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家】楊清波:痛悼母校百歲院士余國琮
2022-04-10 10:01:00 聽新聞
今天剛上完課,就得知我的母校、母系——天津大學化工系百歲教授余國琮老先生昨天逝世的消息,心里很難過。19歲那年,我以校媒學生記者身份采訪余老的情景依稀可見。這位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化工專家、杰出教育家、我國第一批博士生導師,是新中國首批留美歸來的學者之一,為新中國核技術的起步和“兩彈一星”的突破作出過重要貢獻。
作為當時大三的學生,我在題為《余國琮教授笑了》的報告文學里,主要寫了余老先生的“三笑”——
第一、他25歲在美國匹茲堡大學獲博士學位后就留校指導研究生,成為當時在美國大學化工系執教的第三位中國學者;他28歲就出現在美國科學家名人錄上,獲得了象征學術和榮譽成就的三把金鑰匙,但他拒絕提升、漲薪的多重誘惑,謝絕導師庫爾教授的挽留,以探親為名取道香港,才擺脫美國移民局的控制回到祖國,露出了開心的一笑;
第二、上個世紀50年代末,我國剛起步的原子能事業因蘇聯撕毀合同,面臨夭折危險,為了完成周總理的囑托,他帶領團隊刻苦攻關,從普通水中提煉出珍貴無比的重水,首次提出全新的用于濃縮重水的創新技術,迄今為止仍然是中國重水自主生產的唯一技術,他自豪地笑了;
第三、1983年,他去到大慶油田,對自控系統、機器設備、計算機皆號稱世界一流但從安裝完兩年來都沒達到預想要求的引進裝置進行攻關,僅三個日夜就提出設想方案,用短短20天時間大膽調整了美國專家聲稱“摸不得”的動力系統關鍵部位——壓縮機,使負壓閃蒸裝置改造一舉成功,露出了欣慰的笑。
因為采寫的余老故事真摯感人,我也從《中國化工報》面向全國有獎征文的數百篇來稿里脫穎而出,以總評分第四的成績獲得二等獎第一名。作為一個19歲的大三學生,當時還是很自豪的。
今天,打開母校官微的推文,余老85歲還在給本科生上課,90歲仍在指導博士生,97歲還在伏案工作撰寫理論書籍的文字,令人感動和敬佩。
余老已去,浩氣長存!
余老,安息……
2022年4月7日夜于重慶歌樂山
(作者曾就讀于天津大學化工系82級核化學工程專業)
圖片來源:天津大學官微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