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 “醫檢互認”為重慶患者節約醫療費用1.57億元
2024-11-05 22:42:41 來源: 華龍網

華龍網訊(唐雨)11月5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在重慶市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重慶學習推廣三明醫改經驗相關做法并答記者問。
三明醫改,是指福建省三明市在醫療、醫保、醫藥領域進行的一系列聯動改革。這項改革始于2012年,旨在解決醫療體系中存在的問題,提升服務質量,降低費用,從而使患者、醫生和醫院都能從中獲益。
近年來,國家衛生健康委總結提煉福建三明醫改經驗,指導各地因地制宜學習借鑒,取得積極進展。重慶結合實際探索創新,在醫改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進一步拓展和豐富三明醫改內涵。
推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均衡布局
重慶市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于一體,各區縣之間存在經濟發展水平、醫療資源等方面的差異。近年來,當地不斷推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均衡布局。
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潘建波介紹,當地加快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輸入醫院在重慶落地建設,提升區域醫療整體水平。推動城市醫療資源向區縣延伸,17所市級醫院分區包片幫扶區縣級醫院,派出管理、醫療骨干人員不低于1年駐守區縣級醫院,提升區縣診療技術水平。
此外,重慶市還推動區縣級醫療資源向基層延伸,全市建成醫共體78個,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11個。推動區域內醫療衛生連續服務,各區縣全面建成“醫學影像、醫學檢驗、心電診斷、病理診斷”資源共享中心,實現“基層檢查、上級診斷”,年服務群眾超300萬人次。
“經過一系列改革,2023年重慶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量占比達到56.4%,較2019年增長5.6個百分點,努力實現‘大病重病在本市解決,一般病在區縣解決,頭疼腦熱在鄉鎮、村里解決’的目標。”潘建波介紹。
“醫檢互認”為患者節約醫療費用1.57億元
數字重慶建設,猶如一場革命性的變革,正在將城市的每一個角落都融入數字化的浪潮中?!吨貞c市數字健康建設實施方案》(2023—2027年)中提到,到2027年,全市衛生健康數字化創新生態和產業體系將日益完善,構建起國內領先、覆蓋全生命周期的縱橫貫通、融跨協同、整體智治的數字健康體系,信息服務便民惠民程度達到較高水平。
“數字健康建設從群眾看病就醫的實際需求出發,把多個部門關聯的“單項事”整合為群眾服務的‘一件事’,謀劃實施了多個應用場景,以數改推動醫改,為群眾提供高效便捷服務。”潘建波舉例,重慶市推出了“新生兒出生一件事”應用,建立衛生健康、公安、醫保、人社等部門線上聯動機制,將出生醫學證明、戶口登記、社保、醫保繳費等10個事項全程一次網上聯辦,群眾跑動次數從7次壓減到0次,辦理時間從80天壓減到5天。2023年以來,全市聯辦量達到9萬件。
推出的“醫檢互認”應用,市級搭建統一標準、統一結構、統一質量的數據庫,建成互認共享平臺,實現跨層級、跨機構醫檢互認。各醫院醫生經患者同意,以高清無損的方式實時查看患者的原始檢查檢驗結果,在符合互認條件下,對其他醫院的結果予以認可,減少重復檢查檢驗,實現“一次檢查、終身查詢,一地檢查、全市互認”。今年推行以來,跨醫療機構互認量達到69.7萬人次,直接為患者節約醫療費用1.57億元。
此外,還推出了“一人一碼一檔”的健康檔案應用,為全市居民每個人建立唯一的一份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匯聚其在全市范圍內所有公共衛生服務、臨床醫療服務等全生命周期的健康記錄。截至目前,已建立2824.6萬份健康檔案,實現居民健康自我查詢和管理。
發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便民服務優勢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揮著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作用。
重慶市渝北區龍興中心衛生院院長陳德惠介紹,該院對慢病患者實施精準管理,專門設置高血壓、糖尿病“兩病”門診,在社區居委會開設家庭醫生“微診室”,在社區網格推動家庭醫生服務進樓棟。同時,組建由鄉村醫生、全科醫生、公衛人員、區級醫療專家組成的團隊,定期到農村巡診義診。今年以來,累計開展巡診義診85場次,惠及群眾5200余人。
黔江區位于渝東南山區,距離重慶主城近300公里,在“家門口”看大病、看難病是百姓期待。近年來,當地不斷提升醫療服務能力,目前已開展復雜肝癌切除術等新技術6項,區域內就診率提高2.1個百分點。
重慶市黔江區委書記羅成介紹,當地通過“財政投入一點、從基層醫療服務收入中提取一點”的方式建立“資金池”,用于基層業務用房改擴建、人才培訓培養和設備添置。此外,深化“區聘鄉用”改革,每年區級醫院按照當年不低于新招聘執業醫師的80%派出技術骨干到基層至少工作1年。近兩年已派出86名人員下沉到鄉鎮衛生院工作,幫扶建立10個業務科室,開展20多項新技術。
責任編輯:劉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