山水相融”的生態優勢,素有“千里涪江第一灣”的美譽。合川依托這個片區優美的自然景觀、豐富的農業資源、多樣的文旅景點,建設涪江片區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將其打造成為全國城鄉融合發展樣板區、全市鄉村振興示范區和成渝“后花園”功能的重要承載區。
為此,合川區依托生態優勢發展生態農業,打造了沿江蔬菜現代農業產業園、全市種業創新示范區和糧油、稻漁、魚菜共生、椿芽、蜂糖李“一園一區五產業”的特色產業集群。
其中在渭沱鎮七星村,當地以蔬菜規模種植為主導產業,打造了“涪江綠”品牌,并成立了“小群”等蔬菜專業合作社,全村種植面積達到3300余畝。
在七星村2社的渭沱種植基地,58歲的村民鄧琴正與兒子一起,將最新采摘的蔬菜送上貨車。種地20多年的她,通過土地流轉,承包了230畝地,種植南瓜、青椒、絲瓜、茄子等蔬菜,直供重慶的商超。
“2018年建起了蔬菜大棚,一年可收獲三季蔬菜,平均每天能有5噸。”鄧琴告訴記者,通過種植蔬菜,一年毛收入達到170-180萬元,并帶動了周邊40位村民在種植基地務工增收。
而在一江之隔、涪江南岸的銅溪鎮彎橋村,是涪江片區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核心區、合川區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村。位于該村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湯嫂食品,如今正積極融入重慶火鍋食材產業園,多款火鍋底料產品已遠銷海外。
聚焦鄉村文化振興
村民院落更加美好
郁郁蔥蔥的大棚蔬菜、漂亮整潔的農家院落、干凈平坦的鄉村道路……走在彎橋村,無不讓人感受到涪江岸畔靜美村落的美好。銅溪鎮副鎮長周士欽告訴記者,當地正加速推進“涪畔農家—巴蜀美麗庭院示范片”項目建設,通過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全村房屋陸續完成提質改造,外立面有了整齊的配色,屋前院壩的圍欄也用磚石重新砌筑,并將生活中常用瓦罐、瓦片融入其中,增加了飽含鄉土氣息的美感。
“5社、6社的70多戶村民門前的道路,也從原來的土路,澆筑成水泥路?!敝苁繗J表示,通過一系列措施,村民們的幸福感、獲得感也得到了提升。
除了居住、出行條件的大幅改善,在村民院落的一個院壩,還建起了房屋內的議事廳和開放式的議事亭。“村民們如果有需要解決的問題,大家可以聚在這里,開個小會討論下?!敝苁繗J說,議事廳和議事亭還成為了村民們茶余飯后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深受大家的喜愛。
在七星村的龍井灣院子,同樣通過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加上大學生志愿者在房屋外墻上手繪的鄉村生活畫作,讓一個個農家小院如同花園一般,“人在景中、景在畫中”。
聚焦鄉村旅游提檔
讓美麗村莊更好玩
龍井灣的“風景如畫”只是七星村城鄉融合發展的一個縮影。當地利用涪江景觀資源,正規劃連片開發鄉村旅游,形成集生態觀光、品質民宿、農耕體驗于一體的鄉村振興和農文旅融合發展試驗地。
在緊鄰龍井灣院子的七星戶外火鍋露營基地,不僅能讓游客在涪江邊感受到徐徐江風,也能夠在草坪上與朋友一起火鍋燒烤,還能體驗水上槳板活動。
合川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區委新聞發言人吳達明在發布會上表示,在銅溪-渭沱片區,依托江、灣、城、島集于一身的地貌,建設具有山地、田園、江畔等不同風格的精品民宿;依托合川白山羊等特色種養殖產業,建設了體驗性、參與性主題樂園和生態牧場;依托優美的自然風光和人文底蘊,打造了以水上觀光、踏青賞景、休閑采摘、民俗體驗等為特色的精品旅游線路。
此外,為推動這個片區的農文旅融合發展,合川還推出了6個優質招商項目,涵蓋農文旅三大領域、多種業態,并邀請各界來投資合作,攜手打造“都市里的村莊”“田園里的都市”,在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中“融”出城鄉新面貌,“合”出發展新動力。
上游新聞記者 王梓涵 攝影 任君 實習生 白欣雨
責任編輯:董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