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加快建設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示范區,力爭明年4月底前—— 打造10項“重慶辨識度”標志性成果
2024-12-29 06:52:05 來源: 重慶日報
主持人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崔曜
訪談嘉賓
市城市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 李春奎
市住房城鄉建委黨組成員、副主任 席紅
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 嚴志強
12月23日,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突出數字賦能和“大綜合一體化”,全面形成數字重慶基本能力,迭代城市治理委員會與數字重慶建設雙向賦能協同工作機制,大力推進中心城區一體化治理,推動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取得突破性進展。
下一步,重慶如何以數字賦能為支撐,推動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就此,記者邀請三位嘉賓展開討論。
抓好五個“提升”支撐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示范區建設
“根據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的安排部署,我們把‘積極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作為城市管理最大的政治任務,聚焦‘大綜合一體化’、數字賦能兩大抓手,突出提升城市本質安全水平、提升便民惠民服務能力兩大關鍵?!崩畲嚎硎?,下一步我們將重點抓好五個“提升”,全力支撐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示范區建設。
提升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水平。發揮市城市治理辦統籌協調、督察督促作用,會同各部門、各區縣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建立健全“大綜合一體化”城市綜合治理體制機制 加快建設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示范區的實施意見》,爭取在2025年4月底前,全力打造具有重慶辨識度的10項標志性成果;落實市城市治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精神,推進中心城區先行先試、探路領跑,加快推動構建職能清晰、市級統籌、一貫到底、示范引領的治理新機制。
提升城市數字化治理水平。加強“水電氣訊橋隧軌”等設施感知體系建設,完善城市治理專家委員會、設置首席數字官,加快實現工程渣土治理利用、供水全周期管理、橋隧智慧管理、停車便捷管理、馬路拉鏈、數治窨井蓋等重點應用上線運行、全市貫通;突出AI賦能城市治理,爭取在數字政務、交通出行、物流配送、監管巡檢、風險災害預警等治理領域形成一批標志性成果。
提升行業領域本質安全水平。圍繞行業領域重點場所、重點區域、重點人群、重點時段,加強隱患風險排查整治,特別是著眼中心城區區域特點,加強城市橋梁隧道等結構設施風險隱患排查;搶抓國家政策窗口期,圍繞設施運行維護、交通緩堵促暢、停車樓場建設、管網更新改造、環衛設施建設、感知設備建設等加力加速爭取政策。
提升環境綜合治理水平。加快制定實施2025年中心城區緩堵促暢攻堅方案,爭取2025年4月底前在中心城區完成30個“投入小、見效快”的堵點亂點整治項目;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先鋒建設”,2025年全市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43%、焚燒處理能力占比達到70%;加快出臺《重慶市停車管理條例》,分期分批開展社區停車綜合治理,逐步解決“停車難、停車亂”。
提升便民惠民水平。聚焦建設“15分鐘高品質生活服務圈”,持續推動違建治理、物業服務、環境衛生、綠化管理等工作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內容;推進“增花添彩”“增綠添園”行動,明年推進山城綠道連片成網工程,完成“坡坎崖”綠化美化100萬平方米,完成街頭綠地提質項目100個,開建山城綠道41條,啟動第六次城市古樹名木普查。
集中實施城市建設“六大攻堅行動”
“積極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大綜合一體化’是突破口,城市建設一體化是重要基礎?!毕t表示,“按照市委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市住房城鄉建委將深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搶抓國家政策支持、市場資金成本較低的機遇,堅持以中心城區一體化治理為牽引,集中實施城建‘六大攻堅行動’,突出解決城市交通擁堵、環境污染、功能缺失、設施老舊、碎片化治理等短板問題?!?/p>
實施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攻堅行動。聚焦完善超大城市骨架體系,提升中心城區交通能級,加快推進10條(段)225公里在建軌道線路建設,加快推進科學城隧道、寶山大橋、茶惠大道等重大路橋隧項目建設,加密主次支路網、打通“斷頭路”,不斷構建級配合理的路網體系。
實施提升軌道交通分擔率攻堅行動。突出解決軌道公交便捷換乘問題,統籌推動軌道交通成網計劃和軌道場站品質提升項目實施,打造以軌道站點為中心的“15分鐘高品質生活服務圈”,推進軌道周邊路網建設、站點提升、站場更新改造。
實施排水管網建設改造攻堅行動。以中心城區城鎮生活污水治理改革攻堅為契機,深化城鎮生活污水治理體系變革重塑,建立完善“廠網一體”運行機制,提速推進管網問題摸排整治,加快排水管網新建改造。
實施城市片區更新攻堅行動。樹立經營城市的理念,從小區到街區、到片區,重點推進觀音橋商圈、沙坪壩嘉陵灣等城市功能品質提升示范項目,持續培育“城市后巷”品牌,做到一次成型和整體呈現,打造生活、創業、消費新場景。
實施城中村改造攻堅行動。加力推進城中村改造項目,全年完成改造3萬戶,加快推進一批標志性項目雛形顯現,推動構建“人居美、產業興、活力足”城中村改造新樣本,在惠民生、促投資、穩增長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實施兩江四岸整體提升攻堅行動。堅持“串珠成鏈、成片拓面、一次成型”思路,加快推動朝天門、化龍橋片區治理提升等續建項目,有序推進嘉陵江順水寺等一批項目開工建設,重點打造曾家巖、嘉陵灣創客帶片區等示范項目,重塑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濱江風景線。
數字賦能重慶高新區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
“當前,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按照數字重慶基本能力建設要求,錨定三級治理中心‘2025年形成基本能力’目標,扎實推進平臺基礎支撐、板塊跑道建設、三級貫通實戰、人工智能賦能、指揮調度運行、運行機制保障等工作?!眹乐緩姳硎荆鞑靠茖W城重慶高新區正推動數字重慶基本能力建設按下“快進鍵”、跑出“加速度”,出臺五項舉措探索數字賦能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
加快夯實數字基底。堅持“應編盡編、應歸盡歸”,持續提升數據資源編目、歸集、治理、共享等質效,建成智能網聯汽車、中國自然人群醫療健康2個特色專題數據庫,編目公共數據資源2700余類,數據總量2.4億余條。加快已編目感知設備的布局接入,共接入48類、34.2萬個感知設備。
加快應用貫通實戰。按照急行先用原則,加快全量承接市級跑道、子跑道,積極貫通市級應用試點、區縣“一地創新、全市共享”應用,共承接貫通95個應用,通過適應性改造加快形成實戰實效;著眼現實需要謀劃區級特色應用14個,其中“共享電單車監管一件事”等6個特色應用納入全市“一本賬”,“建筑垃圾監管”納入“一地創新、全市推廣”。
加快推動AI賦能超大城市治理。依托重慶高新區高校和科研機構資源優勢,鼓勵面向事件預警預測、決策處置、民生服務等領域,多跨聯動開發一批政務服務、視頻分析、智能搜索等AI智能體,推動兆言大模型、智城鏈、青囊AI醫藥等14個模型、算法上架;積極推動AI大模型、智能體在管廊監測、電動車監管、診所監管等領域應用。
加快構建“區帶鎮街”工作體系。堅持區帶鎮街,扎實推進平臺、數據、應用、業務、機制“五幫帶”,累計下沉各類專業力量5185名;迭代鎮街智治平臺,持續提升“141”體系源頭治理能力,從平臺運行調度、數據歸集維護、事件總結復盤、考核評比晾曬、業務培訓提升等5個方面強化鎮街帶村社,促進能力整體提升。
加快推動“多中心合一”。推動公安、消防、應急、城管等4個部門人員、業務入駐治理中心,開展風險巡查、聯合會商、預警預判、實戰演練,打造一體化指揮調度體系;分級分類常態化開展應急演練800余次、復盤調度200余次,區、鎮街兩級治理中心處置各類事件達19萬次。
責任編輯:鄭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