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渝論 | 做好“融文章”? 打響農文旅“渝品牌”

2024-09-24 06:00:01 來源: 華龍網

9月20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2024長江文明論壇新聞發布會。會議強調,近年來,重慶始終堅持主動融入和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大局,持續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發展。今年上半年,重慶市實現旅游及相關產業增加值586.63億元,同比增長8%。同時,進一步做強“拳頭產品”,著力打造彰顯國際范、中國味、巴渝韻的文旅精品。

國際范、中國味、巴渝韻。九個字,展現了開放包容、與時俱進的氣度,彰顯了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更折射出對巴渝獨有的韻味和魅力的珍視。重慶堅持融合發展,致力讓游客在領略山城自然之美中感悟巴渝文化之美、陶冶上善心靈之美,不能少了武陵山區民族風情和生態資源優勢,若能在打造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新動能上加把勁,鄉村發展農文旅,定能結成共同體,帶動一系列有內涵、有創意、有品質的特色農文旅品牌產生,“融”出鄉村振興好風景。

做好“融文章”打響農文旅“渝品牌”。比如重慶渝北區的興隆鎮與四川美術學院等高校合作,打造“興隆有禮、家園親親”地域文旅品牌,在?;蚀褰ǔ舌l情館和“禮”文化院落,并以“春牛喜耕”為主題,設計文化衫、太陽傘等文創產品,以文化賦能鄉村全面振興。此外,興隆鎮依托現有資源,以鄉村休閑游、特色體驗游為主題,打造了漁園農莊、部落格等特色鮮明、配套服務完善的農家樂和民宿,挖掘鄉村精品文化旅游線路,推動南北大道鄉村旅游示范帶建設,促進興隆鎮全季鄉村旅游發展。有力促進當地的“農產品”更好向“旅游產品”深度延展,為全區的農文旅發展加速了進程。

打造區域農文旅深度融合的亮點品牌,助力鄉村振興。以融合的形式高效發展農文旅項目,不僅可以繼續擦亮生態底色、凝聚發展動能,發揮自身資源和技術優勢,為廣袤的農村帶來致富的新業態。比如,重慶武隆荊竹村,與當地其他鄉村一起建成非遺傳習所,搭建文化資源宣傳保護平臺,對蠟染、竹編、剪紙、木葉吹奏、傳統飲食制作等文化活動和非遺項目進行深度體驗,讓游客近距離感受鄉村特色文化的魅力;用村民的老房子、柴火灶、方桌竹椅、銅茶壺與青瓷杯等打造“歸原茶館”,向游客展示傳統鄉村民居風格和生活;舉辦國際夏令營活動,引導青少年通過農事體驗學習農耕文化;保護修葺古代商道驛站,打造“荊竹古道”,傳承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此走好農文旅聯盟發展之路,對進一步推進農業與旅游、文化、產業等融合發展,更好開創文旅新局面。

借助農文旅產業聯盟合作平臺,進一步整合旅游供應鏈。要給旅游強市提供更多精品化旅游線路、智慧化服務體驗,賦能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重慶發揮農文旅聯盟融通市場、連接區鎮作用,大力發展全村全域旅游。比如重慶渝東區,為了將荊竹村打造成為渝東南片區重點的休閑戶外運動主題村落,當地以向仲懷等院士基地為科研基地,大力發展一、二、三產業“+旅游”的高山果蔬采摘體驗園;匯聚合力,積極培育新型田園藝術農業,持續發揮“鄉宿聯盟”聯動作用;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吸引更多更優質的旅游企業入駐形成產業發展聯盟,努力實現“單點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共同打響農文旅“渝品牌”。

打響農文旅“渝品牌”為鄉村振興“聚能”。重慶各地還可以將農事體驗研學基地串點成面,利用好鄉村閑散資源,吸納社會資本,通過利用鄉村旅游資源,吸引年輕人回鄉就業、創業,對做強農文旅“渝品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相信隨著這股“融合”力量推進,對重慶聯動開發特色文旅產品,持續提升重慶文旅形象,講好重慶故事,持續擴大重慶文旅品牌知名度和美譽。

作者:陳群(巴南區)

審校:楊光志

責編:楊洋

華龍網兩江評投稿郵箱:liangjiangping@cqnews.net

責任編輯:劉艷

嫩草影院永久在线一二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