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9年重慶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將達76%-華龍網

到2029年重慶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將達76%

2024-09-14 22:45:24 來源: 華龍網

9月14日,中共重慶市委六屆六次全會精神解讀新聞發布會舉行。圖為新聞發布會現場。華龍網記者李文科、劉潤攝
9月14日,中共重慶市委六屆六次全會精神解讀新聞發布會舉行。圖為新聞發布會現場。華龍網記者李文科、劉潤攝

市委六屆六次全會對重慶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作出了新的部署,重慶將如何突出放大內陸開放綜合樞紐集成效應,更好引領帶動內陸地區高水平對內對外開放?在9月14日舉行的中共重慶市委六屆六次全會精神解讀新聞發布會上,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高健對此進行解讀。

高健介紹,重慶將重點從3個方面突出放大內陸開放綜合樞紐集成效應,更好引領帶動內陸地區高水平對內對外開放,在服務國家整體開放布局上彰顯重慶擔當。

第一,加快建設現代化多式聯運集疏運體系。打造以“五型”樞紐為引領的高能級樞紐。構建西部陸海新通道與中歐班列、長江黃金水道、國際航空樞紐高效聯動體系,健全鐵路口岸綜保區、公路物流基地開放功能。推進航運貿易數字化改革,完善內陸航運貿易數字化生態體系。推動樞紐功能向產業集聚區、大宗物資主產區延伸。出臺重慶市國家物流樞紐經濟區建設方案。完善“鐵公水空管郵數”運輸體系。健全江海直達運輸機制,優化重慶聯運環太平洋、大西洋樞紐港航線。健全基地航空引育機制,完善國際航線開拓、航空貨運發展、支線機場可持續發展支持政策,打造區位門戶復合型國際航空樞紐。引導港口、產業園、物流園與鐵路線直聯,加快港口碼頭、管道管網、樞紐專業服務、倉儲配送等領域的資源整合,統籌全市港口集群化運營。構建西部陸海新通道運營新模式。提升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功能,探索適應通道特點的物流組織和通關保障機制。加快建設數字陸海新通道。

第二,探索陸海并進的內陸制度型開放。推廣多式聯運“一單制”。擴大鐵海聯運“一單制”試點,探索鐵海聯運貨物全程保險“一單到底”。完善多式聯運“一單制”標準規則和法規制度,加快單證市場應用。深化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開展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創新試點,實施自貿試驗區領航提升五年行動方案,自主培育更多重點制度創新成果。推進高能級開放平臺示范對接國際經貿規則。深入實施中新互聯互通項目,迭代升級項目總體發展規劃,深化拓展金融、物流、航空、通信等重點領域的合作。推動高新區、經開區、樞紐港產業園等探索按國際規則高水平開放。完善中國、老撾、泰國“三國三園”合作機制,打造國際產業鏈供應鏈合作示范區。

第三,打造支撐“雙循環”的國際經貿合作中心。完善外貿發展促進機制。出臺國際經貿合作中心建設條例,構建外貿綜合服務體系,創新發展中間品貿易,打造數字貿易示范區,建設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創新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建設西向南向的大宗進口戰略物資儲備、集散、分撥中心。深化內外貿一體化改革,推動內外貿監管規則、標準認定銜接,培育接軌國際的商品交易市場。深化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健全現代生產性服務業“1+N”的政策體系。優化外商投資管理服務機制。制定外商投資重慶產業圖譜,推動《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增加重慶產業條目。完善招商網絡體系,創新市場化招商模式,完善外資全流程的服務工作機制。健全對外投資服務體系。優化“渝企出?!狈罩贫?,創新升級“渝車出?!毙袆佑媱?,建立境外投資多元化服務平臺和服務聯盟。

健全統籌城鄉發展體制機制,建設城鄉融合鄉村振興示范區,是這次六屆六次全會提出的聚力打造的十二個標志性成果之一。高健表示,按照全會的部署,重慶將加快實施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實現大城市帶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的城鄉融合發展。到2029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將達76%。

為此,重慶將重點抓好三方面工作:

第一,著力健全以區縣城和中心鎮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推進機制。以“小縣大城”“強鎮帶村”試點為牽引,加快構建產業升級、人口集聚、城鎮發展良性互動機制。健全“小縣大城”發展模式,完善山區庫區“一縣一策”高質量發展政策,因地制宜在每個縣做強2到3個優勢主導產業,構建農業強縣、工業大縣、旅游名縣建設體系。深化區縣對口協同發展機制,推動主城都市區優質資源賦能山區庫區強縣富民。深入推進“強鎮帶村”,探索特大鎮經濟社會管理權限賦能改革,做強特色產業,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發揮好小城鎮服務“三農”作用。

第二,著力健全城鄉融合帶動鄉村振興機制。以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市級城鄉融合發展先行示范區建設為牽引,統籌推進強村富民綜合改革和“四進三回”行動(是指實施規劃、科技、經營、資金進鄉村和能人、青年、務工人員回鄉村行動),深入實施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工程,加快完善城鄉要素雙向自由流動制度。暢通城市人才加入鄉村通道,吸引各類人才返鄉入鄉創業興業,健全高素質農民、鄉村工匠培育機制。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優化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推進機制,有序推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構建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機制,創新閑置土地資源盤活方式。構建農村資源資產價格發現、價值實現機制,探索資源發包、物業出租、居間服務、經營性財產參股等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創新農村信用評價體系,持續凸顯農村資源資產價值。

第三,著力健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機制。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首要任務是,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持續深化戶籍制度改革,進一步放寬城鎮落戶限制,引導更多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推行由常住地登記戶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賦予居住證更多功能,推動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享有同遷入地戶籍人口同等的權利,包括社會保險、住房保障、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等方面。完善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激勵政策,建立財政轉移支付、城鎮建設用地供應與吸納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

華龍網 陳雨 唐雨

責任編輯:劉艷

嫩草影院永久在线一二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