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記者組織圓桌會在渝召開 用雙眼見證今日之中國 以鏡頭筆觸打破抹黑偏見
2024-08-31 23:01:19 來源: 新重慶-重慶日報 聽新聞

從“硬聯通”到“軟聯通”,再到“心聯通”,共建“一帶一路〞成果豐碩。媒體作為各國交流合作的重要橋梁,肩負著促進文明互鑒、推動民心相通的使命責任。
8月31日下午,2024年“一帶一路”記者組織論壇國際記者組織圓桌會在重慶悅來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來自俄羅斯、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埃及、阿根廷等國家和地區的90余位記者組織負責人和媒體代表匯聚一堂、暢所欲言,分享在重慶采風的心得體會,討論本次論壇取得的成果意義,并就如何推進今后的合作和更好履行媒體責任提出各自的意見建議。
談重慶印象
重慶成為各國媒體了解中國的一扇重要窗口

“在過去幾天的參訪活動中,我發現重慶對女性的尊重,以及對年輕人的培養都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卑臀餍侣剠f會新聞部主任莫阿西爾·德·奧利維拉說,無論是在各個大型企業里,或是鄉村里,甚至是本次論壇的會場上,隨處可見活力四射的年輕人,他們對一個城市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莫阿西爾·德·奧利維拉說,雖然大家都來自不同的國家,代表不同的機構,但都有共同的愿望和目標。希望通過“一帶一路”記者組織論壇這個平臺,讓各個國家的記者聯合起來,形成一個“聯盟”,來共同對抗那些假新聞、假消息。
“在重慶各個區縣進行采風,我們會從這座城市的產業轉型升級中得到啟迪,正如中國在許多領域的創新創造給人啟示一樣?!蹦崛绽麃営浡撝飨死锼雇懈ァひ廖鞴抛粽f,從媒體的角度,我們代表不同國家、不同大洲,面對著不同的挑戰,但是各國媒體要有“跨大洲”的思想,除本職工作外,大家必須要考慮借鑒中國的創新經驗,并從中尋求針對性的解決方法。
“重慶做了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就是發揮媒體的責任,推動政府與企業的合作,這對城市治理,對人民的福祉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納米比亞媒體新聞從業人員聯合會高級記者奧戈多·凱德·格雷格,在采風期間親眼見證了重慶通過科學立法推動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共同合作,推進生態治理的案例。在他看來,大家共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才是中國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然而,在部分國家,僅有國有企業在環保議題中發揮作用,而私營企業卻遺憾缺席,他希望能將重慶經驗展示給世界,積極推動政企合作,共同應對環保問題等。
在場嘉賓踴躍分享在重慶的所見所聞所感,并對本國未來與重慶、中國的合作發展充滿希望。在他們看來,創新創造、城市更新、環境保護等賽道都是可能互利共贏的領域,共建“一帶一路”未來潛力無窮。
談媒體責任
“新聞報道必須要服務于公眾”

作為首個發言嘉賓,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重慶電視臺臺長、重慶市記協主席管洪,以重慶電視臺《今日關注》節目為例,分享了重慶媒體發揮輿論監督作用,促進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的生動實踐。管洪介紹,從今年1月1日起至今,《今日關注》共播出154期節目,涉及環境治理、安全生產、耕地保護、社會民生、營商環境等方方面面的內容。他通過分享典型案例表示,輿論監督不僅解決了一些具體實際的問題,也督促基層政府改變工作作風,有效提升了政府服務效能,有力推動了城市治理,大大助推了生態環境改善和民生改善。
活動現場,參會嘉賓們各抒己見,熱烈交流。
毛里求斯挑戰報媒體集團總編輯塔盧克·比哈里認為,新聞報道必須要服務于公眾,其主要職責就是傳播信息,監督調查?!拔曳浅8吲d地看到在中國、在重慶,輿論監督的力量依然強大,為城市經濟建設起到了很好的正面促進作用。我希望,重慶的媒體同仁能夠繼續保持定力,堅持輿論監督。”
來自新華網的記者向俄羅斯記聯主席弗拉基米爾·索洛維約夫拋出了一個問題:“您如何看待網絡社交媒體在新聞報道中的作用?俄羅斯是如何利用網絡社交媒體來做新聞報道的?”
“我們絕大部分的公民還沒有完全掌握使用網絡社交媒體的能力,很大部分的人還依賴于傳統媒體獲得信息。”弗拉基米爾·索洛維約夫回答道,這部分人大多都超過了50歲,而網絡社交媒體則非常受俄羅斯年輕人的歡迎,他們也能夠熟練使用網絡社交媒體。
“雖然我們來自不同國家,但是現在我們歡聚一堂,同在一個屋檐下、一個大家庭中,我們有共同的愿景?!辈ㄌm媒體協會TTG媒體集團主席、創始人馬雷克·特拉奇克說,中國記協是一個獨特的存在,搭建了這么好的一個平臺。在這里,可以討論大家關心的議題,雖然說著不同語言,但能通過接觸增進了解和友誼。他將把這次的感悟帶回國,告訴同事,讓大家共同努力,再加把勁兒,努力把“污染”消除。他還用中文說:“中國很漂亮。”
“記者是偉大的思想者,我們不斷追求問題、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正是我們的好奇與疑問,不斷推動著人類的進步?!彼孤宸タ霜毩⒚襟w聯盟主席、Sofian媒體集團世界與時代網絡電視臺董事長、主編蒂波·艾呂特表示,全人類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那就是“人類”本身。在近幾天的溝通交流中,蒂波·艾呂特深刻認識到,全人類是一個大家庭,應該團結,堅持和而不同,作為記者,更應該傳播和平、反對戰爭,打擊不實報道,共同維護全人類共同的家園。
談合作期待
努力向世界呈現一個更加立體、生動、真實的中國

站在新起點上,如何讓中國與其他各國新聞界建立更加緊密的聯系溝通,更多更好地介紹中國客觀情況,幫助各國受眾了解和認識一個更加真實的中國,是十分重要的課題。圓桌會上,參會嘉賓們都不約而同地表達了一個觀點:努力向世界去呈現一個更加立體、生動、真實的中國。
“中國很注重人的權利,很重視女性、青年,也非常注重提升人民的生活質量?!卑⒏⑺伎嫉亩渫ㄓ嵣缰魅卫伞ぐ栘愅小げ栠_直言:“我們要對抗西方試圖污名化中國的說法和敘事?!?/p>
在過去幾天的采風活動中,巴西媒體購物首席執行官瑪麗亞·路易莎·里貝羅對重慶的自然風光和經濟建設印象深刻。因此,她真切地了解到了加強溝通聯系的重要性。鑒于此,她建議,未來有關組織能夠建立起更好地交流交往的機制體制,讓各個國家的新聞工作者保持更緊密的聯系,能夠更多地交流分享。
“我們這個平臺已經建得很好了,我覺得我們可以把各種信息進行細致分類,看不同地區的記者有什么需求,加強互相了解和交流合作?!辈家酥Z斯艾利斯新聞工作者聯盟主席莉迪亞·伊爾瑪·法卡萊說,我們面對的是西方世界對新聞進行的扭曲,而且很多人信奉這些被扭曲的內容,所以必須要反擊,避免變成人云亦云的媒體。她認為,不管國家的體量如何,經濟實力如何,都可以進行更多交流合作,一起捍衛正義、捍衛真相,提高新聞質量,“我們愿意付出努力,和大家一起攜起手來,通過各種平臺、各種項目,向世界展示真實的中國”。
北德記協協會執委、漢堡經濟雜志主編彼得·耶普森·瑪威德爾表示,很多針對中國新聞的報道都是片面的,希望通過“一帶一路”記者組織論壇展現更多中國的真實面貌,讓更多人了解中國,也希望有更多的平臺和機會讓中國記者與德國記者深入交流,暢所欲言。
“對我們而言,中國是一個巨大的、先進的工業國家。我們非常想看到能說阿拉伯語的中國人給我們講述中國發生的事情,介紹中國的視角,以及中國觀察員、評論員又是怎么看待世界上發生的一切。”阿曼記協專家、馬干電視臺臺長薩利赫·卡西米建議,中國應有更多阿拉伯語頻道用阿拉伯語去傳播中國故事,介紹一個公正、客觀、鮮活的中國。
責任編輯:趙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