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宏觀調控制度體系 統籌推進重點領域改革
2024-07-26 06:28:29 來源: 華龍網-重慶日報 聽新聞
主持人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廖雪梅 唐琴 楊永芹 楊駿 申曉佳
受訪嘉賓
市交通運輸委黨委書記、局長 許仁安
江北區委書記 滕宏偉
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 米本家
兩江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 許宏球
重慶小微擔保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曾軍
重慶工商大學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發展中心研究員 莫遠明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必須完善宏觀調控制度體系,統籌推進財稅、金融等重點領域改革,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要完善國家戰略規劃體系和政策統籌協調機制,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完善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機制。
如何完善宏觀調控機制?如何提升政府治理效能?相關市級部門、區縣、企業負責人和專家就此展開了探討。
完善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機制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強調‘完善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機制’,為我們在新的更高起點上縱深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帶來了重大歷史機遇?!泵妆炯冶硎?。
重慶將和四川一道緊扣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實施5周年重要節點,強化戰略協作、政策協同、平臺對接、利益共享,攜手打造西部高質量發展核心引擎——
一是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加快探索要素資源跨區域配置、市場制度規則協同和市場監管協作,推動區域市場一體化,共同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二是強化川渝相互賦能,因地制宜協同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三是深化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持續支持川渝高竹新區等10個毗鄰地區功能平臺先行先試。四是協同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共同構建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體制機制。五是推動兩地國資國企圍繞機場、口岸等領域共投共建,促進資源整合和高效運營。
許仁安認為,完善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機制,以一域帶全域,以發展促平衡,以區域重大戰略引領高質量發展,是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的題中之義。全市交通運輸系統將圍繞奮力打造“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支點、內陸開放綜合樞紐”兩大新定位,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一號工程”為總抓手,重點實施四大任務,努力為現代化新重慶建設當好開路先鋒。
一是實施聯通全國的西部網絡加密暢通行動,重點建設“米”字型高鐵網、“4環22射60聯線”高速公路網、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和國際航空門戶樞紐,有力支撐重慶打造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二是實施鏈接全球的門戶型交通樞紐能級提升行動,加快打造內陸開放綜合樞紐。高質量建設東西南北四向通道,推進世界級機場群建設、立體化鐵路樞紐提質、現代化港口群擴能“三大工程”。
三是實施立體暢聯的1小時交通圈建設行動,加快形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4個“1小時交通圈”;提速雙核高速鐵路,加密城際鐵路網絡;強化高速公路互聯,實現川渝間八車道高速公路“零的突破”。
四是實施西部陸海新通道增線擴能行動,鞏固提升國家戰略腹地安全保障能力。
如何加快構建優勢互補、區域協同的區域經濟戰略布局?莫遠明建議,川渝攜手共建高竹新區,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完善十大毗鄰區區域一體化發展機制,構建跨行政區合作發展新機制;加強省部際和省際合作,深化東中西部產業協作,推動渝魯戰略合作取得新突破,更好地發揮重慶在西部陸海新通道“13+2”機制中作為通道物流和營運組織中心的牽頭抓總作用。
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助推高質量發展
滕宏偉表示,作為經濟大區、金融強區,江北堅持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立足金融資產規模占全市1/2、金融機構占全市1/4、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占全市1/5的良好基礎,在全市打造西部金融中心上提出勇擔核心承載區的擔子。
接下來,江北區將用好改革關鍵變量,擦亮金融“金字招牌”,努力在打造西部金融中心核心承載區上取得更多標志性成果。
一方面,堅持以金融機構、功能、人才“三集聚”為主線,將功能集聚作為重中之重,迭代升級西部金融法律服務中心,拓展公共法律服務、訴訟、檢察、警務、執行等功能,努力建成金融中心里最好的法律中心;同時,盡快投用江北嘴金融中心,全面集成數字化展廳、金融峰會永久會址、國家金融信息平臺西部中心、金融超市“4大核心功能”,為西部金融中心增添一座閃亮地標。
另一方面,促進金融活水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江北經濟證券化水平全市領先,上市企業數量和市值均為全市(行政區)第一。該區將大力實施“千里馬”行動,為企業上市提供全周期全鏈條的政策扶持和工作支持,努力建成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并把促進銀企對接作為重要工作來抓,持續推進“1+5+N金融服務港灣行動”,進一步深化“黨建增信融資助企”等首創性改革成果,引導金融機構創新產品、優化服務,以金融改革創新的新成效助推高質量發展。
曾軍說,普惠金融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關鍵環節。近年來,重慶小微擔保始終堅持以緩解小微企業和“三農”融資難、融資貴為使命,累計為34萬戶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擔保超過810億元,較好地發揮了政策性功能作用。下一步,公司將突出就業優先和科技創新導向,積極培育新質生產力;將數字化轉型作為推動公司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動力,積極完善小微數字平臺;切實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推動金融資源更好服務小微企業和“三農”主體發展。
推動有為政府更好服務有效市場
政務環境體現政府部門為群眾、企業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和水平。兩江新區作為我國內陸第一個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聚力激發經營主體活力,既“放得活”又“管得住”,在建設服務型政府、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方面展開積極探索。
許宏球介紹,兩江新區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比如,新區以服務為核心,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努力為企業提供更優的服務。兩江新區發布“深入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關于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加快高端服務業發展行動計劃”,持續完善企業服務“雙專員”制度、“企業家沙龍”“園區服務中心”三項服務機制,助力企業輕裝上陣。
兩江新區推動法治與政務服務相互賦能、深度融合。比如,兩江新區(自貿區)法院作為全國首家實現自貿區區域全覆蓋的專業化法院,構建的涉外商事訴訟、調解與仲裁“一站式”糾紛解決機制入選國務院自貿區“最佳實踐案例”。
下一步,兩江新區將以數字化變革引領全面深化改革,積極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以數字賦能服務型政府建設。圍繞城市治理需要和居民、企業需求,加快進入跑道、進入角色,突出急用先行,加快推進市級應用貫通和新區特色應用落地,提高服務群眾服務企業能力。
“強化政府治理效能,推動有為政府更好服務有效市場,是加強現代化新重慶建設、推進重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動力支撐。”莫遠明建議,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加快建設數字化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同時,以打造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示范區為目標,以黨建統領基層治理現代化改革為牽引,加快打造宜居韌性智慧的國際化大都市。
責任編輯:李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