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川渝“高分成績單” | 唱好“雙城記” 川渝共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華龍網

2024川渝“高分成績單” | 唱好“雙城記” 川渝共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

2024-12-31 11:35:36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首席記者 董進 曹妤)在中國的經濟版圖上,地處西南腹地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承東啟西,連接南北。

如何共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2024年前三季度,川渝攜手交出一份“高分成績單”:兩省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89萬億元、同比增長5.5%;雙城經濟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19萬億元、同比增長5.6%,增速分別比全國、西部地區高0.8個、0.7個百分點。

01

“雙圈互動”深化

區域協同發展格局凸顯

成都科創生態島。受訪單位供圖
成都科創生態島。受訪單位供圖

想象一下,重慶兩江新區某企業負責人打開電腦,登錄兩江智慧明月湖科創服務平臺,即可與成都科創生態島上企業“對接”,免去來回奔波的煩惱。

川渝這一島一湖,正在成為兩地科技創新資源共建共享的生動寫照。

事實上,重慶與成都作為“雙圈”中的核心引領城市,區域協調發展由來已久、根基深厚。

多年來,兩地在政策協同、產業聯動、資源共享等諸多領域緊密攜手,早已形成相互依存、協同共進的發展態勢。

在雙核能級提升上,二者協同構建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也初現規模,兩江新區、天府新區創新活力涌動。

當下,成渝先進制造業領域18條重點產業鏈圖譜完備,區域協同創新指南出爐,雙核聯動聯建第二批50項合作項目順利達成年度目標,為發展強基固本。

以此為基,“雙圈互動”更是將成渝合作推向新高潮。

重慶都市圈發展規劃穩步落地,主城都市區作為核心引擎,極核引領作用持續放大。中心城區憑借優質資源與開放環境,吸引高端要素紛至沓來;主城新區則勇挑工業化城鎮化重擔,大干快上建設正酣。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廣安深度融入重慶都市圈,在基礎設施建設上,一批橋梁、道路加速落成,打通區域互聯互通“任督二脈”;產業協同領域,上下游企業緊密協作,產業鏈條不斷延伸;公共服務層面,教育、醫療資源共享穩步推進,6方面24項合作有序開展,讓兩地聯系愈發緊密,協同發展更具活力。

從雙核、雙圈再看向成渝中部,這里崛起的步伐同樣剛勁有力。

渝西地區瞄準先進制造業新高地,“渝西跨越計劃”與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倍增計劃齊頭并進,傳統制造業加速升級,新興產業蓬勃興起;《渝西地區一體化國土空間規劃》印發實施,為產業、城市布局謀定后動。重慶還攜手川中丘陵地區四市深挖產業潛力,探索丘區農業新模式,一批跨區域基建項目蓄勢待發,為中部崛起注入動力。

這樣的緊密互動帶來的是互利雙贏。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重慶主城都市區、成都市地區生產總值分別達1.83萬億元、1.67萬億元,彰顯雄厚實力。

02

交通基建升級  

能源水利保障堅實有力

以重大交通項目為牽引,川渝兩地交通部門共同謀劃,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不斷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賦能加速。

在航空領域,好消息接連不斷。

重慶江北機場第四跑道建成投用;成都雙流機場飛行區改造首批工程順利通過驗收,天府機場與雙流機場實現“兩場一體”高質量運營。

與此同時,廣安機場預可研報告獲批,為區域航空布局再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重慶、成都國際航空樞紐旅客吞吐量強勢突破1.24億人次,航空運輸能力呈現爆發式增長,為人才匯聚交流、創新資源高效流動搭建起便捷的空中通途。

隨著鋼軌延伸,鐵路建設方面也收獲豐碩成果。

渝昆高鐵川渝段(重慶至宜賓段)、巴南鐵路順利通車,大幅縮短城市間時空距離;成渝中線高鐵首座隧道成功貫通,成達萬高鐵、渝西高鐵建設馬不停蹄,綿遂內鐵路綿遂段全面開工,呈現出多點開花的蓬勃建設局面。市域(郊)鐵路璧山至銅梁線、成都至資陽線也已投入運營,進一步加密區域通勤網絡,拉緊城市間聯系紐帶。

川渝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輸電線路。李濤 攝
川渝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輸電線路。李濤 攝

而日前川渝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的建成投運,更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建設注入了強大動能。

“川渝特高壓交流工程實現了兩地特高壓交流聯網構想,投運后將提升四川水電通道送出能力480萬千瓦,提升川渝斷面輸電能力最大400萬千瓦,提高川渝電網跨省跨區互聯互濟能力,增強西南電網穩定性、可靠性和資源配置能力,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提供堅實電力保障?!敝貞c市能源局電力處副處長劉江表示。

事實上,推動成渝地區推進能源一體化發展已成為各方共識。

當前,川渝天然氣千億方生產基地建設進展迅猛,相國寺儲氣庫增壓擴容工程圓滿落地,西南地區百億立方米地下儲氣群已初現規模,為能源儲備供應筑牢堅實后盾。綦江蟠龍抽水蓄能電站建成并網,老鷹巖二級水電站、茅草嶺風電項目加速推進,清潔能源發展勢頭強勁。

水利設施建設同樣蹄疾步穩。

引大濟岷、涪江右岸、長征渠引水、渝南水資源配置等工程前期論證層層遞進,為項目落地筑牢根基;川渝東北一體化水資源配置、毗河二期灌區等大中型工程前期深化工作緊鑼密鼓;渝西水資源配置、向家壩灌區一期、亭子口灌區一期、藻渡水庫、跳蹬水庫、向陽水庫等工程加快建設,為科技創新與經濟騰飛注入源源不斷的“水動力”,切實筑牢能源、水資源保障防線。

03

優勢產業融合  

創新發展活力加速釋放

優勢產業融合更成為兩地創新發展活力加速釋放的引擎,一系列亮眼成果不斷涌現,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在新型顯示領域,京東方第8.6代AMOLED生產線等重大項目火熱開工建設。

隨著打樁聲起,產業發展新希望被深深埋下。

這些項目建成后,將吸引上下游產業鏈集聚,如同為川渝產業版圖嵌入強勁“芯片”,源源不斷為區域產業發展注入新鮮動力,有望重塑全球顯示產業格局,讓川渝在新型顯示賽道上彎道超車。

新藍鯨雙電機數智電驅。第1眼TV-華龍網 曹妤 攝
新藍鯨雙電機數智電驅。第1眼TV-華龍網 曹妤 攝

目光轉向電子信息產業,成績單則成為最好的證明。

2024年1月-11月,川渝微型計算機設備產量一路高歌猛進,一舉超過全國總量的三成,彰顯出強大的產業制造實力。

與此同時,兩省市電子信息產值規模占全國10.9%,產業規模如同滾雪球般持續擴大,穩穩在全國產業格局中占據重要一席。

其背后,是眾多電子信息企業的深耕細作:從芯片研發到整機制造,一條完整且堅韌的產業鏈已然成形,成為全國乃至全球電子信息產業不可或缺的力量。

裝備制造產業,川渝兩地攜手共進,場面火熱。兩地攜手搭建高質量協同發展平臺,成渝地區培育世界級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地圖重磅發布。東方電機水輪發電機組、重慶ABB大型變壓器等首臺套產品紛紛在川渝本地開啟應用之旅,這不僅是產品的落地,更是技術與市場的深度磨合。

如今,兩省市裝備制造業集群規上企業超4100家,企業間協同作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產業協同效應如漣漪般層層擴散,推動整個產業邁向高端化、智能化。

汽車產業協同發展成效卓著,川渝共建高水平汽車研發、制造基地,如同強大磁場,吸引整車及零部件企業超1600家紛至沓來。

成渝“氫走廊”“電走廊”“智行走廊”加速提質擴容,2024年,“川渝造”氫能重卡昂首邁入商用階段,這一里程碑事件標志著新能源汽車產業躍上新臺階,氫能、電能等新能源技術與汽車制造深度融合,正驅動川渝汽車產業駛向綠色未來。

生物醫藥產業同樣活力四射,兩地共建創新平臺與合作示范園區,合力打造西部大健康產業基地。

當下,匯聚生物醫藥企業6700余家,產業規模位居全國第四,龐大的產業集群如同一座醫藥創新“富礦”。成渝地區生物醫藥集群成功躋身新一批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開啟了產業發展新篇章,讓更多救命良藥、前沿療法從這里走向全國、惠及百姓。

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浪潮中,川渝奮勇爭先。工業互聯網加速集聚,重慶、天府數據中心集群建設快馬加鞭,新增400G成渝數據中心集群直連網絡,實現雙城經濟圈內毫秒級低時延傳輸,“一跳直達”的直連網絡互聯帶寬高達4400G,還上線運營國家(西部)算力調度平臺,諸多先進算力基礎設施集群拔地而起。成都智算中心獲批籌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為數字經濟騰飛筑牢根基。

此外,兩省市11個國家物流樞紐高效運轉,為科技創新、產業發展提供堅實物流保障,多元服務支撐讓川渝創新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在時代奮進的浪潮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正奏響激昂的創新發展樂章。

責任編輯:常涵笑

嫩草影院永久在线一二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