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漏斗”的找水故事

2024-09-17 07:24:48 來源: 華龍網-重慶日報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申曉佳

喀斯特“漏斗”的找水故事
9月12日,云陽縣農壩鎮團灘河,地質工程師們攜帶地質錘、開路砍刀等涉水前往水文地質剖面測量點,勘查巖層的層序、巖性等,尋找含水層與隔水層的埋藏與分布等信息。
喀斯特“漏斗”的找水故事
9月12日,云陽縣農壩鎮團灘河,地質工程師們找到了地層分界的典型標志,確定此地以南便是區域內主要的含水層分布地。
喀斯特“漏斗”的找水故事
九月十二日,云陽縣農壩鎮幸福村三組泉灣,地質工程師對剛發現的泉點進行檢測。
喀斯特“漏斗”的找水故事
9月11日,奉節縣竹園鎮竹園社區,方選瓊(右一)一家在9號井旁用井水洗衣、納涼。本欄圖片由記者張錦輝攝/視覺重慶

“方老師,來屋頭吃了飯再走!”9月11日,又是烈日當空,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107地質隊的地質工程師方權剛到奉節縣竹園鎮回訪,就被當地村民方選瓊“逮”住了。

“不了不了,方阿姨,我們回訪完還要繼續去找水!”方權說,目前,他和同事正在開展“重慶市長江經濟帶1∶5萬溫泉鎮幅、尖山壩幅水文地質調查”項目,回訪完竹園鎮,就要趕到云陽繼續找水。

為啥要找水?原來,方選瓊的家位于奉節、云陽交界的大山里,這里屬于喀斯特巖溶地貌,巖溶發育強烈,整個地形像一個巨大的“漏斗”,漫山遍野的石頭上布滿了孔洞,根本儲存不住地下水。一遇到連晴高溫天氣,缺水難以避免。

兩年前,重慶啟動實施“長江經濟帶1∶5萬桑坪壩幅、竹園壩幅水文地質調查”項目,要在包括竹園鎮在內的880多平方公里土地上,尋找富水性好的巖層,然后通過水文鉆探,把優質地下水引到地面上,解決大家的飲水難題。

方權是項目組負責人,前年,他和同事們來到竹園鎮開始找水。這是一個異常艱難的過程:首先是目標太小。前述項目的工作范圍達到880多平方公里,在這個尺度上,一口井的面積比一?;覊m還小。在這么大的面積里鎖定水源靶點,比奧運會射擊比賽更難;其次是時間有限。項目組一共5個人,野外調查工作只有1年時間;最后是環境艱苦。含水地層分布在崇山峻嶺間,不僅路難走,還可能遭遇五步蛇、毒蜂、毒蟲、野豬等危險動物。

要解決這些難題,既需要科學思維和先進技術,還需要強健的體魄和堅強的毅力。

方權和同事們先摸底,用一年多時間做案頭工作,仔細翻閱了項目區域內過去50年的水文地質資料,再結合遙感影像,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篩選出幾十個重點區域。

然后,他們帶上地圖和資料,分組走訪重點區域,循著巖層、泉水、暗河等線索,逐步縮小水源靶點的范圍,直至最終標定。

“找水過程真是險象環生?!狈綑嗷貞洠ツ昵锾?,他和同事在野外勘察時,面前出現一堆落葉。定睛一看,大家立馬轉身就跑。原來落葉里臥著一條劇毒的五步蛇,它的花紋和枯葉高度相似。若不是看見了蛇頭,大家很可能踩到蛇身上,后果不堪設想。

功夫不負有心人,兩年時間里,項目組為當地村民打出了15口水井。方選瓊家這口井是9號井,位于其后院,一年四季,清澈的地下水不斷涌出。

“以前,我要到山上四處找水,一盆水洗了菜再洗衣服,再拿來洗腳?,F在終于不怕沒水用了?!狈竭x瓊淚光閃爍,嘴里反復念叨著“享福了,享福了”。

在方選瓊家附近的10號井邊,80歲的岔河村民黃存吉激動不已。他表示,多虧地質隊打的井,他和老伴、外孫女不缺水了。

黃存吉家和方選瓊家一樣,日常用山泉水。以前遇到連晴高溫天氣,一家人為了節約水,甚至不洗澡?,F在,老人從10號井接了水管到家中,煮飯、洗澡很方便。

據測算,這15口井可以支撐周邊兩萬多名群眾的日常用水。項目組形成的水文地質測繪資料,也將有力保障當地的重大工程建設、產業規劃等需求。

方權表示,目前,他們正在開展的“重慶市長江經濟帶1∶5萬溫泉鎮幅、尖山壩幅水文地質調查”項目,涉及開州、云陽、巫溪3個區縣。項目組將做好案頭工作,扎實開展野外勘察,為當地群眾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多的可靠水源。

責任編輯:杜漩

嫩草影院永久在线一二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