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世界技術難題在重慶找到解決方案 ——寫在全球卓越工程師大賽·2024年度決賽舉行之際
2024-11-23 07:13:54 來源: 重慶日報
11月22日,全球卓越工程師大賽·2024年度決賽在重慶悅來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來自多個國家和地區、各類型的工程師們組成的16支參賽團隊現場展開了技術比拼。
由中共重慶市委組織部、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十三個單位聯合組織的全球卓越工程師大賽已連續舉辦三屆,累計38個國家(地區)3780個項目(團隊)報名參賽;共有1002個項目取得成果轉化進展,撬動社會投入近100億元。
重慶為何要舉辦該賽事?大賽何以吸引眾多海內外頂尖工程師同臺競技?又給重慶帶來了什么?
提高技術創新能力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當天上午,在全球卓越工程師大賽·2024年度決賽現場,揭榜攻堅賽新一代信息技術專業組的參賽選手龐殊楊正在臺下等候。
備賽中的龐殊楊并不緊張,在她看來,全球卓越工程師大賽就是一個極好的交流平臺。
“在這里結交認識的都是卓越的工程師隊伍?!饼嬍鈼钫f,通過與選手、專家以及機構的交流,都會為項目的未來發展帶來新合作和新思考。
“舉辦大賽主要目的就是要解決一批技術難題、激活一批資源力量、落地一批優質項目、集聚一批工程師人才,讓世界技術難題在重慶找到解決方案?!笔腥肆ι绫>謱I技術人員管理處處長、卓越工程師大賽執委會辦公室副主任易君介紹,本次大賽自啟動以來,累計吸引來自31個國家(地區)1075個項目(團隊)報名參賽。
重慶是我國制造業重鎮,制造業門類齊全、體量雄厚。當前,重慶正加快建設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中心,打造以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新一代電子信息制造業、先進材料三大萬億級主導產業集群為牽引的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蓄力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
“卓越工程師就是實現這些目標的關鍵支撐!”易君說,我們深刻認識到卓越工程師隊伍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通過舉辦大賽,重慶能夠聚焦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同時,從服務重慶發展的角度來講,舉辦大賽具有必要性。
“大賽以培養造就更多卓越工程師為核心,以重慶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加強技術攻關,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币拙嬖V記者,此外,大賽的舉辦,也將為卓越工程師們提供一個展現技術、交流技術、突破技術的重要平臺。
千余個項目成果轉化
兼具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為加強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培養建設具有突出技術創新能力、善于解決復雜問題的卓越工程師隊伍,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全球卓越工程師大賽已連續舉辦三屆,累計38個國家(地區)3780個項目(團隊)報名參賽。
大賽設主體賽(揭榜攻堅賽、創新挑戰賽)、專項賽(數字技術工程師專項賽)、成果轉化對接活動等。主辦單位通過線上發布參賽項目創新創業服務需求,線下持續組織成果轉化對接活動,累計1002個項目取得成果轉化進展,撬動社會投入近100億元;先后收到10位知名企業家、10位國家卓越工程師等發來賽事寄語,逐步形成了具有重慶辨識度、全國齊參與、全球有影響的賽事品牌。
重慶地質礦產研究院“和美鄉村自組織工程管理模式設計”項目在去年的全球卓越工程師大賽中獲得十佳成果轉化獎。
該項目主要針對村集體在和美鄉村建設中參與度低、傳統工程建設質量控制難、融資渠道單一、運營環節缺失、基層治理效率低下等突出問題,提出了一套全鏈條的工程管理模式。
“參加比賽后,組委會與我們建立了緊密的溝通機制?!薄昂兔类l村自組織工程管理模式設計”項目負責人李妍均說,隨后,該項目在研發機構認定、成果轉化應用等申報中,同等條件下得到了優先支持。
“我們還依托卓越工程師大賽的獲獎,提高了行業影響力、樹立了品牌形象,全面提升了項目招商運營質效?!崩铄f。
目前,在規劃自然資源部門和當地政府推動支持下,該項目成功在銅梁區安居鎮龍興村落地,項目以村社為主體,借助大賽平臺,引入投資方、規劃設計和運營方,在200余畝的耕地上推動提升了農產品銷售效率,促進了當地村民就業,探索出了鄉村農旅自組織的新模式。
在軌道交通1號線賴家橋停車場的股道上,通??吹降氖菣z修人員在車底拿著手電筒到處探照,仔細檢查車底零部件。如今,在這一群檢修人員之外,還有一個特殊的身影也在檢修,仔細一看竟然是一個機器人。
該機器人名叫“地鐵車輛智能巡檢機器人”,這一技術來自重慶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開發的“軌道交通車輛健康管理及智能運維系統研究”項目的延伸,該項目也在去年的全球卓越工程師大賽中獲得十佳成果轉化獎。
該項目負責人吳晶介紹,車輛智能運維系統由車載監測系統、軌旁綜合檢測系統、車輛檢修系統和智能運維平臺四部分組成,已投入4000余萬元,通過在新線項目和大修項目改造,逐步推進系統成果轉化,目前已經在重慶軌道交通1號線、5號線北延段、9號線二期開展落地運用,車載監測系統在運營車輛中的覆蓋率已達到82.5%,軌旁檢測系統的線路覆蓋率達33%,車輛檢修系統的列車覆蓋率達100%。
“這一項目的推廣和建設,不僅提高了車輛運維的智能化水平,還顯著推動了企業降本增效?!眳蔷Ц嬖V記者,隨著系統的進一步推廣和應用,企業能持續降低人工和備件成本,提高列車的可用率和可靠性,助力城軌車輛維保模式從“計劃修”向“狀態修”轉變。
“卓越工程師的培養與發展是一個系統性、長期性的工程?!币拙f,為此,重慶人社部門對參賽團隊進行常態化追蹤,不僅做到“扶上馬”“幫一把”,還要“送一程”“愛一生”,讓越來越多的工程師團隊參與,讓更新更強的技術展現,讓更好更優的項目落地,實現以賽聚才、以賽促研、以賽興業,為現代化新重慶建設提供更為堅實的人才支撐。
更加開放、范圍更廣
為技術難題提供解決方案
據介紹,今年的全球卓越工程師大賽依托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項目,創新設置數字技術工程師專項賽,圍繞大數據、智能制造、數字化管理等數字技術職業領域進行比賽,這也是全國首個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項目的專項比賽。同時,大賽圍繞重點數字技術產業企事業單位遴選成立數字技術工程師專項工作組,負責數字技術專項賽比賽項目征集工作,緊貼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發展需要,進一步育、引、留、用大批數字技術工程師。
值得一提的是,與前兩屆大賽面向重慶市內重點企事業單位征集技術攻關需求、邀請全球工程師揭榜應征不同,本屆大賽更加開放、范圍更廣,面向全球征集發榜單位和技術難題,匯集全球工程師智慧,助力解決全球企業及相關機構所面臨的技術問題和技術創新需求。
其中,揭榜攻堅賽共有282家單位發布502個技術攻關需求項目,較上屆大賽增長25.2%,吸引了來自新加坡、美國、意大利等15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北京、廣東等17個省市的工程師團隊報名,揭榜應征提交解決方案181個,其中境外解決方案38個,市外解決方案30個。
創新挑戰賽共征集513個創新項目,較上屆大賽增長37.9%,涵蓋28個境外國家和地區、26個境內省市,其中境外工程師參賽項目133個,市外工程師參賽項目78個。
為了參加此次大賽,揭榜攻堅賽高端裝備制造專業組選手陳一寧特意提前兩天,從浙江杭州來到重慶。
“大賽非常專業,從賽事組織到評審環節,都體現出了高水準?!痹陉愐粚幙磥?,大賽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展示平臺,讓他有機會與來自全球的優秀工程師交流切磋,不僅能夠學習了解更多專業前沿的項目,還能拓展人脈。
“這些年,我都跟著項目走,去過全國很多地方?!标愐粚幷f,讓他欣喜的是,重慶創業氛圍濃厚,不比沿海城市差。
“我們非??春弥貞c,希望未來,項目能在重慶落地發展?!标愐粚幷f。
隨著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深入,城鄉綠化是重要組成部分。然而,我國目前存在約6000萬畝城鄉綠化項目面臨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問題。
“我們這次揭榜的項目是‘食賞兩用糧食作物品種選育及應用’,通過技術創新,解決在保持糧食產能的同時,賦予糧食生產以花卉景觀功能的技術難題,實現‘種花得糧’的目標,為城鄉綠化提供新的建設方案?!苯衲?,重慶市農科院豆類科技創新團隊首席、大豆研究室主任杜成章為“種花得糧”提供了解決方案。
杜成章告訴記者,他們的項目團隊在重慶永川、四川松潘分別建設有設施設備齊全的種子生產基地,生產條件完善,已建立食賞兩用糧食作物品種評價技術體系,填補該領域的技術空白,為食賞兼用型糧食品種提供選擇的技術標準,同時,成功培育出具備食賞兩用功能的糧食品種,為“種花得糧”目標實現提供了品種支撐。
此外,在涉耕綠地開展“種花得糧”應用場景建設,要求景觀花田糧食畝產超過100公斤,有效化解了涉耕綠地“非農化”“非糧化”矛盾,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重提升。
“這兩天我接到了好幾個電話,都是來找我談合作的?!碑斎丈衔?,結束完揭榜攻堅賽決賽路演后,杜成章興奮地向記者聊了起來。他說,殺出重圍進入決賽十分不容易,這證明了該項目具備一定的競爭力和創新性,他也從比賽中學到了其他行業的市場運營和商業模式。
對杜成章而言,能否獲獎并不是最重要的,他更看重這個平臺,項目得到了關注,讓更多部門和企業看到了他們的技術,“我們之前所做的規模比較小,因此我們想轉向更大的應用場景,讓這項技術在祖國的大地上發揮效益?!?/p>
責任編輯:鄭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