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人才體制機制改革 重慶聚焦4個方面工作-華龍網

深化人才體制機制改革 重慶聚焦4個方面工作

2024-11-18 10:12:27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11月18日,“才聚新重慶·共創新未來”重慶國際人才交流大會新聞發布會舉行。圖為新聞發布會現場。 第1眼TV-華龍網 辛飛 攝
11月18日,“才聚新重慶·共創新未來”重慶國際人才交流大會新聞發布會舉行。圖為新聞發布會現場。 第1眼TV-華龍網 辛飛 攝

第1眼TV-華龍網訊(記者 伊永軍 姜念月)11月18日,“才聚新重慶·共創新未來”重慶國際人才交流大會新聞發布會舉行。針對重慶在人才體制機制改革方面有哪些重點舉措,推進西部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重慶國際人才交流大會組委會辦公室副主任,市委組織部副部長肖鋒回答了記者提問。

肖鋒表示,舉辦重慶國際人才交流大會,是充分展現新重慶改革開放姿態、推進高水平開放合作的重要平臺。上一屆大會舉辦以來,重慶積極將大會的智慧成果轉化為改革舉措。

按照中央部署和市委要求,我市堅持創新致勝、人才引領,用好改革“關鍵一招”,聚焦4個方面抓好人才體制機制改革,為現代化新重慶建設注入強大人才動力。

一是聚焦高端人才集聚抓改革。創新構建積極開放、靈活有效的聚才機制,吸引各方優秀人才來渝創新創業。有3個關鍵詞,第一個是“快響”,專班服務、特事特辦,人才及項目論證全程“快速響應”;第二個是“跟投”,對人才的評價、支持以用人單位為主,政府根據用人單位支持情況跟進服務,對“416”科技創新布局和關鍵技術攻關急需的人才,按需配置科研項目、平臺、團隊、服務等優質資源;第三個是“自主”,授予重點單位引才自主權,其認定人才可直接納入市級支持,“一企一策”支持龍頭企業、鏈主企業引進急需緊缺人才,形成了人才與城市雙向奔赴的生動局面。今年,新招收全職博士后1004人、同比增長29%,新增市外來渝人才7.4萬人、同比增長19%。目前,全市人才資源總量超過650萬人。

二是聚焦人才創新創業服務抓改革。實施人才創新創業全周期服務機制重大改革項目,一體推進人才分類評價、科研項目管理、科技成果轉化、金融服務支持、資源要素集成等5類改革聯動,激發人才活力。重點介紹3項標志性舉措:集聚“陪跑人”,建立技術經理人、職業經理人、投資經理人、孵化器管理人四支陪跑人隊伍,全程陪伴人才創業。目前,陪跑人隊伍達到336名,提供技術撮合、項目遴選、融資對接等專業服務超過5600人次。建設“服務港”,在環大學創新生態圈、創新基地等區域,分類布局建設7個人才創新創業服務港,導入概念驗證、中試驗證、人力資源等9類專業機構,推動人才、平臺、技術、數據、資金等各類資源聚合。目前,7個港遴選轉化人才成果超過1100項,孵化硬科技企業369家,匯聚了一大批創新人才團隊。打造“渝才薈”,開發“渝才薈”數字化應用,貫通市級部門數據26項、重點應用7個,通過三級治理中心,實現了項目申報、融資對接、子女入學等38項多跨服務一網通辦。比如,人才通過“渝才薈”的“計分認定”系統自行測評,達到一定分數、提交資料審核即可認定為相應層次人才、享受相應服務。目前“渝才薈”每日活躍用戶1400人左右,已服務人才超過15萬人次,歡迎海內外人才使用這個系統體驗各種服務。

三是聚焦青年人才培養抓改革。青年人才是科技創新、城市發展的源頭活水。我市著力健全青年創新人才培養機制。一方面抓擔綱領銜,各類人才項目、科技計劃、創新基地向青年人才傾斜,通過“給機會、給平臺、給項目”,暢通成長快速路。比如,把青年人才結構比例納入市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基地評價指標,激勵用人單位營造支持青年人才成長的“小氣候”。今年,市自然科學基金1500多個項目,40歲以下青年人才領銜的比例達73.5%。另一方面抓減負賦能,實施青年科研人員“減負行動3.0”,實行聘期考核、項目周期考核等中長期考核,加強對青年人才的思想引領、人文關懷和情感連接,讓他們專注創新創業。這次大會期間,還將舉辦青年人才來渝創新創業暨千名博士重慶行活動,期待更多青年朋友借此機會走進重慶、了解重慶,選擇扎根重慶。

四是聚焦產業人才壯大抓改革。圍繞“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迭代卓越工程師培養集聚行動,推出工程師支持政策清單,建設重慶大學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在重慶郵電大學等高校新建市級卓越工程師學院5個,在中國星網公司等企業首批建設卓越工程師實踐基地30個,組建軟件人才“超級工廠”聯合體,新增卓越工程師近萬名。深入實施“巴渝工匠”計劃,目前全市高技能人才超過174萬人,占技能人才總數達31.8%。

相關專題:

責任編輯:李茜

嫩草影院永久在线一二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