縉云山下有座德國工廠 深耕重慶20年造全球頂級望遠鏡

2024-11-02 07:06:57 來源: 華龍網-重慶日報

2024-11-02-0042
 十月二十八日,北碚區重慶萬才光學儀器公司工廠內,工作人員正在進行生產。記者 尹詩語 攝\視覺重慶

在北碚縉云山腳下,有座不起眼的工廠。這家名為重慶萬才光學儀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萬才)的德國獨資企業,生產全球頂級的望遠鏡、瞄具等,產品遠銷歐美,年銷售額過億元。10月28日,生產線上的工人們正有序忙碌,5000具望遠鏡和瞄具等待下線打包,然后搭上中歐班列發往歐洲。

這家企業成立于2004年,已經扎根重慶20年,堪稱德國制造基因與重慶工業血脈的完美結合。

從客戶變成投資方

半個世紀前,提及光學儀器,重慶嘉陵華光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光廠)可謂鼎鼎有名,珠江牌相機鏡頭就是由他們生產的。

華光廠是三線企業,始建于1965年,主要研制生產瞄準鏡、望遠鏡、激光測距儀。1990年,因三線建設調整搬遷,華光廠從華鎣山上搬到縉云山下。當時,他們的光學產品通過兵裝集團進出口公司出海。1993年,一家德國企業慕名而來,希望在望遠鏡產品方面展開合作。

這家德企有悠久歷史,專門從事望遠鏡生產和銷售。雙方很快達成合作,華光廠負責生產制造,提供穩定貨源,德企負責產品質量把控和海外銷售渠道。1997年,合作產品開始在海外批量銷售。

到了2003年,因經營不善,債務包袱沉重,華光廠被納入破產重組名單。基于之前良好的合作,加上看好重慶的產業基礎,德企決定在重慶成立獨資企業。2004年,重慶萬才脫胎而生,注冊資本30萬歐元,全部由德方以現金出資。

“建廠初期,30多人的團隊90%以上來自華光廠,德方派駐了2名專業高管,還斥資50萬元購買了ERP系統,這在當時的制造企業中都很少見?!敝貞c萬才副總經理桑濤介紹。

將德國“工匠精神”注入重慶生產線

其實,望遠鏡的技術壁壘并不高,產品的核心競爭力,主要在于嚴苛的品控和供應鏈體系的搭建。

德資企業講究精益求精。重慶萬才剛成立時,要建立供貨商網絡,德國高管每拜訪完一個供貨商,都要擬定一份拜訪報告用來存檔。這份報告相當詳細,不僅有各家供貨商的優勢、劣勢,還包括萬才和對方在哪些工序或零件上有合作的空間,未來的合作意向是加強深化還是漸行漸遠等。如果下一次拜訪同一家供貨商,還要與上一份報告相互補充,形成呼應。

很快,重慶萬才就在光學領域形成了完整的配套鏈,包括光學零件、金工零件、橡膠零件、塑料零件在內,供貨商達到三百多家。

一具望遠鏡,大約由五十多個零部件組成,在零部件進廠和成品組裝下線時,都要進行嚴格檢測。兩個零部件分別檢測達標,組裝后不合格的情況時有發生。因此,德方要求質檢員對每個零部件進行檢測后,還要將互相配合的兩個零部件組合起來再次檢測驗證,這樣能更好地保證生產進度,也能很大程度上為供貨商減壓。

“每道工序做到位,產品質量自然就能保證,這是德方奉行的‘工匠精神’理念,整個團隊都受益頗多。”桑濤說。

買地建廠增資的“雙向奔赴”

起初,重慶萬才在西南大學科技創新創業園租下了一層樓。不久,公司訂單迎來爆發式增長,2004年銷售額還只有600萬元,2005年便增長到2000萬元。

現有廠房難以滿足生產需求。2005年,北碚區政府積極協調,幫企業在縉云大道16號買下10畝地。2007年新廠房建成投用,產能得以拓展?!爱敃r,外資企業買地建廠的還很少,北碚區政府特別是招商部門對我們的支持力度很大?!鄙f。

好的營商環境能讓企業安心發展,德方又將公司注冊資本增至147.5萬歐元。北碚新城建設管委會專門修了一條進出廠區的道路,保證大貨車能暢通無阻,解決了企業的“煩心事”。

中歐班列的開通,給企業帶來更大利好。2011年,首趟中歐班列從重慶出發,次年,重慶萬才的貨物就搭上了班列。原先貨物從上?;蛏钲谧吆_\,至少需要2個月才能抵達歐洲,搭上中歐班列后,最多3周就可以送到客戶手上。

目前,重慶萬才已形成先進的生產工藝,產品品質在業內領先,市場售價高達3萬多元,最高峰時年銷售收入達到1.5億元。桑濤預計,今年銷售額將保持在1.2億元左右。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佘振芳 見習記者 侯月

責任編輯:李嬌嬌

嫩草影院永久在线一二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