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家】張涌:交匯 ,然后一往無前
2021-11-11 07:00:00 聽新聞
鐘毓雪域精魂、挾裹萬古風雷、覽盡山川形勝的長江、嘉陵江交匯在重慶朝天門。兩江交匯,滔滔東向——這是乾坤大手筆。重慶佳山勝水無數,但無有過之者。
看過兩江交匯,我們才能感悟到,重慶不是山城,而是萬川匯流、有容乃大的“山水之城、美麗之地”。
我第一次看兩江交匯,是30多年前。那個時候,即便是潮平兩岸闊的秋季,江面也沒有那么開闊,因為還沒有三峽大壩,沒有“高峽出平湖”。朝天門旁邊,還有上下碼頭的老式纜車。 今天看兩江交匯,依然是游客的重要選項。 可以登上來福士觀覽全景,可以在彈子石廣場看兩江匯夜景。
大山大水,大美重慶。山有格,水有靈。仁山智水的重慶素來是一個匯眾流、能包容、格局大的城市。所謂一方水養一方人,一方水滋育一方文化。在文化藝術史上,重慶本土上產生的大家并不多,或者說分量不夠。但那些流寓重慶的大家們,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偉大詩人的不朽作品照亮了重慶的星空;“入蜀方知畫意濃”,黃賓虹、傅抱石、徐悲鴻、李可染、陸儼少們描繪巴山蜀水的作品成就了他們自己,也燦爛了現代美術史。重慶古往今來的流寓的文化,最終與本土文化匯流成壯麗的文化景觀。
交匯魅力無窮,交匯產生力量。 我們看兩江交匯,還有另外一個視角。那年秋天,我和本刊編輯曉彥尋訪《挺進報》舊址。沿著南濱路一側山坡登高而上,在鮮艷的紅五星旁回眸,看長江、嘉陵江匯流成浩蕩與澎湃,匯流成勢不可擋、一往無前。宏闊的江面上浮光耀金,汽笛悠揚;對岸來福士如揚帆巨輪,傳遞出振奮、豪邁,合奏出浩氣長歌。
然而,我感悟更深的是另一種交匯。從紅五星沿一條石板路蜿蜒向上,通達《挺進報》舊址 ,我們走入另一種交匯,歷史與現實的交匯。
“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細壤,方能就其高?!痹谏鲜兰o40年代,有一種交匯成就偉大事業。識大義、行正道的中國民主同盟,匯流到挽狂瀾、濟蒼生、行大道的中國共產黨這條巨流中,匯流到多黨合作的浩海中。陳然是匯流其中的民盟志士的代表,是眾多志士仁人的代表。在黑云壓城城欲摧之際,陳然和戰友們在這里油印的小報《挺進報》,猶如一把鋼刀,直插敵人的心臟;宛如一座燈塔,照亮了重慶人民前進的道路。
小路旁邊那面斑駁的堡坎上,有一塊字牌令我肅然動容:
“精神從未改變,它只是換了種形式繼續向前?!?/span>
我不知道陳然當年是否有閑情逸致觀賞兩江交匯,但可以告慰英烈的是,中華民族迎來了更加壯美的交匯。 今天的中國,已然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在這個交匯點上,我們滿懷豪情地迎來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在這個交匯點上, 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在這個交匯點上,我們將勇于面對紛繁復雜的時代浪潮。
我想,如果陳然還健在,他將把這個字牌改寫為:“精神從未改變,它將在在交匯后一往無前?!?/span>
文/張涌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