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身感受中國的加速變革和不斷進取 2024年“一帶一路”記者組織論壇舉行“再識中國”演講分享
2024-09-01 07:03:14 來源: 華龍網-重慶日報 聽新聞
8月31日,2024年“一帶一路”記者組織論壇開幕式舉行“再識中國”演講分享,來自俄羅斯、印度尼西亞、德國、墨西哥等國家的4位記者,從不同視角講述了各自的所感所悟。大家表示,通過深入采風走訪,對中國和重慶的認識更具體、理解更深入,切身感受到中國加速變革不斷進取的步伐。
關鍵詞:變革進取
“近幾十年來,中國在自身近代史中走過了一段令人欽佩的變革道路?!倍砹_斯記聯執行秘書、國際部主任鐵木爾·沙菲爾感慨。
鐵木爾·沙菲爾說,相較于其他大多數國家需要長期觀察才能看到明顯變化,中國的發展,速度和規模都引人矚目,每一年都以嶄新的面貌呈現于世,不斷取得新成就,設定更高目標。
而中國的另一獨特之處在于其和平本質。在鐵木爾·沙菲爾看來,中國的發展通過合作與互利共贏的伙伴關系實現,而非沖突?!耙粠б宦贰背h等也成為各方都受益的全球互動范例。以實現共同富裕為目標,中國為世界提供了和平與發展之間并行不悖的全球化新路徑。
“每次重返中國,我都能切實感受到這個偉大國家不斷進取的步伐?!辫F木爾·沙菲爾在演講最后表示,一個和平、繁榮、互利共贏的未來正在中國誕生。中國樹立了國與國之間關系、人民之間關系的榜樣,將合作作為共同發展的基石。中國致力于構筑一個團結一心朝著共同目標努力的世界。
關鍵詞:長江文明
“我曾與中國多個城市的人民互動。在重慶,我看到了幾千年來建立起來的珍惜生活和文明的藝術?!庇《饶嵛鱽喚W絡媒體協會國際事務副主席、新聞制作人約非迪·庫尼亞萬說,在重慶深刻感受到人們對長江文明的無比珍視和尊重。
在對重慶區縣的訪問中,約非迪·庫尼亞萬有四個方面印象深刻:尊重歷史和傳統;維護糧食安全;維護生態系統;為人類生活發展技術。
約非迪·庫尼亞萬介紹,在云陽、萬州、梁平和江北等區縣,他看到保護得當的長江正成為各自地區的優勢,為食物安全、飲用水供應和生態系統提供了有力支撐。如梁平利用人工智能等科技,幫助當地的雙桂湖稀有鳥類建立友好、安全的棲息地。
萬州甘寧鎮因三國時期東吳大將甘寧將軍而得名,訪問中,約非迪·庫尼亞萬感受到這里的歷史傳統,被人們以各種方式保護傳承。在云陽,張飛廟讓人們的歷史記憶成為了傳奇。
“親眼所見,加深了我的看法,即中國政府和人民正走在國家進步的正確道路上?!奔s非迪·庫尼亞萬說。
關鍵詞:和平與發展
“全球經濟正面臨挑戰,然而,和平與發展仍是當今時代的主題?!蹦鞲缱钣杏绊懙男侣剤F體——墨西哥頭版俱樂部成員大衛·??齐ㄌ亍らT德斯表示,合作共贏是時代潮流,通過合作與發展,有助于鞏固“一帶一路”倡議取得的成就,推動人類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正如同重慶這座年輕的城市一般充滿活力。
在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大衛·??齐ㄌ亍らT德斯和他的同事們看到了一個地區如何通過科技和交通全面快速實現工業化,并在金融和商業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他們深刻感受到“陸上絲綢之路”發揮的重要作用。
他們參觀了榮昌的陶瓷與夏布產業,了解榮昌區如何有效利用自然資源、傳統文化實現經濟穩定增長;在參觀重慶造電動汽車時,他們感受了中國科技的飛速發展;他們還參觀了海扶發展中心,見證海扶刀高效處理癌癥病灶……大衛·希科滕卡特·門德斯表示,這些令人矚目的成就清楚地表明了,中國為創造新發展前景所做的努力。
在演講的最后,大衛·??齐ㄌ亍らT德斯說,“一帶一路”記者組織論壇是一個尋求建立傳播領域交流合作機制的項目,也是鞏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倡議的重要工具。
關鍵詞:城市更新
“這里的自然景觀、城市氛圍讓我嘆為觀止?!钡聡皾h堡歡迎你”媒體聯合創始人羅偉哲說,十年前他曾經來過重慶,但這座城市神奇變化,讓他欣喜。
羅偉哲說,重慶的老舊建筑并沒有被新高樓完全取代。相反,它們通過城市更新又煥發了新的生機。
“舊倉庫變成了公共活動空間和咖啡館,老街變成了時尚步行街,小工廠則改造成了藝術畫廊。這不僅節省了水泥等資源,也保護了環境,同時還營造了一個對當地居民和游客都具有吸引力的溫馨空間?!绷_偉哲認為,德國等其他國家,也可以從北倉的案例中汲取一些經驗。
“我們可能不會在短期內建造很多高層建筑。但我們也許能像重慶一樣,把工業區變成藝術區?!彼f,要真正實現相互學習,需要更多像本次論壇這樣的交流平臺。
“許多關于中國的報道在事實核查上存在問題,德國媒體中有關中國的報道質量已明顯受到影響?!绷_偉哲說,這種現象可以通過讓負責這些報道的人親自來中國體驗得以改善,“這是可以縮小我所稱的‘中外新聞鴻溝’的方式?!?/p>
他還呼吁外國記者在報道中國時應更加謹慎,多方取材,確保報道的公正性。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王亞同 周尤 何春陽 卞立成
原標題:切身感受中國的加速變革和不斷進取 二○二四年“一帶一路”記者組織論壇舉行“再識中國”演講分享
責任編輯:李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