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瞭望|重慶吹響文旅強市沖鋒號!
2024-11-18 13:28:55 來源: 重慶瞭望
重慶吹響了文旅強市沖鋒號!
11月15日,重慶市文化旅游發展大會在大足區舉行,明確了加快建設文化旅游強市的新愿景與新路徑: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全國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示范地、西部地區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引領地,形成更多“西部領先、全國進位和重慶辨識度”標志性成果。
川渝共建新時代文化高地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推進會召開,重慶文化旅游集團有限公司揭牌,第十八屆重慶長江三峽(巫山)國際紅葉節開幕……最近,重慶文旅可謂是動作頻頻、好戲連連。
在擴內需、促消費的當下,“目的地”“示范地”“引領地”三個關鍵詞,傳遞出重慶以大視野、大格局謀劃推進文化和旅游業“加速跑”的強烈信號。


從全球視野看,重慶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其時已至。
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與以往“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提法相比,如今變為“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增加了“文化”二字。這意味著,重慶文旅強市建設的國際化之路將增添更多的文化元素,更加注重文化與旅游“兩條腿走路”。
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重慶底氣何在?
文旅資源國際元素多。重慶既是世界聞名的山水之城,也是“世界溫泉之都”,豐富多彩的文旅資源具有國際知曉度、影響力。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被譽為“人類石窟藝術史上最后的豐碑”;武隆喀斯特、金佛山喀斯特、五里坡先后成為世界自然遺產地,彰顯了重慶自然環境的獨特價值;長江三峽是中國最早向世界推薦的黃金旅游線路之一,沿線高峽平湖風光、現代水電工程等景觀享譽全球……
國際化大都市建設步伐快。面積8.24萬平方公里、人口3400萬,重慶是我國名副其實的超大規模城市;地區生產總值邁上3萬億元新臺階,重慶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在渝設立外國領事機構14家,在渝世界500強企業319家,國際友好城市、友好交流城市分別為56個和129個,重慶國際“朋友圈”越來越大。
軟硬件環境持續優化。交通上,近年來,重慶國際航空樞紐加快構建,累計開通國際航線116條,通達36個國家80個城市,持續為全球各地旅客出行提供便利。服務上,重慶優化口岸團體旅游簽證政策,推出全國首個外國人入境游口岸團體旅游簽“一網通辦”項目,提升口岸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環境上,重慶在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過程中迭代“渝悅·信用”應用,推進離境退稅“即買即退”試點,不斷提升入境支付便利化水平。
可以預見,兼具深厚文化底蘊和獨特旅游魅力的重慶,將成為越來越多國內外游客向往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從全國視野看,重慶打造全國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示范地其勢已成。
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既是產業轉型升級所趨,也是在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所需。對山水環繞、人文薈萃的重慶來說,要有“功成必定有我”責任擔當,在推動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打造全國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示范地,重慶為何志在必得?
資源稟賦好。重慶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孕育了源遠流長的巴渝文化、享譽世界的三峽文化、可歌可泣的抗戰文化、彪炳史冊的革命文化、獨具特色的統戰文化和感天動地的移民文化,擁有39家國家等級博物館,建成“三館一中心”1.2萬個。
同時,重慶旅游資源豐富、種類齊全、數量眾多、特色鮮明,涵蓋高山峽谷、江河湖泊、溫泉康養、歷史文化、民風民俗、主題娛樂、都市風情、郵輪游船等多種類型,構成了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硬底子”。
發展態勢良好。2023年,重慶文旅產業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文化產業、旅游業增加值均突破120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5%和13.5%,快于同期GDP增速,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
今年1—9月,重慶文化產業、旅游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6.9%、7.3%;接待國內游客3.3億人次、入境游客76.2萬人次、實現游客總花費3552.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1%、222.4%、15.6%,發展態勢喜人。
文旅供給豐富。重慶叫響擦亮文旅“金字招牌”,串珠成鏈培育形成以世界山水都市、壯美長江三峽、多彩風情武陵等重慶文旅的名片,打造國家級精品旅游線路17條、5A景區12家,創建國家級文旅消費集聚區15個,培育萬州天生城文旅街區等新產品新場景800余個,不斷豐富文旅產品和服務供給,進一步釋放文旅消費潛力。
如今,不少游客因為一道美食、一場賽事、一部影視劇而奔赴一座城,這對文旅產業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對此,重慶通過舉辦“渝味360碗”美食評選與推介活動,深化“美食+文化”“美食+旅游”融合發展,打造文旅消費新業態、新體驗、新場景。
我們有理由相信,重慶文旅強市的奮進之路將越走越寬廣,成為全國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版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從區域視野看,重慶打造西部地區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引領地其興可待。
當前,我國文化旅游發展步入快車道,文旅深度融合迎來了新機遇。今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省份考察時,都點名“文化和旅游”,提出要“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把文化旅游業培育成為支柱產業”。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是必然趨勢。作為知名的“網紅城市”,重慶憑借“魔幻”出圈,依靠“寵粉”吸睛,要在文旅深度融合發展上當好“領頭雁”,更好發揮在區域發展中的輻射帶動作用。
打造西部地區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引領地,重慶為什么“行”?
一方面,支撐力強勁。文化和旅游業是凝聚人氣、擴大消費的重要抓手,也是現代化新重慶建設的重要支撐。2023年,重慶文化產業、旅游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別為4.1%、4%,與打造支柱產業的目標仍有一定的差距。
“換個角度看,差距往往也是進步的空間?!敝貞c市文化和旅游發展研究會執行會長、首席研究員郭道榮表示,本次全市文旅發展大會的召開,為文旅業快速發展凝聚起共識與力量,必將進一步推動全市文旅支柱產業的加快培育。
另一方面,全方位引領。在重慶工商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莫小平看來,“引領地”是在現代化新重慶建設向縱深推進,不斷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的背景下提出的。這個引領,不僅包括高質量文旅經濟的引領、高水平文旅供給的引領,還包括高品質文旅體驗的引領、高效能文旅治理的引領。
比如,日前揭牌成立的重慶文化旅游集團,以爭創“中國旅游集團20強”為目標,旨在通過深化改革,做大做強企業品牌,引領帶動全市乃至西部地區文旅產業發展。
莫小平建議,要把握文旅消費市場從傳統觀光游覽向年輕化、個性化、微度假、重體驗轉變的機遇,突破式發展體驗更好、互動性更強的元宇宙旅游、數字版權等數字文旅新業態,推動科技創新賦能文旅產業發展。
同時,要聚焦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持續深挖巴渝文化的時代價值,推動文化與旅游“雙向奔赴”,讓旅游路線、旅游產品、文娛演出更有文化內涵。
長風萬里,共向未來。從全市文化旅游發展大會出發,向著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全國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示范地、西部地區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引領地進發,期待更多游客能領略到重慶的自然之美、文化之美。
責任編輯:譚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