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父子 兩代村醫:51年接力堅守在大山深處,做鄉親們最堅實的“醫靠”-華龍網

一對父子 兩代村醫:51年接力堅守在大山深處,做鄉親們最堅實的“醫靠”

2024-08-19 06:15:29 來源: 華龍網-重慶日報 聽新聞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李志峰 實習生 李奕霏 彭宇

8月16日,巫山縣平河鄉樟坪村,落日余暉中,李叢杰和李行燕出診后駕駛摩托車返回衛生室。
8月16日,巫山縣平河鄉樟坪村衛生室,村醫父子李叢杰(中)、李行燕(左)為村民檢查身體。圖片由記者尹詩語攝/視覺重慶

核心提示

8月19日是中國醫師節,來自市衛生健康委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市共有33.47萬名衛生人員。其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為了讓廣大農村群眾能在“家門口”看病,默默堅守在大山深處,走村串戶,守護村民們的健康。近日,記者來到巫山,走近同是鄉村醫生的一對父子。

“李醫生,我家老頭子說腦殼昏,連床都起不來,你能不能來看看?”8月16日上午10點,巫山縣平河鄉樟坪村衛生室,村醫李行燕的電話響了,電話那頭的村民田紹翠扯著大嗓門,十分著急。

“老漢(爸爸),沈叔叔(田紹翠老伴)估計高血壓犯了,我去看看。”李行燕給正在為病人把脈的父親李叢杰打了聲招呼,背起背包就出門了。

今年68歲的李叢杰是一名村醫,8年前退休后又被返聘回來坐診,算起來,已在當地行醫51年。2018年,他身邊多了一個助手——兒子李行燕。看著兒子騎著摩托車遠去的背影,李叢杰目光中滿是欣慰。

父親李叢杰:曾經條件艱苦,不通公路不通電,晚上打著火把出診

“李爺爺,我小時候看病找你,現在我的娃兒還是來找你喲!”上午11點多,熟悉的聲音響起,李叢杰抬頭認出了來人——村里樟坪3組嫁到巫山縣城的吳云春。

前兩天,吳云春帶著5歲的兒子回娘家,沒想到兒子突然肚子疼。

“來爺爺這坐?!崩顓步茏尯⒆幼礁埃蚜税衙},隨后取來一點當地特產的桐油,抹在孩子肚臍眼位置開始推拿。幾分鐘后,孩子就說肚子不疼了。

“老爺子看病,十拿九穩!”衛生室里,等著拿藥的村民劉廣德、曹遠芝豎起大拇指。

趁看病的空隙,老人打開了話匣子。他說,自己從小喜歡跑到山上挖草藥,從17歲起,便跟著鄉里的一位“赤腳醫生”學醫。

“那時年輕,認為學醫是一門可以養家糊口的技術?!崩顓步苷f,可就在那年夏天,一件事改變了他的想法。當時,村里一名十多歲的孩子在干農活時中暑暈倒了,李叢杰正好路過,他趕緊上前,為孩子掐人中穴、揉印堂穴,四五分鐘后,孩子慢慢蘇醒過來。

這讓李叢杰重新認識了醫生這一職業,醫生治病救人,承載著許多家庭對生命和健康的期待。

“可以說是敬畏吧?!崩顓步芨嬖V記者,正式成為村醫后,但凡鄉親們有需要,即使再晚,他也會出診。那時,條件十分艱苦,不通公路,不通電,連手電筒都不多見,晚上只能打著火把出診?!盎鸢咽菍⑾蛉湛捰盟莺髸窀勺龅模袝r路途遠,要走幾個小時,火把在路上就滅了,只有摸黑趕路?!崩顓步苷f。

慢慢的,村里通了公路,找李叢杰看病的人也越來越多,他出診的次數也更多了。48歲時,他學會了騎摩托車,走的路也更遠了,“到現在都騎壞3輛摩托車了,里程可能超過20萬公里了喲。”說到這,李叢杰的嘴角上揚,不自覺地笑了。

兒子李行燕:放棄近萬元的月薪,返鄉當起了村醫

如果不是父親那一年摔了一跤,今年44歲的李行燕,也許還在廣東的五金廠擔任品質工程師。

2018年1月第一天,62歲的李叢杰像往常一樣騎著摩托車,上門為村民隨訪服務。

“那天天黑得早,風刮得呼呼的?!崩顓步芑貞?,在一個山路拐彎處,摩托車翻了,尾椎骨和腰上傳來鉆心的疼痛,他忍痛將車扶起,堅持騎到了村民家。

李叢杰腰部的疼痛感越來越強烈,他用手摸了摸左髖關節,凸出了一個包塊,多半是骨折了。

既然來了,就得把隨訪做完。李叢杰做完兩戶隨訪后,才撥打了120電話。在縣醫院拍片后診斷為“左股骨頸骨折”,必須立即手術。

“兒啊,老漢終究是年紀大了,村醫這份工作有點力不從心了,要不你把以前衛校學過的知識‘撿’起來,回村里當村醫吧。”思量再三,李叢杰向趕來照顧的兒子開了口。

面對父親期盼的眼神,李行燕內心很糾結:每個月工資近萬元,品質工程師前景也不錯,但長期在外打工也不是長久之計,父母年齡大了需要人照顧。他與妻子再三商量,最終決定回村。

跟在父親身邊學習了一年,2019年,李行燕考取了鄉村醫生執業證書,從李叢杰手里接過了“接力棒”。

“小李醫生像他老漢一樣敬業,人也踏實。”樟坪村6組的楊昔壽和曾西香夫婦倆都是“老病號”,年近七旬,患有高血糖、腦梗塞、坐骨神經痛等疾病,有啥不舒服就會給李行燕打招呼?!扒皫滋欤乙估锿蝗挥X得很暈,給小李醫生打電話,他一會就來了!”楊昔壽說。

如今,李行燕肩上的責任更重了,不僅要看病,還要給村民們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比如給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做隨訪服務等,同時,他也是463名村民的家庭簽約醫生。

接力堅守:村里有了標準化衛生室,兒子也讀懂了父親

樟坪村衛生室就在馬路邊上,大約有六七十平方米,分為診斷室、治療室、公共衛生室、藥房等,門口還貼有健康教育宣傳欄,父子倆會定期更新宣傳欄的健康科普知識。

“現在條件比以前好多了?!碧岬叫l生室的變化,李叢杰十分感慨。2009年前,衛生室就在自家的客廳里,生活用品、農具與藥柜擺在一起,村民來看病也不方便。如今,樟坪村衛生室早已成為標準衛生室,配備的醫療設備也齊全很多。

“老漢,你以前看病就是老的‘三件套’,現在我們可是有了‘得力助手’?!毕挛?點多,出診回來的李行燕取下了背包,指著這個“寶貝”說道。

今年4月,巫山縣在全市率先啟動“行走的醫院”項目,為100個村的村醫配備了全科醫生助診包,包里配有多套便攜式醫療檢測設備,可以實現24項血液化驗、11項尿液檢驗、心電圖檢查、超聲檢查,以及血壓、血氧、體溫的測量,同時可將超聲影像、血檢、尿檢、心電圖等各項檢查結果實時上傳至上級醫院,讓村民們“看病不出村”更有保障。

“助診包里的那些儀器我也用得來,不過兒子比我上手快,動作也更麻利?!崩顓步苷f,他最近打算把鉆研了幾十年的桐油推拿教給兒子,讓他能更好地為鄉親們服務。

“以前不理解父親,覺得他總‘不著家’,大事小情都交給媽媽一個人?!崩钚醒嗾f,接班后他漸漸明白,父親肩負的是鄉親們的健康,那是救命的大事。

讓李叢杰感到欣慰的是,女兒李行菊如今也在成都當護士。今年,孫女李慧蕓又考上了重慶中醫藥學院的中醫專業。

剛灌了一大口水,李行燕的手機又響了。炎炎烈日下,他騎著摩托、背著助診包再次出發。在山的那一邊,是他的使命和堅守。

責任編輯:杜漩

嫩草影院永久在线一二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