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新使命 區縣談落實”主題新聞發布會(第十六場)丨打造城鄉融合示范 大足長卷滿溢“幸福感”-華龍網

“扛起新使命 區縣談落實”主題新聞發布會(第十六場)丨打造城鄉融合示范 大足長卷滿溢“幸福感”

2024-08-21 11:00:00 來源: 華龍網 聽新聞

華龍網訊(記者 李燊 劉岱松)重慶大足始建于公元758年(唐乾元元年),取“大豐大足、豐衣足食”之意,自古就有“魚米之鄉”美譽。近年來,大足區加快農業現代化發展步伐,大力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今(21)日,“扛起新使命 區縣談落實”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聚焦大足區。中共大足區委書記陳一清以“勇擔新使命 爭當排頭兵 加快做靚享譽世界的文化會客廳”為題作了主題發言。陳一清表示,大足區將秉持以人為本,加快建設國家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

大足區將堅持把城市發展作為最大動力,把鄉村振興作為最大潛力,推動城鄉優勢互補、功能互促、要素互動,努力實現高質量、全方位的融合發展,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大足城鄉融合發展改革實踐經驗。

大足城區被綠色包圍,。大足區委宣傳部供圖
大足城區被綠色包圍,。大足區委宣傳部供圖

突出石刻文化特色

圍繞“四化”提升城市品質

在推動城鎮能級提升方面,大足區圍繞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大力進行城市提升。

占地1300畝的香國公園,是大足展現國際化的窗口。這座獲得“重慶最美公園”“市民口碑獎”雙重榮譽的公園,也是大足在提升城市品質,推動城景融合發展的一個力作。

以公園建設為城市添綠,是大足城市品質提升的顯著特色。大足已高品質建成集休閑健身、文化旅游功能為一體的城市慢行步道系統,建成北山步道、瀨溪河景觀步道和棠香人家等步道,以及香國公園、圣跡公園、海棠湖公園等一批公園廣場;并完成石刻大道、龍棠大道等城市干道景觀綠化等。

在提升城市品質中,大足還注意充分運用海綿城市“滲、滯、蓄、凈、用、排”的建設理念,建設海綿城市。

大足區香國公園。大足區委宣傳部供圖
大足區香國公園。大足區委宣傳部供圖

在老城區功能完善上,大足區的體育運動中心、城市綜合展覽館、圖書館等“三館一中心”已建成投用;吾悅廣場、大融城等商業綜合體建成投用;學校、醫院、停車場、公廁等生活配套得以完善;提檔升級了農貿市場,城市市容市貌環境得到顯著提升。

大足區還持續培育壯大特色產業小鎮集群,打造帶動鄉村發展的“新引擎”。比如,挖掘傳承千年五金鍛打工藝,打造龍水“五金小鎮”;發揮“重汽搖籃”優勢,打造雙橋“專用車和光電小鎮”,建成西部首個智能網聯汽車試驗基地;選準新賽道,打造萬古“新能源摩托車和智能電梯小鎮”;以及郵亭“鍶鹽新材料產業小鎮”、三驅“文創小鎮”、寶頂“世遺小鎮”、拾萬“稻漁小鎮”、雍溪“花卉小鎮”、高坪“蜂蜜小鎮”等等。

各具特色、競相發展的特色產業小鎮集群,有效吸納本地群眾“家門口”就業達6萬人以上。今年上半年,大足區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5.6%,居全市第7位。

大足區“三館一中心”。大足區委宣傳部供圖
大足區“三館一中心”。大足區委宣傳部供圖

拓功能挖價值

打造鄉村振興特色產業

鄉村振興的示范如何體現?大足區致力于拓展農業的多種功能,深入挖掘鄉村的多元價值,重點在打造鄉村特色產業高地上進行示范。

拾萬鎮的重慶隆平五彩田園景區,就是大足拓展農業多種功能發展鄉村特色產業的成功典范。這個由袁隆平院士親筆題名,全國唯一一個以他名字命名的景區,是從糧油生產中拓展出來的鄉村旅游景區,圍繞優質富硒糧油產業,打造集“高科農業、休閑觀光、科普研學”為一體的農旅文商融合田園綜合體。

目前,這一綜合體已建有稻油輪作基地、五彩農莊和生態餐廳、旅游廁所、生態停車場、觀景臺等旅游配套設施,打造了墻繪、彩色步道、袁隆平卡通頭像等文化景觀,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分中心也落戶其中。

重慶隆平五彩田園景區。華龍網記者 李燊 攝
重慶隆平五彩田園景區。華龍網記者 李燊 攝

大足黑山羊,是大足從鄉村挖掘出來的又一產業寶貝。這一經過長期繁衍與自然封閉選育形成的畜牧品種,通過持續其選種保育和產業化發展,現已成為大足一項特色產業。

目前,大足黑山羊已注冊地理標志商標,被評為“重慶市著名商標”;建成國家級標準化示范區;審定為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并列入《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榮獲重慶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其傳統養殖系統被認定為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大足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預計到2026年末,大足區將生產大足黑山羊種羊40萬只,聯動起川渝共建年產200萬只山羊產業集群,實現一產產值8億元以上,綜合產值20億元以上。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石。大足通過深入挖掘農業的多種功能,發展起了糧油豐收、農旅融合、功能多元的鄉村特色產業,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示范探索出了一些有效路徑。

多元化多層面

推動城鄉一體融合發展

城鄉融合的示范,最終落腳點在城鄉一體化的發展。

2021年1月,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重慶西部片區實施方案》,明確大足區承擔建立城鄉有序流動的人口遷徙制度、建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推進宅基地制度改革等3項試驗任務。

在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方面,大足區深入實施“5513”創新舉措,扮靚城市“后花園”。其中,第一個“5”指的是農村“五合一”綜合改革試點,包括“農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閑置宅基地騰退、農村土地經營承包權確權確股保利益、深化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等五項改革。

大足寶頂鎮東岳村。大足區委宣傳部供圖
大足寶頂鎮東岳村。大足區委宣傳部供圖

為了激活農村宅基地這個龐大的“沉睡資源”,大足區深化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探索農村宅基地自愿有償退出機制,健全農村宅基地收益分配機制,健全農村宅基地監管機制,逐步破解宅基地歷史遺留問題。

如今,每到盛夏時節,大足區五星社區的“如夢荷棠·山灣時光”的千畝荷花就將呈現一派秀美景色,吸引了眾多市民競相觀賞游玩。

“如夢荷棠·山灣時光”是大足區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項目之一。2021年,棠香街道五星社區抓住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機遇,以謝家灣37.17畝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大足鑫發集團通過市場交易拍得該土地使用權,投資8000余萬元打造“如夢荷棠·山灣時光”農文旅項目,讓小山村逆襲成了網紅打卡地,也帶火了周邊的農房。

“城鄉融合的示范,最終落腳點在城鄉一體化的發展。”大足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道,大足用改革創新的辦法,加快釋放了“人”的活力、激活了“地”的潛力、激發了“產”的動力、打造出“鄉”的魅力,有效推動了人才、土地、資本等要素在城鄉間雙向流動和有機融合。

目前,大足區累計建設高標準農田12萬畝,實施農用地整治19.7萬畝,新增耕地1.1萬畝,騰退宅基地9535戶、面積5054畝,入市102宗、面積3261畝,喚醒了農村“沉睡”資源,增強了鄉村“造血”功能。

責任編輯:徐力超

嫩草影院永久在线一二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