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中展現更大作為-華龍網

在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中展現更大作為

2024-07-25 06:55:22 來源: 華龍網-重慶日報 聽新聞

主持人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張亦筑 云鈺

受訪嘉賓

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委主任 劉宴兵

市科技局黨委書記、局長 明炬

重慶高新區黨工委黨群工作部部長、人才服務中心主任 趙應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圍繞全會作出的重要部署,重慶如何在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中展現更大作為?

統籌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

全面提升教育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作用

劉宴兵介紹,近年來,全市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取得了新進展新成效。加強產學研合作,建設市級示范性現代產業學院24個、特色化示范性軟件學院17個、職業教育現代產業學院105個,持續深化4個國家級創新創業學院和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建設。精耕一流學科,兩所高校5個學科進入新一輪國家“雙一流”建設名單,在新一輪學科評估中,實現了A+學科突破,“雙一流”建設實現質量和數量雙提升。

同時,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支持高校科研人員面向前沿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開展聯合攻關。2022年以來,全市高校新增全國重點實驗室2個、集成攻關大平臺1個、教育部科研創新平臺15個。優化創新創業生態,形成以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為引領的“1+N”大學生競賽體系,聯合市國資委共建重慶市高??萍汲晒D化中心,開展校企實地走訪對接,高校每年與企事業單位簽訂橫向科研項目8000項左右。

劉宴兵稱,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市教委將聚焦推動教育與科技、人才一體化融合發展,迭代構建教育改革目標體系、政策體系、工作體系、評價體系,以進一步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實效,為教育強市建設凝聚創新活力動力。

具體而言,加強教育聯合體建設,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推進學前教育優質普惠、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普通高中優質特色發展。

深化職業教育改革,支持高職院校發力“隨企出?!?,建強西部陸海新通道職業教育國際合作聯盟,打造“巴渝文化+職業技能”“留學重慶”等品牌項目,打造世界各國青年來華留學目的地和創新創業優選地,以高質量教育改革引領推動教育高水平開放。

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優化調整學科專業設置,深入推進“雙一流”建設,積極爭取布局博士、碩士授權單位和授權點,加強新興領域交叉學科建設,緊密對接“416”科技創新布局和“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推動教育科技人才改革創新帶動產業創新;推動教育強市區縣行、企業行,深化區域協同協作,搭建校企政產學研服務平臺,促進科創成果從“書架”到“貨架”,積極培育打造新質生產力,全面提升教育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的支撐力。

重塑市域科創體系

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近年來,重慶全面實施科技創新和人才強市首位戰略,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深化改革,著力構建“416”科技創新布局,聚焦“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建設,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取得積極成效。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了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新舉措新要求,如何貫徹落實?

明炬表示,首先,重慶將堅持“四個面向”,加快推進科技創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隊伍體系化、建制化、協同化。

在打造科技創新平臺方面,近年來重慶統籌建設“4+5+M+N”的科技創新平臺體系,不斷優化資源配置方式。其中,聚焦建設生命健康、數智科技、新材料、綠色低碳四大科創高地,打造金鳳實驗室等四大重慶實驗室,跨部門、跨地區、跨領域整合市內外高校、科研機構、行業龍頭企業等力量共同開展高水平科研。同時,聚焦充分發揮高??蒲辛α康幕A支撐作用,布局建設高校前沿技術交叉研究院,推動高??鐚W科、跨領域多學科交叉融合,培育未來產業著力點。

其次,重慶將持續推進聚焦產業需求的重大科技攻關組織實施機制改革,統籌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進一步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

明炬介紹,近年來,重慶開展科技計劃改革攻堅,聚焦產業科技創新需求,整合多個科技計劃,建立“5+8”技術創新體系,實施重大(重點)科技專項,著力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目前立項支持科技項目137項,總投入近40億元。其中,企業牽頭項目數量、獲得財政資金、投入資金占比均超70%。

明炬表示,下一步,重慶將積極探索政策路徑,著力建設概念驗證和中試平臺,加快推動重大科技成果本地轉化。深化職務科技成果賦權等一系列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配機制和風險分擔機制。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構建多元、靈活、完善的科技金融體系,探索開展“政銀聯動服務企業創新”改革試點,進一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加快推進種子基金投資,引導社會金融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

聚焦“引育留用”關鍵環節

打造市域人才發展試驗區

趙應介紹,作為重慶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核心承載區,近年來,科學城高新區實現人才資源總量以年均15%速度快速增長。

以人才(團隊)引進為例,科學城高新區圍繞集聚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創新實施“領軍人才+創新團隊+人才項目”一體化引培模式,實現通過引進一個領軍人才、帶來一個創新團隊、解決一項關鍵技術、落地一個科技企業、帶動一個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

科學城高新區在全國率先推行人才“雙向離岸,四化一體”創新創業機制,打通人才項目“海外預孵化、到岸再孵化、加速產業化、業務國際化”服務鏈條,授權人才開展離岸研發、離岸服務貿易等經營業務,成功吸引小分子抗腫瘤靶向藥物等30余個海外成果落地。創新實施科技領軍人才“雙聘制”,打破人才人事社保關系限制,對科技領軍人才給予“一人一策”“一事一議”支持。在此政策支持下,金鳳實驗室揭牌運行兩年,已入駐科研團隊40個、科研人員400余人。

“與此同時,我們堅持用好大學城高校院所人才集聚優勢,以‘校地融合’新模式探索共建共育青年科技人才機制,每年吸引近萬名高校畢業生留在科學城。”趙應說,目前,科學城高新區正在示范實施優秀青年博士“高校在讀、在站研發、出站工作”的連續培養機制,與北京大學、重慶大學等多個博士后流動站建立長期聯合培養機制,貫通博士引進、培養和發展全過程,讓優秀博士人才“挑大梁、當主角”。在全市首批試點在渝高校與新型研發機構人才共引共育共享機制改革,助力北京大學重慶大數據研究院與重慶師范大學等結對單位引進市外高層次人才。

趙應說,下一步,科學城高新區將聚焦我市“416”科技創新布局和“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建設發展,推進人才“直認制+積分制+配額制+舉薦制”綜合評價認定機制改革,創新以攻關項目為牽引的人才調配制,深入實施科技成果“先投后股”改革試點,健全人才工作數字化治理體系,以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舉措,打造市域人才發展試驗區,為加快建設西部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全面提升重慶在國家創新版圖中的地位,貢獻科學城力量。

責任編輯:趙秋云

嫩草影院永久在线一二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