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畝均產值逾730萬元 重慶畝均英雄是如何煉成的
2024-07-25 08:43:28 來源: 華龍網-重慶日報 聽新聞
開欄的話
改革開放,當代中國最壯麗的氣象,中國共產黨最鮮明的旗幟。
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并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中國改革開放之路上矗立起新的里程碑。
今日起,本報開設“錨定現代化 改革再深化”專欄,報道我市各地區各部門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生動實踐,充分展現以改革開放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的萬千氣象。
7月23日,我市召開全市制造業畝均論英雄改革推進會,通報去年以來全市制造業畝均論英雄改革推進情況,并對今年上半年改革成效、下半年改革打算進行解讀。
隨著我市制造業領域持續實施畝均論英雄改革,企業越發重視“以數增智、集約用地、節能降耗”等增產降本舉措,各區縣亦“精打細算”持續提升畝均產出,推動制造業提質增效。截至去年底,全市制造業畝均產值達到734.17萬元/畝。
將閑置資產轉為“發展活水”
一個年產值兩億元的招商項目,從簽約到建成投產僅用時4個月。這是榮昌區在實施畝均論英雄改革中,盤活低效閑置資產的典型案例之一。
原來,榮昌區某生產筆電零部件的規上制造企業,有土地面積近44畝,因故在2022年停產。榮昌通過司法拍賣回購該企業閑置資產,并結合資產特性及地塊產業定位進行精準招商,最終引進了一家蘇州的服飾公司在原址入駐。榮昌為其成立工作專班,及時協調企業廠房辦證、融資等各類需求事項。2023年,這家服飾公司一期項目36條生產線建成投產,年產各類服飾100多萬件,目前正在修建二期項目。
“此舉是我們淘汰出清D類企業,盤活低效閑置資產,推動制造業提質增效的舉措之一。”榮昌區經信委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該區累計盤活低效用地和閑置廠房36宗、近1538畝,帶動全區制造業提質增效。
將閑置資產轉為“發展活水”,這是畝均論英雄改革實施以來,我市多個區縣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大亮點。
又如,畝均論英雄改革中,江北對一閑置的某玻璃幕墻生產企業廠房進行拆舊,用時不到半年就建成新的洗碗機生產線廠房。如今,江北這一“騰籠換鳥”置換來的國內某知名洗碗機生產線項目,年產值已達兩億多元。
“規劃上的節約就是最大的節約?!苯眳^經信委負責人表示,產業置換是該區發展工業經濟的重要一環,通過“騰籠換鳥”讓畝均工業用地發揮出最大價值。
好經驗好做法接連涌現
當前,全市多個區縣在實施畝均論英雄改革中,接連涌現出一批好經驗、好做法,實現經濟總量和畝均效益“雙豐收”。
位于涪陵區羅云鎮干龍壩村的萬噸榨菜產業園,與傳統單層鋪開的扁平式廠房不同,這里廠房分為3樓,一樓為榨菜儲存池,二樓和三樓均為加工生產區,大幅提升了土地資源利用率。
涪陵區經信委負責人介紹,通過“工業上樓”,工廠建設從扁平化轉為垂直化,不僅增加了土地實用面積,同時還可實現榨菜全產業鏈一體化生產,在占地面積不變的情況下,大大增加實用面積。
作為全市最早推動畝均論英雄改革的區縣,江津區率先在全市探索實施“樓均論英雄”,從稅收、營收、主體培育等多方面對全區樓宇產業園、標準廠房等實施綜合評價。2023年,該區13家企業新利用閑置低效用地409畝,31家企業新利用閑置廠房11.5萬平方米,新增投資超過25億元。
墊江縣則按照“綠藍黃橙紅”五色等級量化標準,建立全縣工業企業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目前墊江以畝均效益為標準,將一批低效空間劃入“紅色等級”實施倒逼出清,先后騰退了8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并實施產業鏈招商引入智能閥門產業鏈,讓低效廠房“騰籠換鳥”產生更高收益。
以“十五法”爭取全國領先
前不久,市經信委印發《重慶市提升畝均效益十五法》(以下簡稱十五法),督促指導企業和園區加快提升畝均效益和綜合競爭力,鞏固畝均論英雄改革成果。
記者注意到,這“十五法”包括設備更新法、數智賦能法、科技創新法、新品迭代法、品質提升法、設計賦值法、品牌增值法、管理增效法、兼并提效法、循環利用法、金融服務法、服務改造法、騰籠換鳥法、空間換地法、電商換市法。
比如,設備更新法是指推進工業重點行業設備更新改造,通過重點推進數控機床、智能物流等智能制造裝備推廣應用,改進生產工藝流程,帶動企業規模和效益提升,同時支持企業技術改造投資或擴大再投資使用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首批次材料等重大創新產品。
再如騰籠換鳥法,是面向低效土地和廠房,采取創新升級、兼并重組等方式開展“騰籠換鳥”,堅決騰出用地空間,并以市場調節手段為主,實施經濟、法律、行政手段相結合,依法淘汰、就地轉型和梯度轉移相結合,推進停產半停產企業、僵尸企業等加速改造提升或淘汰退出。
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我市將推進各區縣、園區綜合運用“十五法”,加快提升畝均效益水平,推動全市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水平處于全國領先。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夏元 見習記者 任美蓮
責任編輯:李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