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奮進正當時|數智賦能、“韌性”加持...... 重慶多舉措讓城市更安全更宜居
2024-09-08 12:47:07 來源: 華龍網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要推動形成超大特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體系。

作為我國轄區面積和人口規模最大的城市,近年來,重慶聚焦完善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體制機制改革,提升三級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實戰能力,建立健全“大綜合一體化”城市綜合治理體制機制,加快推進韌性城市建設,取得積極成效。
“附近發現了煙火,請盡快處理。”近日,重慶持續晴熱高溫天氣,在璧山區森林防火監測預警中心,一陣刺耳的火情監測警報聲響起。
值班人員立即通過大屏查看預警定位,自動推送報警信息至相關負責人核查火情并處理。經查看,煙火是由于當地村民野外違規用火造成,不屬于重要林區范圍,護林員及時撲滅了火點,并向其宣傳了森林防火政策法規。從發現火情、核實地點、現場處置,整個流程用時不到9分鐘。
這項火情的快速處置,也得益于重慶市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以下簡稱市治理中心)全域全時“掛圖作戰”的實行。
今年以來,市治理中心在市大數據局的指導下,在林業、消防等相關市級行業主管部門(單位)的協力支持下,加快接入森林防火告警終端、森林地表探測器、電子界樁等多類傳感器、攝像頭,著力打造“森林消防”跑道綜合專題屏駕駛艙。
這項功能疊加指揮調度系統指令、在線標繪、視聯網融合通訊、林火推演模型等功能,完善風險調度處置,突破過去場景“只能看,不能實戰”的限制,有效提升全域全時“掛圖作戰”能力。
全域全時“掛圖作戰”能力的展現,離不開市治理中心多網融合指揮調度系統體系化建設的支撐。
據介紹,市治理中心圍繞“打造實戰指揮平臺”目標要求,中心以板塊跑道覆蓋為主線,以核心績效、事件風險、應用貫通為著力點,上線運行市級、區縣駕駛艙2.0版。
同時,支撐全域緊急指揮調度的視聯網、渝快政、融合通信、掛圖作戰系統等多種數字指揮調度系統已基本建成。接下來,市治理中心錨定“2025年形成基本能力”目標,將在基本能力建設方面把握基本能力建設、基本能力貫通、基本能力實戰實效三個階段,從實時精準監督評價能力、感知預警能力、全域全時“掛圖作戰”能力、“一屏掌控”指揮調度能力、高效協同閉環處置能力等5個方面入手,不斷推進城市運行和治理智能中樞建設。
近日,在沙坪壩區團結壩社區,一場院壩會再次舉行,城管執法隊員和社區工作人員、當地居民圍坐在一起,了解居民生活的近況。
“最近我們的活動中心的桌椅壞了好多,我們能不能申請更換一下相關器具。”
“大姐,您反映的問題我記下來了,爭取這幾天就給您們解決?!?/p>
沙坪壩區城市管理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作為“城管進社區,服務面對面”行動試點社區之一,自“城管進社區”工作開展以來,團結壩社區每周都會召開這樣一場院壩會,和居民零距離溝通,了解他們的需求。
“以前小區的馬路上停滿了車,不僅阻礙通行,影響社區顏值,更有安全隱患。”團結壩社區居民曾大爺告訴記者,在反饋問題后,社區利用閑置空地設置了一個“小微停車場”切實解決了“停車難”的問題,同時對內部道路占道停車現象強化整治,讓社區道路恢復了暢通。
社區是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也是黨和政府聯系、服務居民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據市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內,重慶將有500個社區完成“城管進社區”建設。
2025年,重慶將再推進600個左右試點社區建設,城市管理與社區工作深度融合,基本實現“城管進社區”全覆蓋。
此外,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市城市管理局研究制定了推動城市治理的目標體系、工作體系、政策體系、評價體系,制定了“四個重大”清單,為全市推動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提供了決策參考。
下一步,市城市管理局將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足干勁,全力支撐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示范區建設,努力為西部乃至全國提供城市治理的樣板和示范。

重慶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于一體,特殊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地形地貌,決定了安全生產風險隱患點多面廣,氣象災害、水旱災害、地震災害、地質災害、森林草原火災等自然災害時有發生。
今年7月,萬州區連續迎來強降雨天氣,五橋河流域河水持續上漲。在本輪降雨和洪峰中,剛剛完成主體建設的五橋河流域防洪減災工程通過了汛期“首考”,初步展現了其分洪減災的實用功能,有效緩解了五橋河防洪壓力。
與去年7月的洪水肆虐不同,洪峰在進入五橋老街前就被新建成的分洪隧洞成功分流削峰,保障五橋河紅星老街段水位不超警、洪水不上街、人員“零轉移”。當地居民笑稱,這多虧政府在五橋河上修建了一座“小都江堰”。
重慶市應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曾經萬州區五橋街道紅星老街段防洪標準不到5年一遇,經過工程治理“提標”后,這一標準提高到了“100年一遇”,從根本上消除“強降雨必被淹”的防洪薄弱點。
“以前,只要下雨,我們都不能睡覺,要隨時觀察五橋河河水上漲的程度,隨時準備從家中撤離?!碑數鼐用裣蚺d全說,“雖然分流的‘隧洞’已經打通,但沒有經過暴雨檢驗,大家心中都沒底,但事實證明,這個防洪減災工程發揮了巨大作用,我們五橋街道的老百姓以后下雨可以踏實睡覺了。”
而這只是重慶加快推進韌性城市建設的縮影。近年來,市應急管理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現代化新重慶建設新要求,統籌發展和安全,深化“全災種、大安全”應急管理體系改革,切實提升“大綜合、一體化”城市安全治理水平。
其中包括,構建統一高效的組織指揮體系,提升統籌調度能力;構建精準靈敏的風險防范體系,提升防范化解能力;構建專業集約的救援救災體系,提升應急處置能力;構建科學完備的支撐保障體系,提升綜合保障能力;構建良性互動的社會共治體系,提升群防群治能力;構建整體智治的數字應急體系,提升數字治理能力。
華龍網記者 王旭睿 文
相關報道:
責任編輯:邵煜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