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非遺山歌底蘊 厚植巴南人文特色

2024-10-29 06:30:04 來源: 巴南日報

日前,提檔升級的巴南木洞山歌劇《爺爺的山歌》2.0版本,首次走進重慶市群眾藝術館群星劇院展演,為現場觀眾帶來了一場視覺、聽覺的非遺饕餮盛宴。

巴南區委書記何友生,巴南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劉永全,巴南區政協主席何永革,巴南區領導周密、舒朝斌到現場觀看演出。

《爺爺的山歌》根據國家級非遺木洞山歌傳承人喻良華和秦萩玥的真實傳承經歷進行提煉改編,主要講述了高良與高可這對爺孫的山歌傳承、高可與戀人文陽圍繞山歌的愛情故事,以及木洞山歌創新發展的艱難歷程。

木洞山歌劇《爺爺的山歌》在重慶市群眾藝術館群星劇院展演。 記者 羅莎 攝
木洞山歌劇《爺爺的山歌》在重慶市群眾藝術館群星劇院展演。 記者 羅莎 攝

全劇音樂元素來源于原生態木洞山歌,將其最具代表性的高腔山歌、禾籟、盤歌、啰兒調、小調等曲牌進行了展示,極具特色。故事層次主次有序,由“開山修橋娶小嬌”“一里碼頭游子歸”“一場比賽兩行淚”“田頭長得有山歌”“日子就在歌里過”這5幕層層推進。整場戲有溫度、有張力、有意韻,讓現場觀眾更真切地感受到了情感及傳承的沖擊力。劇中演員以質樸真誠卻不失高品質的演出風格,感動了在場觀眾,既保持了木洞山歌的土生韻味,更展現了巴文化的獨特魅力。

演出現場,跌宕起伏的劇情、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悅耳動聽的山歌音韻,引得現場觀眾頻頻叫好?,F場不少山歌愛好者表示,該劇人物形象鮮活,演員演技精湛、唱腔一流,唱詞生動活潑,是一部難得的山歌劇目。

據介紹,木洞山歌源遠流長,可溯源至上古時代的“巴渝歌舞”。為做好非遺傳承保護,巴南區木洞鎮多措并舉,通過創建非遺傳承基地、擴大山歌傳承人隊伍、編輯出版教材書籍、參加國內外交流演出等形式,讓木洞山歌留得下、傳得開、唱得響。

早在2022年,木洞山歌劇《爺爺的山歌》就在巴南區文化館星光劇場成功首演,榮登國家公共文化云2022年度榜單并位列群眾文化活動直播榜榜首,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去年,該劇進行升級打造,回歸木洞本土開展實景演出,演出當天直播觀看量突破106萬人次,引發線上線下的強烈反響。

今年,再次提檔升級的木洞山歌劇《爺爺的山歌》2.0版本走進市級劇院展演。為了提高觀劇趣味性和增強視覺沖擊力,市劇協及區文化館的專業人員對劇本、音樂、舞美等方面進行打磨提升,增加了年輕阿嬌等新角色和劇情轉折,加入了動態影像切換,讓木洞山歌這一地方文化瑰寶走向了更廣闊的舞臺,更多觀眾感受到內容深厚豐富、形式千姿百態、規模龐大恢宏的木洞山歌。

下階段,巴南區將加快構建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加大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挖掘和培育力度,更好地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走進千家萬戶。

記者 羅莎 胡超

責任編輯:董霞

嫩草影院永久在线一二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