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盯做大做強制造業 著力打造新質生產力動力源-華龍網

緊盯做大做強制造業 著力打造新質生產力動力源

2024-12-25 06:30:41 來源: 新重慶-重慶日報

編者按

12月23日,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是現代化新重慶建設縱深推進的關鍵之年,要扎實抓好經濟工作重點任務,以經濟社會發展新業績為全國大局作出新貢獻。

如何抓好2025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任務?今日起,重慶日報推出“重報圓桌會”,邀請嘉賓一同探討實現“穩進增效、改革創新、除險固安、強企富民”目標的推進舉措。

主持人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夏元

訪談嘉賓

市經濟信息委黨組書記、主任 王志杰

涪陵區委書記 黎勇

銅梁區委書記 譚慶

重慶中科搖櫓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鄭道勤

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緊盯做大做強制造業,鞏固提升優勢主導產業,發展壯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開展傳統產業“智改數轉綠色化”行動,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持續壯大“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著力打造新質生產力動力源。

圍繞這一重點任務,相關市級部門、區縣、企業如何開展行動?就此,記者邀請部分市級部門、區縣負責人和企業家展開討論。

推動2025年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工業投資增長10%

重慶日報:持續壯大“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加快打造新質生產力動力源,明年市經濟信息系統將采取哪些推進措施?

王志杰:今年這一年來,全市經濟發展逆勢而上,交出了一份質量高、成色足的高分答卷。

此次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對抓經濟促發展五個方面的認識體會,將是我們把比較優勢、后發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的根本保障。只要我們深刻領會并把握好“五個必須統籌好”的重要關系,落實好市委關于明年經濟工作的九個方面重點任務部署,全市經濟必將乘勢而上、量質雙升、持續向好、行穩致遠。

明年,全市工業和信息化戰線將牢牢把握“穩進增效、改革創新、除險固安、強企富民”工作導向,強化干字當頭,用好政策這個“船”和“橋”,強化工業經濟“主引擎”作用,突出穩增長促發展鮮明導向,持續鞏固工業經濟發展良好態勢,加快建設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中心和全國重要先進制造業創新中心。

首先是加力加速向上爭取,用好增量政策,激發改革動力,爭取更多國家增量政策在工信領域落地,惠及更多企業。

其次是鞏固提升優勢主導產業,著力建設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之都”,推動各個產業集群從“鏈條型”線性發展向“生態型”體系發展升級。

第三是優化“產業研究院+產業基金+產業園區”產業生成路徑,發展壯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以“人工智能+制造”為引領,開展傳統產業“智改數轉綠色化”行動,深入實施制造業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和大規模設備更新工程,開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天工煥新”行動。

第四是以“滿天星”“啟明星”“北斗星”行動計劃為牽引,加快發展軟件信息等生產性服務業,同時堅持需求牽引和技術創新“雙輪驅動”,以四大科創高地建設引領產業創新,加快以企業為主體的產業創新綜合體建設。

第五是打好資本招商、場景招商“組合拳”,以高質量項目集群招引支撐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持續營造良好產業生態,培育更多專精特新、“小巨人”、單項冠軍、“鏈主”、領軍等優質企業;同時強化“四鏈”融合、“四側”協同,構建“產業大腦+未來工廠”,推動2025年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工業投資增長10%。

“建集群、優生態、育主體、強平臺”,持續做大做強工業主引擎

重慶日報:今年涪陵制造業發展有哪些亮點?圍繞此次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制造業發展目標,明年將做好哪些工作?

黎勇:今年以來,涪陵區工業經濟運行呈現出“穩、新、強”特點。首先是“穩”的態勢鞏固,今年1—11月全區實現規上工業產值2414億元、增長7.3%,其中材料產業產值1276億元、占全市總量達26.6%;實現工業投資288億元,位列全市第一,增長18.6%。

其次是“新”的動能積蓄,全區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企業“雙倍增”完成率均超120%,上線運行“榨菜產業大腦2.0”,創建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94個、國家級和市級綠色工廠51個,均位列全市第一。

其三是“強”的主體壯大,全區新入選中國500強制造業企業2戶、全市百強制造業企業12戶、領軍鏈主企業9戶,數量均居全市第一。

明年涪陵區將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和市委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搶抓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相關政策機遇,圍繞2027年實現工業產值4000億元、再造一個“涪陵工業”的目標,持續做大做強工業主引擎,努力在全市發展大局中“挑大梁、作貢獻”,具體將采取以下措施——

以招商引資為抓手“建集群”,通過延鏈補鏈強鏈壯大全區“2349”現代制造業集群,鞏固提升先進材料、頁巖氣、榨菜等優勢主導產業,積極培育低空經濟、前沿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發展新質生產力,力爭2025年規上工業產值達3000億元。

以“四鏈”融合為重點“優生態”,強化科技、數字、金融、人才、綠色低碳賦能產業發展,加快構建“1238”產業科創體系,優化“產業研究院+產業基金+產業園區”產業生成路徑,落實傳統產業“智改數轉綠色化”行動,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以服務企業為根本“育主體”,打造“服(涪)到位、零(陵)距離”營商環境“升級版”,主動變“企業找政策”為“政策找企業”,大力培育規模以上、專精特新、領軍鏈主、百億級和上市企業矩陣。

以改革創新為突破“強平臺”,高水平建設國家經開區,持續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組建用好園區產業投資基金,提升園區服務產業發展、科技創新等承載力,做強涪陵高新區、白濤工業園區這兩個千億級園區。

做好“三個堅持”,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積極發展新質生產力

重慶日報:今年銅梁區在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方面成效如何?明年將采取哪些推動舉措?

譚慶:今年以來,銅梁區不斷培育壯大“2+4+1”現代產業集群,新型儲能產業預計突破100億元、增長83%,獲評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汽車轉向制動、機電設備獲評市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全區高水平建設研究院公司,組建產業(研發)創新聯盟,形成“一中心一平臺一公司”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矩陣體系。

明年銅梁區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樹立逆周期培育產業的理念,以更大決心、更大力度推進產業發展,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積極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努力實現逆勢而進、趕超跨越。

在具體舉措中,銅梁區將做好“三個堅持”,即堅持拼經濟、抓發展,著力壯大“2+4+1”現代產業集群,持續深化國企市場化招商,加快布局高分子復合材料、AI及機器人等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一體抓好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新業態孵化和市場主體培育,努力搶占新賽道、培育新動能、塑造新優勢。

堅持科技創新賦能產業提質增效,高效運營研究院公司、打造產業創新集聚區,支持鏈主企業組建產業研發聯盟,建設高能級研發平臺,完善企業主導的科技攻關體系,走深走實研發創新引領帶動產業集群發展的新打法、新路子。

堅持數字化綠色化智慧化轉型,加速重塑產業形態和發展模式,通過推進數字重慶建設,實施智改數轉綠色化行動,探索“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路徑,加快工業互聯網等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應用,打造一批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積極構建“產業大腦+未來工廠”模式,助力產業變革和經濟轉型。

推動產業創新發展,為科創型企業指明方向、提振信心

重慶日報:要打造新質生產力動力源,加強科技創新、技術創新是應有之義。作為科創型渝企,搖櫓船科技將瞄準哪些技術新突破和新的研究方向?

鄭道勤:搖櫓船科技是我市“最年輕”的專精特新企業之一,同時也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通過技術創新走出了一條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硬科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創新路。

作為科創型企業,近年來搖櫓船科技為半導體、新能源汽車等多個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及智能化升級提供服務,幫助產業鏈企業提質增效,促進整個產業鏈升級與發展。

比如,搖櫓船科技推出以“光+AI”為核心的智能視覺技術,為國內100多家產業鏈領軍企業提供實際應用,并對3D視覺、4D光場等前沿技術場景應用案例進行拓展。同時搖櫓船科技還攜手華為,為賽力斯問界車型生產提供AI智能視覺解決方案,助力后者“智慧工廠”建設。

此次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以四大科創高地建設引領產業創新、發展壯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等發展目標,為搖櫓船科技等一批科創型企業指明了發展方向,提振了發展信心。接下來,搖櫓船科技將充分發揮自身技術優勢,持續推動智能視覺技術創新研發,加速產品迭代升級,特別是圍繞重慶“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建設,為新能源汽車、新一代電子、新材料等產業領域提供技術服務,更好地滿足市場對高端化智能視覺產品的需求。

責任編輯:熊世華

嫩草影院永久在线一二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