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新使命 區縣談落實”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三十六場)丨忠縣:用“雙千億”工業造?!半p50”城市

2024-10-29 11:00:19 來源: 華龍網

華龍網訊(首席記者 羊華)忠縣是唯一以忠義定義的城市,把“忠”字拆開,又有“中心”之意,白居易稱其為“巫峽中心郡,巴城四面春”,那么,這座三峽庫區的歷史文化名城,如何用好忠文化,當好中心城?

活動現場。華龍網記者 李文科 攝
活動現場。華龍網記者 李文科 攝
忠縣縣委書記李電。華龍網記者 李文科 攝
忠縣縣委書記李電。華龍網記者 李文科 攝

10月29日,“扛起新使命 區縣談落實”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聚焦忠縣,忠縣縣委書記李電圍繞“加快建設三峽庫區特色中等城市特色產業集群縣域樣板”作主題介紹,他表示,關鍵是把握資源創造優勢,如打造長江三峽國際黃金旅游帶旅游名縣,推動文體旅深度融合發展;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推進鄉村振興“十百工程”和城市“幸福社區”建設,力爭實現巴渝和美鄉村全覆蓋;在筑牢綠色發展底座的同時,大力發展“雙千億”工業,用人流、物流、信息流賦能忠縣輻射周邊,實現“小縣大城”的新動能新作為。

俯瞰忠縣。通訊員 田華平 攝
俯瞰忠縣。通訊員 田華平 攝

產業升級祭出“六脈神劍”

“雙千億”,是忠縣給自己定的工業目標,如何實現?答案是加快發展特色產業集群。

李電介紹,忠縣正圍繞“千億工業、千億園區”目標,布局打造6個百億級現代制造業產業集群,著力建設三峽庫區特色產業創新高地,力爭2029年經濟總量沖刺1000億元。

具體來說,是建設18.8平方公里的園區平臺和“600億高新區”,加快構建以烏楊、蘇家、水坪、新生四個組團為主的“一園四組團”總體空間布局,聚焦化學藥、新能源材料2個主導產業和智能制造裝備、裝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糧油加工、果蔬加工4個特色產業,打造全市最大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基地、西南地區最大液化天然氣加工處理基地、化學原料藥生產基地。加快建設西部最具影響力的5G數據電纜及智慧傳輸產業基地、市級綠色建材特色產業示范基地、西南地區最大面業加工基地、全國一流柑橘加工基地。

搞工業,營商環境是“勝負手”,忠縣試行市管干部為鏈長,駐點招商為點長,引聘有影響力的商會會長為招商大使,明確“一對一”服務招商企業專員的招商引資“三長一專員”機制,推動“落地項目一個月簽署協議、簽約項目三個月開工”。比如,該縣引進的全國制造業民營企業500強金沙河面業,從簽約到落地投產僅用時1年,刷新了金沙河面業近14年來的建設速度。

忠縣城市之美。忠縣縣委宣傳部供圖 華龍網發
忠縣城市之美。忠縣縣委宣傳部供圖 華龍網發

城市建設錨定“雙50”

規劃和運營能力,決定了城市發展的上限,忠縣的目標是“雙50”。

“我們堅持小縣大城、強鎮帶村、強村富民,統籌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到2035年縣城規模達50平方公里、50萬人。”李電說,要化資源優勢為發展勝勢。

首先,要讓城市發展更有活力,忠縣積極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完善新生港集疏運體系,渝萬高鐵將于2027年4月通車,忠縣到重慶主城僅需36分鐘,梁忠疏港鐵路、黔忠萬鐵路、梁忠石高速等建成后,將為川東、甘南、陜南以及渝東北、渝東南地區貨物通江達海提供便捷通道。圍繞打造長江三峽國際黃金旅游帶旅游名縣,統一運營“忠州八景”等旅游資源,推動文體旅深度融合發展。

綠水青山。通訊員 余鴻 攝
綠水青山。通訊員 余鴻 攝

其次,要讓城市生活更有品質,忠縣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大力推進鄉村振興“十百工程”和城市“幸福社區”建設,強村富民綜合改革獲評全市改革創新獎銀獎,力爭到2027年實現巴渝和美鄉村全覆蓋。

同時,要讓城市治理更有韌性,忠縣體系化建立安全生產、自然災害防治、森林防滅火等除險固安機制,實戰運行危巖地災風險管控、水庫運行智慧管理、森林防火智能監測等系統和縣鄉兩級治理中心,成功應對超歷史極值的特大暴雨和夏季連晴高溫,實現人員零死亡和森林火災零發生;2次滑坡避險入選自然資源部地質災害成功避險典型案例,同時被應急管理部通報表揚,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認同感正不斷提升。

忠縣生態之美。通訊員 余鴻 攝
忠縣生態之美。通訊員 余鴻 攝

綠色發展注重“有增有減”

決定一座城市能夠跑多遠的是“生態環境”,在環境寬容度方面,忠縣十分注重“有增有減”。

李電透露,在“增”的方面,忠縣全縣建成污水處理設施88座,城區、鄉鎮(街道)、園區污水處理設施及管網全覆蓋,不讓污水流入長江,長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水質連續6年穩定達到Ⅱ類。大力發展生態產業,創新推動農文旅融合。“三峽橘?!薄蔼氈榻濉薄肮嗪l”等景點構建起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矩陣;通過嚴控“交通、揚塵、工業、生活”污染,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多年保持在340天以上。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美麗新忠縣。通訊員 余鴻 攝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美麗新忠縣。通訊員 余鴻 攝

在“減”的方面,則大力提升綠色發展“含新量”,努力實現降碳低碳、源頭減排,忠縣工業園區成為重慶市首個縣級“綠色園區”,轄區內三家龍頭企業完成碳排放碳履約3000萬噸。忠縣竹制品公司累計生產環保餐具、醫療耗材、工業包裝容器等“以竹代塑”系列產品20億套,降解快、無污染、健康環保的一次性竹纖維餐具廣泛在飛機、高鐵上使用,并逐步進入老百姓日常生活。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單位GDP能耗連續多年實現“雙降”。

綠色低碳發展已成為忠縣人的共識,該縣還圍繞“生態走廊”建設,穩步推進“兩岸青山·千里林帶”,全縣森林蓄積量超過600萬立方米,長江兩岸形成了20余萬畝柑橘標準果園,藍天、碧水、青山,為忠縣的生態版圖濃抹了三種自然色。

“接下來,我們將持續全面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協同推進減污降碳擴綠增長,堅定不移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共同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美麗新忠縣。”李電說。

責任編輯:董霞

嫩草影院永久在线一二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