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奮進正當時 | 重慶精耕文化服務 數字賦能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2024-09-10 06:00:57 來源: 華龍網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家園,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源泉。發展公共文化服務,是保障人民文化權益、改善人民生活品質、補齊文化發展短板的重要途徑。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立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機制,健全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機制。

為提供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公共文化服務,增強人們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近年來,重慶認真落實數字重慶建設的任務部署,目前,已形成系列具有重慶辨識度的數字文化改革成果。

“文化·高品質文化生活”綜合場景應用。網頁截圖

高品質文化生活惠民有感

文化資源直達百姓“手指尖”

“訂場館、看演出、享閱讀、賞民俗......這個平臺就像一個‘文化百寶箱’,周圍有什么文化活動一目了然,方便得很?!碧岬健拔幕じ咂焚|文化生活”綜合場景應用,家住大渡口的陳女士贊不絕口,她說,自從知道這個應用后,一家五口,老老小小各取所需,日常生活豐富不少。

據了解,該應用由重慶市文化旅游委牽頭建設實施,應用著眼城市治理新路徑與精神文化新需求的結合點,精度與溫度并重,線上打造了“全域監管數智大腦”和“15分鐘高品質文化圈”,構建起“智慧管理+智慧服務”的雙閉環體系。

目前該應用已在“渝快政”“渝快辦”APP上線,公眾可在“渝快辦”應用服務端平臺上一站式掌握全城文藝動態,實現文化資源直達“家門口”“手指尖”。

該應用如何實現智慧管理?

市文化旅游委公共服務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應用全量歸集1031個鎮街1.1萬余個村社區的公共文化設施,共計1.5萬余個,發布文化活動3.1萬場,以“設施、產品、活動”為主線,形成綜合反映各區域文化資源分布和服務運行的實時數據庫,借助AI算法算力進行動態監管調配,促進優質文化資源由密集性區域向周邊稀缺區域輻射輸送,形成“資源梳理—智能研判—預警整改—優化配置—經驗推廣”的監管閉環,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質效,助推全市公共文化資源均衡配置。

同時,針對公共文化場館影響力不夠等問題,推行“文化設施效能革命”,從管理端和服務端引導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非遺中心等文化場館免費開放、錯時開放、延時開放,推動公共文化設施“活起來”“火起來”。例如,服務端打造“8小時外市民藝課堂”項目,匯聚線上藝培課程4000余節,以及日間、夜間、周末、假期等線下課程平均每月320節,帶動文化場館拓展受眾群體、豐富活動內容,并引入社會力量,打造了“江北北倉夜?!钡纫慌屡d文化供給體等。

那么,對于老百姓來說,能享受哪些智慧服務?

該應用以“惠民有感”為導向,呈現“逛場館、享閱讀、學才藝、看電影、觀演出、賞民俗、品展覽、聽講座、游景區、送服務”等十大服務場景,實時推送閱讀、演出、藝培、社團、志愿服務等信息,用戶可一站式知曉全城文化事兒,體驗超全文化活動。市民還可以通過導航定位,使用“文化地圖”功能,精準掌握距離自己15分鐘步行路程的“生活圈”內,有哪些文化場館以及正在舉辦哪些文化活動。

大渡口區文化館,群眾參與線下活動。資料圖
大渡口區文化館,群眾參與線下活動。資料圖

作為該應用的首批試點區縣之一,大渡口區文化場館效果明顯。該應用上線后,破解了文化惠民“時間差”,能夠動態跟蹤掌握群眾文化需求,拓展公共文化場館延時、錯時和流動服務,大渡口區文化場館到館人次持續攀升,同比增長35%以上。

據悉,除了數字技術的應用,近年來,重慶市文化旅游委圍繞“突出惠民有感、增進民生福祉”要求,做了系列努力。聚力推動構建高質量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目前已建成圖書館分館1771個、文化館分館1287個、新型公共文化空間412個,每萬人擁有公共文化設施面積增至760平方米,全市公共圖書館、文化館一級館率分別達90.7%、95%,位列全國第三、第二。

重慶圖書館。重慶市文化旅游委供圖
重慶圖書館。重慶市文化旅游委供圖

同時,深化閱讀推廣,創新實施重慶市公共圖書館“巴·掌書”進軌道交通項目,拓展川渝閱讀“一卡通”覆蓋面,在全市超2000個公共圖書館借閱點實現圖書通借通還服務。深化館校合作,聯合市教委實施面向全市中小學生免費開通公共圖書借閱卡項目,惠及全市超400余萬中小學生。

“文化·光影重慶”應用迭代升級

跨界融合新模式助推影視產業發展

文化數字化突破了信息獲取障礙,促進了文化的全民共享。作為數字文化改革的又一典型案例,“文化·光影重慶”應用通過實戰實效運行,持續迭代優化升級,也加速形成了一批標志性成果。

“文化·光影重慶”是由市委宣傳部牽頭,市電影局、市廣電局、中國廣電重慶公司聯合建設實施的市級重要數字應用。6月24日,該應用在全市電影工作會議暨重點電影項目發布會上線發布。

“文化·光影重慶”應用。受訪者供圖
“文化·光影重慶”應用。受訪者供圖

曾幾何時,劇組為尋找合適的拍攝場地,往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然而,自“文化?光影重慶”應用上線后,來渝取景的劇組迎來了影視制作拍攝的全場景服務。

據悉,該應用匯聚了覆蓋全市所有區縣的超過5000個拍攝基地、場景、道具、服裝、演員等豐富拍攝資源。不僅如此,它還提供VR沉浸式線上勘景、在線影視協拍申請、影視基地預約、群演招募等便捷在線服務,成功實現了拍攝制作服務供需兩端資源的高效匹配,是全國首個全域一站式影視拍攝服務平臺。

永川科技片場。資料圖
永川科技片場。資料圖

永川科技片場作為“文化?光影重慶”應用的試點項目,于2023年正式投入運營。其棚內搭建的LED虛擬拍攝環境,堪稱目前國內空間最大、亮度最高、標準最優的虛擬拍攝科技棚。其虛擬置景、實時渲染、實時合成、實時預覽等強大功能,為劇組賦予了更多的創意空間,也提供了更高的拍攝可靠性。片場負責人介紹,2023年,片場已承接《P計劃》《鍛造者》《我們的名字》等12部影視作品拍攝。

與此同時,“文化?光影重慶”還讓影視制片企業告別了“靠腿跑”辦事的日子,基層辦事人員也不再面對“堆如山”的材料。如今,只需通過微信公眾號應用平臺一鍵在線提交辦事所需資料,便能便捷辦理電影、電視劇、微短劇備案、審查等影視創作所需的全流程事項。并且,借助5G消息可精準告知辦理進度和結果,在線交互反饋咨詢意見及服務滿意度,實現全國首個影視政務服務一鍵辦。

“傳統意義上的APP等移動社交媒體存在數據安全、傳播限制、內容不可控等風險?!敝袊鴱V電重慶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文化?光影重慶”應用通過將實名制、廣覆蓋、精準達的5G消息全新技術進行組件化、模塊化封裝,切入應用全流程。如此一來,用戶可以直接通過5G消息實現業務查詢辦理、內容上傳確認等系列個性化服務,在方便用戶使用的同時,確保了消息內容和鏈接的安全、可靠、權威。

第七屆“綻放杯”5G應用征集大賽中,“文化?光影重慶”應用獲得一等獎。受訪者供圖
第七屆“綻放杯”5G應用征集大賽中,“文化?光影重慶”應用獲得一等獎。受訪者供圖

在近期舉辦的第七屆“綻放杯”5G應用征集大賽5G消息及新通話專題賽中,“文化?光影重慶”應用憑借“政務服務+傳媒運營+影視產業”跨界融合新模式,以及數字重慶建設重大應用的鮮明辨識度,贏得了評委專家的高度認可,從395個申報項目中脫穎而出,成功闖入全國總決賽,并榮獲一等獎。

接下來,“文化?光影重慶”應用將按照強化數字賦能、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的要求,加緊完成“影院安全監管”事件處置流程以及“渝字號精品”等21項城市體征指標在三級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的上線運行,進一步提升影視產業發展的感知能力和治理能力。

同時,結合上線運行情況,持續迭代升級應用各場景功能,力爭在今年內完成全場景應用在渝快辦、微信公眾號的上線運行。并且大力推動應用精細化運營和全方位推廣,計劃在四季度啟動“全民拍場景”全市電影拍攝場景征集活動和“送千萬消費券,享光影惠民季”惠民消費券發放活動等覆蓋全市群眾參與的系列活動,進一步發揮應用牽引影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聯動效應。

華龍網記者 吳禮霜/文

相關報道:

責任編輯:伊永軍

嫩草影院永久在线一二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