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三豐”優勢 做好“三城”文章 實施“五創”行動 錨定“三高”目標 加快建設現代化美麗豐都
2024-08-14 06:21:38 來源: 華龍網-重慶日報 聽新聞



核心提示
立秋時節,萬物豐盈。走進豐都,撲面而來的是經濟發展的滾滾熱潮,目之所及是城市建設的日新月異,所見所聞是人民生活的和諧舒心。高質量發展的脈動,高品質生活的美好,高效能治理的溫度同頻共振,構成一幅現代化美麗豐都的美好圖景。
這是豐都扛起新使命,奮楫爭先的一個剪影。今年以來,豐都牢牢把握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這個總綱領總遵循,立足奮力打造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支點、內陸開放綜合樞紐“兩大定位”,緊緊圍繞全市 “六個區”目標,發揮山水豐茂、物產豐盛、人文豐厚“三豐”優勢,做好產業新城、文化名城、山水智城“三城”文章,大力實施工業創造、農業創優、旅游創業、文化創意、治理創新“五創”行動,沿著跨越式發展的新軌道闊步向前。
堅持人民至上、依靠人民建設、實現人民滿意。如今這座人民之城的現代化體系正在加速構建——
轉型升級下產業拔節生長,城市發展和品質持續提升,鄉村振興有力推進,綠色成為發展底色,民生更顯溫度……一個現代化的美麗豐都已煥然一新呈現在世人面前。
現代產業揚優聚勢
“四新”產業鍛造經濟增長動力源
加快建設,快速推進,時下在東方希望玻璃纖維項目及高性能復合材料智能制造產業基地項目建設現場,速度和熱度是最鮮明的注腳?!暗鹊巾椖拷ǔ珊?,年產100萬噸玻璃纖維、60萬噸生石灰生產線將投入使用,未來可實現年營收300億元?!表椖控撠熑稳吮硎?,該項目的提速建設,將填補豐都以玻纖為原料的復合材料產業鏈空白。
新項目、大項目接連落地,是豐都加快產業轉型擴能布局的一個縮影。“產業經濟是城市發展的命脈,是構筑未來發展戰略優勢的重要支撐?!必S都縣相關負責人表示,要想在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中書寫豐都跨越式發展的新作為,就必須搶抓新一輪產業格局重構機遇,實現產業能級躍升。
立足于此,一個嶄新的思路孕育而出:發揮豐都優勢,堅持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雙強引擎”并舉、提升能級和增強品質并重,大力發展新材料、新能源、新文旅、新農業“四新”產業。
一大批支撐高質量發展的主導產業、優質企業、項目不斷涌現,能級之變、結構之變、動力之變引領著這座城市現代產業棋局漸入佳境、成勢成形。
在新材料方面,投資200億元的玻纖項目、投資100億元的特鋁新材料項目,加速延伸纖維、輕合金等產業鏈,打造500億級先進材料產業集群;在新能源方面,投資103億元的抽水蓄能項目加快建設,裝機44萬千瓦的風電、光伏項目并網發電,清潔能源產業集群向100億級邁進;在新農業方面,原材料基地持續做大,已形成年存出欄肉牛25萬頭、雞2000萬羽,以及28萬畝的榨菜種植規模;食品及農產品加工主體不斷壯大,鏈條加速完善,產業效益也大幅提升。截至6月底,全縣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產值24.07億元,增速20.1%。
豐都旅游也開始呈現出全新變化,從看“景點”向重“體驗”轉變。今年以來,南天湖第四屆冰雪旅游季50余項賽事與文體活動,豐都祈福文化節12項活動,豐都廟會4個篇章17項文旅商貿活動都在形成新吸引力。截至7月底,全縣共接待游客2314.8萬人次,同比增長9.7%,實現旅游總收入109.3億元,同比增長7.6%。
產業總量躍上新臺階,“四新”產業引領作用進一步凸顯,如今豐都產業發展新舊動能轉換邁出堅實步伐,正成為最強力的引擎,驅動這里在高質量發展上跑出新的加速度。
改革開放深入推進
渝東北渝東南區域開放門戶城市加快建設
“豐都的區位優勢和開放條件越來越明顯,這是我們決定在這里投資的重要因素之一,再加上這里產業鏈的不斷完善,讓我們看到了新材料產業在這里加速集聚、生根發芽的重大機遇?!必S都有史以來最大的招商引資項目——投資200億元的玻纖項目負責人一言道出扎根豐都的原因。
“發展環境決定了一個地區的成長空間,開放環境提升開放質量。豐都正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睋S都縣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奮進新征程中,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已成為豐都開啟新一輪跨越式發展的內在邏輯。
積極參與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主動融入長江經濟帶、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大戰略,豐都開放的大門越打越開:渝萬高鐵加速建設,進度全市第一;渝宜高鐵、墊豐武高速、北岸沿江高速加速推進;游輪輔港至南天湖高速公路,進入市發改委立項階段;豐都上榜第二批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聯動創新區名單;成功創建了牛肉、榨菜、藠頭3個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成功獲批牛肉、榨菜2個商務部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建成投用了“兩群”地區首個公共保稅倉庫……一系列好消息都在為發展持續加碼。
開放取得重大進展,也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強大動力和活力。今年上半年,豐都全縣進出口總額完成1.18億元,同比增長39.3%。
加快建設渝東北渝東南區域開放門戶城市,開放是基礎,改革創新是動力。今年以來,豐都切實強化改革自覺,增強改革擔當,不斷加大改革任務推進力度,針對關鍵環節、關鍵領域,打造了更多具有豐都辨識度的標志性改革成果。
如“四個結合”創新推進以工代賑項目建設相關經驗在國家發展改革委《新時期以工代賑工作指引》第47期上刊登;創新農村普惠金融發展機制,推動“小資金”振興鄉村“大產業”等被納入市級典型案例,民生實踐案例成重慶典范;“新農人貸”信用融資場景成功入選全市十佳優秀案例;制訂“1號茶敘日”“組團式服務”“新農人八條措施”等十大亮點工作,推動“豐速度·助你行”營商環境服務品牌在全市推廣……
改革開放開辟新空間,成就吸引力。眾多企業紛沓而來,是豐都高質量發展的有力證明。近3年,該縣已累計實現簽約項目135個、560億元,其中十億級以上項目4個、百億級以上項目3個。
城市發展日新月異
“小縣大城”試點建設加速推進
“我們豐都也有自己的‘外灘’!”每當夜幕降臨,豐都城區移民廣場及濱江公園沿線人潮如織。
舊風景有了新體驗,這是濱江公園的新變化。變化來源于豐都對濱江公園進行的“微改造”“精提升”。通過將原有的邊坡地帶改造為“臺階+景觀+綠化+燈飾”的形式,并增設防護欄,成為名副其實的觀江、觀景平臺。同時,增設多處體育、文化、智慧等場所和設施,這里已成為了“高效便捷、人景互動”的現代化智慧休憩空間。
讓城市擁有新地標,把舊城新景融為一體,這是豐都加速建設國際范、豐都味美好城市的一個縮影。
“‘小縣大城’是貫徹落實國家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有關決策部署的一項重大戰略,豐都成為試點縣,這是豐都城市發展的又一重要機遇?!睋S都縣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縣扎實推進縣域現代化治理,通過補齊城市功能,優化城市環境,提升城市品質,一座彰顯歷史文化特色,具有國際范豐都味的美好城市逐漸呈現在世人面前。
豐都圍繞“一江一河水四岸”,加速推動城市規模向30平方公里、30萬人口邁進。
城市擴容的同時,這里的本地特色也越發凸顯。彰顯巴文化、鬼城文化、豐收文化、大河文化、移民文化、紅色文化等城市文脈融入其中,文化名城躍然而出;突出長江南北兩岸互為景觀、互為觀景,梳理城市肌理、優化景觀布局,大力開展生態修復和功能修補,藍綠相互交織共融的山水智城底色越濃。
“儀式感和煙火氣更成為最鮮明的注腳?!睋鲜鲐撠熑私榻B,豐都還著力打造有儀式感的時尚之都、有煙火氣的活力之城。
今年以來,城市Logo、城市吉祥物和市樹、市花融入城市,豐都祈福文化節、豐都廟會、豐都中元節等節會接連舉辦,體現了豐都文化的精氣神;深入實施“治亂、保暢、賦能”行動,加快完善豐都圖書館、龍鳳橋等“城市大件”,全力補齊車位、座位、充電樁等城市“缺位”,一座兒童友好型、青年友好型、老年友好型城市正加快成型。
提升城市舒適感,這里的城市治理讓人過得好。豐都樹立“全生命周期”意識,開展“治亂、保暢、賦能”行動,縱深推進老舊小區改造、生活垃圾分類、違法建筑整治等工作,打造“一屏觀全城、一網管全城、一端惠全城”的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全面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鄉村兩問”精準破題
培育新農人打造鄉村振興主力軍
豐都縣包鸞鎮是市級鄉村振興示范鎮。去年,當地組織13個村集體經濟持股組建重慶鸞翔翔肉牛養殖公司,在飛仙洞村打造肉牛共富農場。作為肉牛養殖大戶和豐都縣十佳新農人的張林蔥,憑借過硬的養殖技術,承擔起了肉牛共富農場的具體運營。
“我們是由全鎮13個村和400戶村民共同出資建成的這個共富農場。我們村集體管‘兩端’,監督購牛和銷售,張林蔥管‘中間’,由他墊資50萬元購買飼料、具體養牛,大家合作共贏、共同發展?!敝貞c鸞翔翔肉牛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文武介紹,肉牛銷售后,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入股村民將獲得每頭牛2000元的固定提成,在支付張林蔥的養殖勞務費后,剩余利潤將由村集體和張林蔥按1:9的比例再次分紅,預計每年可以穩定地給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入股村民年帶來40萬元的收益。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得益于以新農人帶動鄉村發展的有效實踐,豐都找準了“鄉村兩問”(現在靠誰來振興鄉村、未來靠誰來下地種田)的破題關鍵——實施新農人培育提升行動,打造鄉村振興“主力軍”。
近年來,豐都持續優化完善新農人政策,推動新農人隊伍量質齊升,在鄉村振興過程中發揮更大的積極作用。
搭建互助體系,促進新農人抱團發展。組建“1個縣級新農人互助會+10個行業互助分會+30個鄉鎮新農人互助會”的新農人的互助體系,通過論壇沙龍、農資統購、產品統銷等,實現互幫互助、信息共享、品牌共育、產業協作和跨界融合。
強化技術培訓,幫助新農人解決難題。針對新農人在創業初期對技術的需求,豐都整合縣農民科技培訓中心、132個產業實訓基地,開辦新農人培訓學校,提供“打工式”“師徒式”培訓。
完善配套政策,給予新農人更多支持。圍繞規模獎補、金融支持和保障服務3個板塊,全鏈條細化了22項政策清單。持續推進“新農人貸”,提升準新農人貸和產業首貸戶比例,截至今年6月底,累計發放“新農人貸”2098筆4.25億元。
此外,豐都按照“集體性質、市場機制、實體形式、共建模式、共享目的”思路,通過黨支部領航、村集體經濟組織領銜、強村公司領項、新農人領辦的方式,打造共富農場,有機聯結新農人、村集體、農戶,逐步解決村集體經濟發展、群眾增收致富難題。
目前,豐都已經培育新農人5583名,聯結農戶4.95萬戶15.1萬人。下一步,全縣將持續推動“共富+”產業擴群增量,力爭新發展“共富+”產業60個,實現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上村占比15%以上,100萬元以上村占比5%以上。
美麗豐都漸行漸近
加快建設全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
初秋的碧溪河畔,一派生機勃勃:清澈的河水倒映著藍天白云,茂密的野草迎風搖曳,鳴叫的水鳥不時掠過河面,散步的行人感受著自然之美……
碧溪河旖旎風光再現,正是豐都抓實抓好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折射。“豐都地處三峽庫區腹地,肩負著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的責任使命?!必S都縣相關負責人說,全縣持續深化“兩山”實踐,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推進完善“九治”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加快建設全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
打好藍天保衛戰,空氣質量穩步提升。以縣城規劃區治氣攻堅為重點,持續開展露天焚燒、臘肉熏制、餐飲油煙、施工揚塵等專項整治。實施大氣污染“走航監測+激光雷達掃描”智能監管,建立“技防+人防”的露天焚燒綜合防治體系,縣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案例被評為全市2024年“無廢城市”建設典型案例。截至6月30日,全縣環境空氣優良天數175天,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4天,PM2.5平均濃度28微克/立方米,與去年同期相比降低2微克/立方米。
打好碧水保衛戰,水環境持續向好。持續實施碧溪河生態修復,上半年碧溪河水質均值達Ⅲ類標準,并在2024年全市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上作經驗交流。實現加快推動次級河流入河排污口排查,水環境質量持續好轉,長江水質達到地表水Ⅱ類標準,龍河、渠溪河、赤溪河水質符合Ⅲ類標準,均滿足市上考核要求;縣城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彈子臺水庫水質達標率100%、鄉鎮達標率90%以上。
打好凈土保衛戰,推進“無廢城市”建設。督促規模以上畜禽養殖場100%配備設施設備。啟動實施農村黑臭水體清零工作,加快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已建成“無廢城市細胞”6個。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
除了做好環境污染“減法”,做好綠色產業“加法”同樣至關重要。
走進豐都雪玉山的回山坪風電場,一座座大風車矗立在山巔之上徐徐轉動,綠色電能正源源不斷輸送至千家萬戶。近年來,豐都依托境內優勢,加快推進清潔能源開發利用,不斷優化能源供給結構。截至目前,全縣風電項目裝機總容量達43萬千瓦,居全市前列,年上網電量8.6億千瓦時。與同等發電量的火電項目相比,每年可節約標煤25萬噸。
群眾“三感”不斷增強
民生事業高質量發展按下快進鍵
“豐都是一個勞動力輸出大縣,有留守兒童近萬名,曾經有家長非常為難,‘出去打工就管不了孩子,不出去打工又養不了孩子’。這讓我們深深地受到了觸動?!必S都縣相關負責人說,為此,豐都按照“黨建為魂、家庭為根、組織為本”的理念,創新成立青少年家庭教育互助會,通過黨組織靠前一步、政府組織后讓一步、社會組織提升一步、群團組織協調同步等措施,從體制機制著手來關心關愛留守兒童。
目前,青少年家庭教育互助會已經覆蓋了80%以上的留守兒童家庭。該舉措使得當地青少年犯罪人數下降率超過70%,相關做法入選全市改革案例,并獲評重慶市第一屆改革創新獎。
青少年家庭教育互助會成為豐都堅持民生為大的一個生動場景。近年來,豐都扎實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守初心、擔當使命,不斷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從愿景變為實景,讓民生答卷有溫度、有厚度,進一步提升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滿足感。
為了打造宜居城市,豐都加快推動城市更新,解決老舊小區居民訴求,對全縣79個老舊小區,涉及667棟、20404戶、213.64萬平方米進行科學規劃。比如,聚焦居民出行安全,推出“住房+電梯”行動,解決居民上下樓難題,讓老人小孩能夠更方便,截至目前已完成電梯加裝33部;聚焦居民頭頂安全,推出“外墻+瓷磚”行動,截至目前已完成外墻瓷磚脫落整治5.9萬余平方米;聚焦居民停車難題,推出“空間+車位”行動,截至目前已完成錯時共享停車泊位1131個,新增1066個平面停車位,立體停車樓建設推進中。
“一老一小”關乎千家萬戶百姓的福祉,也是一道民生“必答題”。豐都不斷織牢織密“一老一小”民生保障網,全縣已建成并運營老年食堂338家,有效滿足老人就餐服務需求,讓老人在家門口吃上暖心飯;全縣40家托育機構、幼兒園開展托育服務,已建設托位2092個,每千人口托位數達3.87個,備案率達100%,在托建檔率達50.81%,托位使用率達110.99%,在縣人民醫院開設首個福利性托育班。
一個個亮眼數據,一件件民生實事,都成為了豐都這座城市的實事清單、發展答卷,不斷匯聚起城市向上的力量,助力豐都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
羅晶 劉欽 龍搏 圖片除署名外由豐都縣委宣傳部提供
責任編輯: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