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確方向
2024-08-19 09:59:54 來源: 華龍網-重慶日報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新時代新征程上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的總動員、總部署,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歷史主動。
●中國式現代化是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只有時刻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才能確保中國式現代化劈波斬浪、行穩致遠,不斷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強勁動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根據我國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變化,科學確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總目標、重大原則和戰略部署,深刻闡明新時代新征程要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正確方向。
堅持正確方向
改革開放是一場深刻革命,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改革開放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關鍵是我們把黨的基本路線作為黨和國家的生命線,始終堅持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旗幟決定方向,道路決定命運。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高舉改革開放旗幟,重點研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問題,適應新形勢和新任務,作出系統性戰略部署。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續篇,也是新征程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新篇。中國式現代化是在改革開放中不斷推進的,也必將在改革開放中開辟廣闊前景。
改革開放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正確方向。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在黨和國家面臨何去何從的重大歷史關頭召開的,之所以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是基于對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深刻把握、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踐的深刻總結、對時代潮流的深刻洞察、對人民群眾期盼和需要的深刻體悟。改革開放以來,黨領導人民開創、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那就是不論怎么改革、怎么開放,都始終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改革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前進的改革,改革的方向只能是不斷推動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而不是對社會主義制度改弦易張。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既以四項基本原則保證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又通過改革開放賦予四項基本原則新的時代內涵,排除各種干擾,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歷史發展是有規律的,改革開放是有根本遵循的,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高舉改革開放旗幟和堅持正確方向。
堅持正確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改革開放的歷史發展和實踐經驗鮮明昭示,不實行改革開放死路一條,搞否定社會主義方向的“改革開放”也是死路一條。黨領導人民推進改革開放偉大事業,是為了推動黨和人民事業更好發展,擁有志不改、道不變的堅定,把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堅持獨立自主、自信自立,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新時代新征程上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的總動員、總部署,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歷史主動。
在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礎上,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將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確立為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問題是帶有根本性的問題。這就需要在總目標上把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和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歷史地、發展地聯系起來,把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一個整體,完整理解和準確把握。在這一總目標中,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規定了改革的根本方向,就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而不是其他什么道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則規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鮮明指向。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新時代最大的政治,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要緊緊圍繞中國式現代化,遵循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和重大原則,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人民群眾新期待,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系統性戰略部署,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領導有步驟、廣泛而深入地推進改革,繼續把改革開放偉大事業推向前進。
堅持守正創新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不斷適應社會生產力發展調整生產關系,不斷適應經濟基礎發展完善上層建筑。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的說明》中指出,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一個動態過程,必然隨著實踐發展而不斷發展,已有制度需要不斷健全,新領域新實踐需要推進制度創新、填補制度空白。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繼續完善各方面制度機制,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不斷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問題,具體表現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往什么方向走”的問題。我國改革正處于攻堅期和深水區。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上指出,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在重大原則上,堅持守正創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動搖,緊跟時代步伐,順應實踐發展,突出問題導向,在新的起點上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根據我國社會基本矛盾,適應主要矛盾運動的變化,繼續把全面深化改革作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動力,作為穩大局、應變局、開新局的重要抓手,把準方向、守正創新、真抓實干,在新時代新征程上譜寫改革開放新篇章。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更好相適應,必須抓住改革問題的實質,方向一定要準,腳步一定要穩,尤其是不能犯顛覆性錯誤。這就需要堅持守正創新,正確把握和處理好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的“改”與“不改”的辯證統一關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有些不能改的,再過多長時間也是不改,不能把這說成是不改革。202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企業和專家座談會時,就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強調,要堅持守正創新,改革無論怎么改,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等根本的東西絕對不能動搖,同時要敢于創新,把該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看準了就堅定不移抓。黨領導人民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是從我國國情出發、從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出發,不斷推進改革。在這方面,不能把西方的理論、觀點生搬硬套在自己身上。我國國家治理體系需要不斷改進和完善,關于怎么改、怎么完善,黨的主張和定力集中體現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則上,根本方向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動搖。中國式現代化是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只有時刻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才能確保中國式現代化劈波斬浪、行穩致遠,不斷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強勁動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重慶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宋月紅)
責任編輯: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