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風正勁 “渝”躍潮頭⑩|縱深推進科技創新和人才強市戰略 迭代升級“416”布局

2024-08-19 06:00:00 來源: 華龍網

今(19)日,2024年重慶市科技創新大會將召開。此次大會將全面貫徹落實全國科技大會精神,安排部署全市科技創新工作。

去年科技創新和人才工作大會以來,全市科技系統全面實施科技創新和人才強市首位戰略,加快構建“416”科技創新布局,推動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取得新成效。

第三屆成渝地區科普創新發展論壇在重慶舉行。市科技局供圖
第三屆成渝地區科普創新發展論壇在重慶舉行。市科技局供圖

今年上半年 重慶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2.8%


重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科技體制改革,市委常委會會議、市委深改委會議、市政府常務會議多次研究川渝科創資源共享、科技激勵機制完善等重點事項。

2023年全市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45%、提高0.09個百分點,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9.98件、增長23.79%,R&D(研究與試驗發展)人員總量超24.3萬人、增長19.4%,綜合科技創新水平居全國第8位、保持西部第1位。去年以來,我市聚焦四大科創高地,加快建設金鳳、嘉陵江、明月湖、廣陽灣四大重慶實驗室。布局建設國家級、市級科創基地627家,四大科創高地領域占67%。組織實施重大(重點)科技專項,聯合經濟、農業等市級部門,開展產業技術創新,布局解決關鍵技術問題693個,取得超級智能汽車平臺SDA、鎂合金一體化超大壓鑄件、18兆瓦級集成式中速海上風電機組、尼龍66全產業鏈綠色制備技術、慶油3號油菜新品種。

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實施“雙倍增”行動計劃,新增科技型企業2.2萬家、累計65089家,增長50%;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125家、累計8449家,增長19%。

今年上半年,我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2.8%、占比34.2%,16個高新區規上工業總產值6000億元、占全市40%以上。積極拓展川渝協同創新,構建“1+6”協同創新體系,成渝中線科創走廊、川渝毗鄰地區融合創新發展帶納入國家區域創新體系建設布局,成立首個跨市(省)域的萬達開技術創新中心,聯合實施技術攻關項目200個,新建川渝共建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臺6個,開放共享儀器設備1.4萬臺/套,共同開展人才交流、成果對接等活動200余場次。

2023年“成渝地區共建科普基地”培育名單發布。市科技局供圖
2023年“成渝地區共建科普基地”培育名單發布。市科技局供圖

聚焦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建設 發展新質生產力


當前,我市正圍繞“兩大定位”,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區”,進一步突出目標導向、問題導向,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深化改革,聚焦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建設,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發展新質生產力。

加快重慶實驗室建設和改革創新。按照“成熟一個,啟動一個”的原則,探索完善“院士領銜、部市共建、市區協同、多方參與”的建設模式,打造特色醫學、新域新質軍事智能、先進基礎材料和生態安全科技創新策源地。依托重慶實驗室組織策劃市級重大(重點)科技專項,賦予重慶實驗室創新方向選擇、科研立項管理、技術路線調整、人才引進培養、科研成果處置和經費使用等方面自主權。建立重慶實驗室與高校、科研機構之間的多元化人才流動綠色通道。

支持優秀人才和創新團隊牽頭建設創新平臺和新研機構。謀劃建設重大科技創新基地,在智能制造等領域創建全國重點實驗室,創建衛星互聯網應用、輕金屬等領域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圍繞人工智能、大數據、創新藥物、精準醫療、綠色制造、智慧農業等領域重點打造一批市級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產業重大平臺。

加大力度推動現代院所制度改革。推進應用技術研發類科研院所市場化、企業化發展。聯合打造旗艦科研機構,推動市科技研究院改革,支持市農科院、市中藥院、市環科院、市健康資源院等分別與高等院校和高水平科研團隊合作,聚焦現代農業、低碳技術、生命健康等產業,布局關鍵核心技術突破點,迭代實施重大攻關任務。深化科研院所收入分配改革,堅持薪酬分配同績效緊密掛鉤,向扎根科研一線、承擔急難險重任務、作出突出貢獻的人員傾斜,向從事基礎前沿研究、承擔國家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任務、取得重大創新成果的人員傾斜。

支持科技領軍企業做大做強。支持科技領軍企業聚焦戰略性產業集群,鏈接科研院所、高校和各類科技企業,牽頭組建體系化、任務型的創新綜合體。依托重慶市自然科學基金,與科技領軍企業共同設立企業創新發展聯合基金,支持科技領軍企業開展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科學前沿探索。支持牽頭實施重大(重點)科技專項,明確企業主體責任,實施關鍵節點管理,賦予企業技術路線制定權、攻關任務分解權、參與單位決定權、經費使用自主權。重大項目企業資金投入的占比不低于70%,由企業牽頭組織實施的比例不低于70%。鼓勵國有企業帶頭支持攻關成果應用,將相關要求納入考核并出臺盡職免責措施。允許更多符合條件的國有企業以創新創造為導向,在科研人員中開展多種形式中長期激勵。

下一步,我市將深入貫徹落實全市科技創新大會部署要求,堅持創新制勝、人才引領、改革突破,縱深推進科技創新和人才強市首位戰略,迭代升級“416”科技創新布局,在科技體制改革、科創資源匯聚、創新主體培育、科創人才引育、標志性成果產出、成果轉化應用上下功夫,凝心聚力打造四大科創高地,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為現代化新重慶建設提供強勁動力,成為科技強國的重要戰略支點。

華龍網記者 伊永軍/文

責任編輯:常涵笑

嫩草影院永久在线一二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