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新使命 區縣談落實”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三十八場)丨向“綠”而行 武隆加快建設綠色發展創新示范區

2024-11-01 11:50:09 來源: 華龍網

華龍網訊(記者 曹建)“武隆最大的優勢是生態。”11月1日,在“扛起新使命 區縣談落實”主題新聞發布會武隆專場現場,在談及武隆區未來的整體發展思路時,武隆區委書記何慶用16個字做了總結——“生態優先、旅游引領、三產融合、強區富民”,而“生態優先”4個字被擺在了首要的位置。

“三個示范”

繪就綠色生態發展底色

武隆,寓意“威武興隆”,素有“渝黔門屏”之稱。被譽為“喀斯特生態博物館”,森林覆蓋率67.6%,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常年穩定在350天,是全市第一個同時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的區縣。

樹頂漫步森林之眼。武隆區委宣傳部供圖
樹頂漫步森林之眼。武隆區委宣傳部供圖

在綠色發展道路上,武隆突出保護與利用并重,致力于建設綠色發展創新示范區。為加快構建綠色產業體系,武隆聚焦“三個示范”,即綠色農業示范、綠色工業示范和綠色服務業示范,力求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

在綠色農業方面,武隆持續優化山地特色農業產業結構,深入挖掘“土特產”潛力,全力打造蜜蜂、山羊、紅薯全產業鏈,并成功創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和全國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同時,武隆堅持保護和利用好生態資源,為綠色農業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滄溝大田濕地人家。武隆區委宣傳部供圖
滄溝大田濕地人家。武隆區委宣傳部供圖

綠色工業方面,武隆加快培育清潔能源、綠色建材、旅游裝備及消費品等生態工業集群。目前,全區清潔能源裝機容量已達164.5萬千瓦,占全市的12%。依托水能、風能、頁巖氣儲量優勢,武隆正加速推進銀盤水風光儲一體化百億級示范項目、白馬航電樞紐等重點工程,持續鞏固全市重要清潔能源基地地位。

綠色服務業方面,武隆深化商文旅體融合發展試點,建成投用喀斯特文化休閑中心,并加快建設京東物流智能物流港、全國亞高原訓練基地等項目。以生態旅游業為龍頭,武隆正打造綠色服務業產業集群,并成功創建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

武隆仙女山生態畫卷。武隆區委宣傳部供圖
武隆仙女山生態畫卷。武隆區委宣傳部供圖

為守護好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地,武隆嚴守生態保護、耕地保護和城鎮開發邊界三條紅線,實施分級分類管控措施。加強烏江、芙蓉江兩大水域和仙女山、白馬山、彈子山、桐梓山四大山脈重點生態功能區域保護,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達743.9平方公里,占轄區面積的25.6%。武隆在全市率先整體退出煤礦開采,并拒絕可能造成生態破壞的上百億工業投資項目。同時,在重點景區設置游客接納容量峰值紅線,確保景區生態不負重運行。

在生態環境治理方面,武隆聚焦“天上、山上、水里、地里”各個領域,對涉及生態環保的所有方面進行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治水方面,針對污水亂排、岸線亂占、河道亂建等問題,武隆扎實開展專項治理,轄區河流水質穩定保持在Ⅱ類及以上,地表水水質監測斷面、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穩定保持100%,位居全市前列。其中,芙蓉江(武隆段)榮獲2023年度重慶市幸福河湖稱號。

碧綠怡人的芙蓉江。武隆區委宣傳部供圖
碧綠怡人的芙蓉江。武隆區委宣傳部供圖

此外,武隆還與中國科學院巖溶研究所合作建立巖溶研究所分所,并建成國內首個遺產地洞穴全天候實時監測系統。近期,武隆還發布了《司法保護令》,將芙蓉洞、天生三橋、后坪天坑風景區列為保護區,并成立區世界自然遺產檢察官辦公室,通過“司法保護令+司法協作”為自然遺產保護提供雙重保障。此外,武隆還培育了上千人的環保隊伍,其中白馬山護林員劉春濤三代人接力守護林場,33年累計走過的路程超過23萬公里,被譽為“重慶好人”。

“三個轉變”

讓綠色發展動能充分釋放

作為重慶市首批生態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區縣之一,武隆區在近年來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讓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顏值變產值,成功實現了生態價值向經濟價值的有效轉化,為全國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

根據最新數據,截至去年底,武隆區生態經濟占地區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已達73%,生態產業稅收貢獻率超過50%,標志著該區“生態資源”向“幸福資本”轉化取得了顯著成效,全區綠色發展的動能正在得到充分的釋放。

為全面掌握區內生態資源狀況,武隆區建立了詳盡的“生態資源一張圖”,覆蓋了全區318.2萬畝林地,以及豐富的水能、風能、光能資源和頁巖氣儲備。據統計,武隆的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DP)達到2393億元,其中喀斯特旅游品牌價值評估超過303億元。

頁巖氣鉆井開采。王騰霄 攝
頁巖氣鉆井開采。王騰霄 攝

在生態資產市場化方面,武隆區構建了包括水資源、土地、森林、房產及旅游在內的生態資產市場交易機制,并成功搭建了生態價值轉換交易平臺。通過生態資源的確權、評估、收儲與交易,有效促進了生態價值的資本化。值得一提的是,武隆區不僅推動了天生三橋、龍水峽地縫等知名景區的特許經營權上市,還完成了重慶市首筆綠色金融林業碳匯預期收益權質押貸款,金額高達5000萬元。此外,該區還實現了多項生態資源的線上交易,總金額達1.87億元,惠及3485戶農民,平均每戶增收3500元。

與此同時,武隆還在不斷推動產業升級,讓全區的綠色生態資源真正實現從“顏值”到“產值”的轉變。2023年武隆區清潔電力產值占生態工業產值的60.74%,清潔電力裝機目前占全市的12%。白馬航電樞紐、水風光儲一體化示范等100億級項目,建成后電力裝機將超過300萬千瓦時。此外,還有以生態旅游資源換取特色制造業項目,招引飛行器制造、航空科技智能制造企業落地,規劃建設全市首批低空經濟先行試驗區,構建集“產—學—研—旅”于一體的低空經濟產業體系。相關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武隆全區已有10萬人吃上了“生態旅游飯”,旅游年綜合收入超200億元。

責任編輯:石月

嫩草影院永久在线一二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