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Fri Aug 30 06:30:00 CST 2024
微熱重慶,到巫溪上山下水當“溪客”。
煙火城市與奇崛地貌相互適應,造就8D重慶,山水殊勝。而生于渝陜鄂三省市交界的巫溪,孕育出“重慶第一高峰”陰條嶺、“亞洲第一深谷”蘭英大峽谷、“天下第一溪”大寧河、“南國第一高山草甸”紅池壩等諸多“第一”。
此前,每個“第一”如同珍珠散落;如今,美景經過妙手整合,變成縣域旅游中一塊具有辨識度的品牌。
人們看慣了山是山、水是水,巫溪打破固有城市印象,有山有水。微熱當下,巫溪文旅疊加避暑游,引爆“上山下水趣巫溪”的旅游風潮。本期《渝州瞭望臺》,看縣域文旅如何開出“涼方”,讓游客變“溪客”。
大寧河漂流。巫溪縣文化旅游委供圖 華龍網發
都說物以稀為貴,在巫溪,則是巫以“溪”為貴,境內有大小河流162條,水資源豐富。
因為地理位置獨特,巫溪更像是個天賦異稟的孩子。一直將旅游產業視為第一支柱產業的巫溪,今年拿出最優質的家底,將山水串聯成旅游路線。
紅池壩草地上牛羊成群。巫溪縣文化旅游委供圖 華龍網發
地處渝東北的巫溪,以“天下第一溪”大寧河為軸線,紅池壩國家森林公園和陰條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東西兩翼,縣域旅游資源構成“一軸兩翼”的景區分布格局。
近日,巫溪進一步整合,推出三大避暑康養度假精品線路:碧波古韻·大寧河清涼游、云隱草原·紅池壩沁涼游、重慶之巔·蘭英大峽谷納涼游,掀起“上山下水趣巫溪”新體驗。
大寧古城漫灘路上歇涼。姜學桂 攝
上山,上的是“南國第一高山草甸”紅池壩景區。眼下的紅池壩,鮮花盛開,牛羊成群,恍如重慶人自己的“阿勒泰”,海拔1800米至2630米,夏季平均溫度17攝氏度。紅池壩還推出避暑休閑音樂節,游客可在草地上鋪開野餐墊,享受音樂與美景的完美融合。
下水,下的則是“天下第一溪”大寧河。該河峽谷長約50公里,有“不是三峽,勝似三峽”之譽。全長6公里的漂流賽道為游客提供了一個挑戰自我、釋放壓力的機會。
花海晨曦。邱偉 攝
8月巫溪文旅玩出圈,570只小黃鴨在大寧河競逐,贏得線上線下叫好。開漂前,通過網上征集,為570只小黃鴨征集到主人。開漂時,小黃鴨代表主人出征,沿著賽道隨波逐流。什么叫有趣?這就叫有趣。
有朋自遠方來,巫溪還為“溪客”們準備了福利。紅池壩景區非巫溪籍游客坐高鐵57元/人,對旅行社、自駕游、研學旅行等團隊優惠執行30元/人。大寧河漂流也推出了相應的優惠。
打破山水阻隔,巫溪正成為國內外游客避暑康養的理想之地。
除上山下水,巫溪還有個必去的打卡點。那就是在蘭英大峽谷駕馭掛壁天路,追尋古寺幽光。此條線路,也是巫溪推出的避暑康養度假精品線路。
掛壁公路以“險”著稱,也被譽為“網紅公路”,吸引不少挑戰者打卡拍照。
游客們在觀景臺上欣賞風景。巫溪縣文化旅游委供圖 華龍網發
蘭英大峽谷,地貌奇特,縱深切割劇烈,億萬年前的山崩地裂,造就了令人驚嘆的奇觀。如刀切般的山脈,正可謂險峻與雄渾并存,崇高與秀麗相濟。峽谷的相對落差有2448米,平均深度也在1500米左右。
從蘭英大峽谷出發,可以沿掛壁天路前行,這條由當地村民在懸崖峭壁間鑿出的道路,宛如一條巨龍臥于山間。開車在這樣的“天路”上行駛,有一種沖破重巖疊嶂,當“飛俠”的體驗。
蘭英掛壁天路。巫溪縣文化旅游委供圖 華龍網發
不少網友感嘆:“技術不行的不建議去”“開過這條路的都是優秀司機”。
驚險刺激之后,行至通城鎮就可以放松地住一晚。這里的石砌墻體、紅瓦坡屋頂,以及1500米左右的平均海拔,讓人頓感清涼。
第二天,在蘭英大峽谷附近的“二十四節氣傳統文化民俗村”耕歌龍池景區,游客們可以體驗到豐富多彩的鄉村旅游活動。從五色田園到壩壩火鍋,每一項都能讓人感受到獨特的鄉村文化。夜晚,游客們可以入住龍門客棧,為接下來的行程養精蓄銳。
云臺峰。巫溪縣文化旅游委供圖 華龍網發
云臺峰是這條線路的最后一站,游客們可以攀登那條從大寧河底盤旋而上的石梯,直達云臺寺。云臺寺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被譽為“川東古剎之冠”。站在云臺峰之巔,可以俯瞰巫溪縣城全景和神奇的妙峽風光。
靠著一波波游客的口碑相傳,巫溪蘭英大峽谷不僅是避暑的勝地,更成了探險愛好者的天堂。
地理環境就像硬幣的兩面,雕琢了巫溪的奇與險,也給人留下了巫溪偏遠的固有印象。
事實上,從中心城區自駕前往巫溪,需要數小時。與動輒兩三個小時的縣域旅游相比,確實有點耗時。
但對于不少游客來說,巫溪卻有著“雖遠,必達”的魅力。當前,重慶正從內陸腹地邁向開放高地,而巫溪在提高交通通達性方面,一直不遺余力。
寧廠古鎮。胡楓 攝
去年年底,巫鎮高速全線通車,渝陜兩地首次實現高速公路直連互通。西北通道的開放,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市外游客。近日,作為市級重大項目巫云開高速又迎來重要進展。該高速的13座控制性橋梁全部合龍,年內具備通車條件。屆時,巫云開高速將串起紅池壩、雪寶山、漢豐湖、龍缸、大寧古城、張飛廟等旅游景點,極大改善沿線鄉鎮300多萬人民群眾的交通出行條件,助推沿線旅游資源開發。
近年來,巫溪充分運用優質的生態資源“本底”,堅持“綠色打底、山河為骨、文化鑄魂”理念,把生態旅游業作為第一支柱產業來培育,加快打造世界人文生態旅游目的地,旅游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10%以上。
徒步必到紅池壩。巫溪縣文化旅游委供圖 華龍網發
當前,巫溪也正在加快紅池壩5A級景區創建,將其打造成為鏈接陜西西安、湖北神龍架、長江三峽的重要節點,推動“沿江三峽游”向“腹地深度游”的轉型升級。
啃下交通發展的硬骨頭,加快景區提檔升級,系列組合拳出擊,就是為了縮短廣大游客對巫溪的心理距離。
山川壯麗,溪流潺潺,云霧繚繞間,巫溪這幅流動的水墨畫卷,將被更多人所看見。
游客們在紅池壩景區露營。巫溪縣文化旅游委供圖 華龍網發
巫溪是三峽地區古人類和巫咸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以“溪”養氣,以“山”塑形。如何努力讓好山好水變成好風景、優良生態變成生產力?對此,巫溪縣委書記李衛東表示,巫溪大力培育旅游第一支柱產業,A級景區增加到13個,“天地靈氣·逍遙巫溪”已成為巫溪響亮的旅游標志和品牌,全縣旅游人數、綜合收入年均增速均保持在15%以上,近10萬群眾端上“旅游碗”、吃上“旅游飯”。
談到巫溪獨特的文旅資源時,李衛東介紹,綿延起伏的大巴山造就了巫溪獨特的山形地貌,可以到中國南方最大的高山草甸紅池壩,看“風吹草低見牛羊”,呼吸每立方厘米高達負氧離子3萬個的新鮮空氣;也可以走近“重慶第一高峰”陰條嶺,探秘這片重慶最大的原始森林;還可以踏上玻璃棧道,俯瞰平均深度1500余米的“亞洲第一深谷”蘭英大峽谷,眺望峽谷對面24戶村民用雙手在絕壁上鑿出的“蘭英天路”。
李衛東還介紹,近年來,巫溪堅持把縣城作為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的重要載體,作為鄉村全面振興的“火車頭”來推進,作為全域旅游的第一張名片來打造,作為“小縣大城”的主戰場來建設,推動“產城景”深度融合,使巫溪更加宜居、宜業、宜游,先后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等榮譽稱號,全域旅游第一張名片是越擦越亮、戀戀小城是越來越美。
記者手記:
打破空間的定義,打破山水阻隔,這個假期巫溪文旅有了新思路。
素有巴夔戶牖、秦楚咽喉之稱的巫溪,山水俱佳,這是大自然的賜予。
在漫長的歷史演進中,巫溪又誕育悠久璀璨的巫咸文化??梢哉f,巫溪之旅,既是自然之旅,也是文化之旅,不僅滿足了游人對避暑尋清涼的硬性需求,也在文化的浸潤中開啟一趟夢幻之旅。
巫溪,這片被自然與文化雙重厚愛的土地,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創新姿態,迎接每一個渴望探索與體驗的旅者。
微熱重慶,來當“溪客”,收獲“稀有”體驗。
華龍網首席記者 李鳳蘭 實習生 孫億楠/文
趙軍/設計
石月/編輯
冉長軍/外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