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江新區:GDP總量居內陸國家級新區第一
2024-07-27 07:22:35 來源: 華龍網-重慶日報 聽新聞






7月26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扛起新使命 區縣談落實”系列主題第13場新聞發布會,兩江新區相關負責人圍繞“勇擔國家級新區戰略使命 澎湃高質量發展新動能”作主題介紹,并回答媒體記者和網友提問。
兩江新區是內陸首個國家級新區,被賦予內陸開放門戶定位。兩江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許宏球表示,兩江新區勇擔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西部陸海新通道、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使命,疊加放大中新互聯互通項目、重慶自貿試驗區等平臺優勢,GDP總量在內陸國家級新區中名列第一。
建設開放“新高地”
兩江新區是重慶對外開放的“排頭兵”,在重慶對外開放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兩江新區的開放步伐,也一直走在全市前列。
以果園港為例,它是西部唯一的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以其為中心,兩江統籌“鐵公水空”多式聯運,實現“全球買、全球賣”。像“重慶造”汽車經果園港出境,到達東南亞市場的時間由原來的1個月壓縮至現在的一周。
同時,兩路果園港綜保區是我國內陸唯一兼具水港、空港雙功能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已構建起千億級開放型產業體系,年外貿進出口總額近2000億元。值得一提的是,重慶每兩個跨境電商包裹,就有一個是從兩路果園港綜合保稅區發出。
兩江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秦淑斌介紹,重慶正加速建設內陸開放綜合樞紐,兩江新區圍繞這一點,全力推進九大關鍵樞紐建設——
制度型開放樞紐建設上,探索了“鐵路提單”、多式聯運“一單制”等陸上貿易新規則,企業資金綜合成本下降40%以上;
門戶型交通樞紐建設上,兩江新區擁有重慶火車北站、江北國際機場等交通樞紐,重慶江北國際機場T3B航站樓、成渝中線高鐵項目也在加速推進;
綜合物流樞紐建設上,“東南西北”四向開放通道在果園港國家物流樞紐無縫銜接,并實現常態化運行;
國際經貿樞紐建設上,兩江新區擁有中新(重慶)多式聯運示范基地等20個綜合物流平臺,也有唯品會、菜鳥網絡等物流龍頭企業,讓重慶市民在家門口就能購買到澳大利亞牛肉、泰國榴蓮、智利車厘子等全球好物;
在產業鏈供應鏈樞紐建設上,兩江新區與40多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深化產業鏈供應鏈合作;
……
開放的兩江新區吸引了許多全球資本和跨國企業,如今,已有1300多家外資企業在這里扎根發展;超190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新區,占全市60%。
構建產業“新體系”
兩江新區作為國家級開放區,也是重慶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目前,兩江新區已經形成了由3個3000億級主導產業、3個500億級支柱產業、5個百億級特色產業,以及11個“新星”產業構成的產業版圖。
以汽車產業為例,每兩輛“重慶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中,就有一輛是“兩江造”。特別是在賽力斯汽車超級工廠中,每30秒就能下線1輛新能源汽車。
今年1—6月,“兩江造”整車產量57.4萬輛,半年產值首次突破千億。
兩江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李潔表示,兩江新區正加速構建現代制造業產業集群,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
具體而言,兩江新區持續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聚焦生物醫藥、低空經濟、AI機器人等領域精準發力,為每個產業量身定制“一個行動方案+一套支持政策+一批應用場景”,以新質生產力塑造兩江新區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還是以汽車產業為例,兩江新區已推動打造了長安汽車全球研發中心、中國汽研等市級以上研發平臺500多個,形成了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高端矩陣;世界首塊車規級超高能量密度全固態鋰電池等一大批擁有“中國技術”、實現“中國智造”、建立“中國標準”的硬核產品,接連問世。
再如空天信息產業,重慶九成以上的相關項目都在兩江新區落戶,涵蓋衛星及其應用、空天新材料和低空經濟等領域。
此外,兩江新區還推出了浪漫兩江·比翼雙飛、飛閱兩江·低空自由行等常態化低空消費體驗場景,吸引市民和游客來兩江打“飛的”、游重慶。
塑造科創“新優勢”
創新是區域發展的源頭活水。目前,兩江新區有5000余家科技型企業、90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建成市級以上研發平臺500多個,創投體系規模達200多億元。
同時,兩江新區建設了“一帶一路”國際技術轉移中心、重慶市技術轉移研究院等成果轉化平臺體系,打通從科技創新到成果轉化再到產業應用的“最后一公里”。
兩江協同創新區作為兩江新區創新的“標識”,已成為一個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平臺高地。
許宏球介紹,兩江協同創新區的周邊,匯聚了50多家研發機構和500多家科技企業,引進、孵化、轉化了660多項科研成果,比如世界上精度最高的3D打印技術,可以打印出縮小了3萬倍的鳥巢模型。
兩江協同創新區堅持“科創+產業”,重點發展通用人工智能、衛星互聯網等六大產業。同時,構建了完善的基金體系,讓企業從初創到成熟,都能獲得資金支持。
創新離不開人才支撐。為此,兩江新區推出了一系列舉措。
李潔介紹,兩江新區推動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成立了“產教融合聯合體”,實現人才供需“點對點”精準匹配。每年,兩江新區都會舉辦“兩江名企校園行”系列招聘活動,積極招引青年人才。
同時,兩江新區為人才提供了創新創業的平臺。比如在兩江協同創新區,就有50余家新型研發機構,有“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的全鏈條孵化體系。
兩江新區還有“全生命周期”的人才服務體系。目前,新區正加快打造重慶現代制造業人才創新創業服務港,為人才提供專業化、定制式服務。
新重慶-重慶日報首席記者 楊駿 見習記者 任美蓮
數讀·兩江新區>>>
開放“新高地”
全力推進制度型開放樞紐、門戶型交通樞紐等9大關鍵樞紐建設
兩路果園港綜保區是我國內陸唯一兼具水港、空港雙功能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
■已構建起千億級開放型產業體系
■年外貿進出口總額近2000億元
產業“新體系”
■已形成由3個3000億級主導產業、3個500億級支柱產業、5個百億級特色產業,以及11個“新星”產業構成的產業版圖
■每兩輛“重慶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中,有一輛是“兩江造”
科創“新優勢”
■有5000余家科技型企業、90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
■建成市級以上研發平臺500多個
■創投體系規模達200多億元
(記者 楊駿 整理)
責任編輯:李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