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智治 讓基層群眾幸福感更可持續
2025-01-10 06:33:29 來源: 重慶日報



開欄的話
1月9日,數字重慶建設推進會召開,市委書記袁家軍指出,進一步把握基本能力建設任務細化量化拓展路徑,推動“1361”各方面以及各部門、企事業單位基本能力建設關鍵績效,全面推進、全上跑道,加快取得突破性進展。
今日起,重慶日報開設“走進基層看智治”專欄,通過進社區、進農村、進學校、進工廠、進機關,全面反映數字重慶建設在基層的實際應用情況,以及數字重慶建設給老百姓帶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首期請看來自社區的報道。
核心提示
正值歲末年初,在永川區中山路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10分鐘就填報好一張表格,按下發送鍵,即刻就能送到相關部門;
在巴南區龍洲灣街道龍德社區金源御府小區,消防人員正為老人們講解煙感報警器的作用;
在渝中區城市無害化管理中心,工作人員緊盯屏幕,隨時關注化糞池安全監測系統……
這些新氣象,都來自數字重慶建設。
近年來,從“治”到“智”,重慶數字化賦能基層治理工作有序有效,為基層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動力。
“一表通”化繁為簡 為基層減負增效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楊鈮紫
1月8日,永川區中山路街道辦事處綜合調度崗工作人員何霜在梳理上一年工作時發現,以往每年要報送的1000多張傳統報表“消失”了。
改變,緣于永川區在全區23個鎮街及重點部門投用“一表通”應用系統。
為解決基層“報表負擔”這個難點,去年,永川區依托數字重慶“1361”總體構架,在基層智治體系下,形成“131”架構——將“渝快政”作為1個統一入口,形成“數字臺賬、智能報表、分析調度”3個核心模塊,建成1個鎮街數據池。
中山路街道位于永川城市核心,面積54.2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2.6萬人,轄16個社區、6個村?!敖值栏刹?41名,村(社區)干部160名,均有報表任務,每張報表平均耗時約兩小時?!闭劶斑^往填表經歷,何霜有些無奈地說。
中山路街道作為永川“一表通”應用首批試點單位,將原先QQ群、微信群、紙質件等多個聯系渠道整合為“一表通”1個渠道,建立數據多跨共享、按需調用機制,滿足95%以上的報表需求。同時,率先貫通至村(社區),壓實三級數據采集隊伍責任,將34個業務表授權村(社區)填報,實現市―區―街(鎮)―村(社區)四級同步更新的業務表數據達30%,并自建業務表6個,有效解決各板塊和崗位多頭要數、村(社區)層層上報的難題。
羅倩是中山路街道產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主要負責對接農委、林業、水利、應急等部門,過去填一張表至少要兩三天,而且還要向不同的部門報同樣的表,大部分精力都用在表格報送上。“以往在數據審核時,如遇相關領導出差或開會,審核就會‘卡殼’,現在只需短信、微信或電話告知,領導便能在手機終端隨時完成數據審核。”羅倩說。
“一表通”減輕了基層干部的負擔,也讓他們的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以前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需要填報11張表格。‘一表通’應用以來,將11張報表進行共性字段整合,形成一張業務報表,通過一個渠道上傳,減少了填報渠道,提高了效能?!敝猩铰方值烂裆辙k公室主任陳立梅表示,現在工作量減輕了,可以騰出更多時間服務群眾。
轄區居民劉平原是肢體殘疾三級,前段時間,陳立梅在走訪網格時發現,劉平股骨頭壞死,已沒有勞動能力,并且每月藥費在300元左右,隨著病情加重,費用還將增加。了解情況后,陳立梅在次月為劉平填報申請,將其低保金調增240元。
“一表通”的成功運行,讓基層工作從“鍵對鍵”報表向“面對面”服務轉變,做到一表減負增效。
永川區大數據發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一表通”投用后,永川各鎮街月均填報報表數量從112張減少至11張、壓減90%,臺賬維護數據量從最開始的全量維護減少為僅維護40%;鎮街處理報表平均時間由2小時縮短至10分鐘、報表人員由平均80人減至8人,報表時間、人員分別減少90%;部門從制發1張報表到匯總數據的時間由平均3天減至20分鐘。
社區里的獨居老人有了“安全守護者”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黃喬
“年齡大了,記性就不好,全靠我家安裝的煙感報警器,才沒釀成大禍!”近日,家住巴南區龍洲灣街道龍德社區金源御府小區的獨居老人萬先容,回憶起上月初發生的意外,依然心有余悸。
2024年12月6日中午,68歲的萬先容前往醫院探望住院的老伴張武華,離家時,忘了家里爐灶上還燉著一鍋湯。
“龍德社區金源御府27-8-*住戶客廳煙感探測器報警,請立即趕赴現場核查處置!”當天下午2點19分,龍洲灣街道基層治理指揮中心“獨居老人安全守護一件事”應用監測到萬先容家中煙感報警器連續報警,立即自動向老人、監護人、網格員和社區干部發送告警短信,并自動向老人及其監護人撥打語音電話??蓮埼淙A的電話處于無人接聽狀態,萬先容接通電話后表示自己未在家中。
因煙感報警器連續3次告警,基層治理指揮中心與該社區綜治干部聯系,要求上門核查具體情況。5分鐘后,社區網格員張俊杰就趕到老人住所。
“還沒開門,就隱隱約約看見門縫里有煙往外冒!”張俊杰心中一緊,趕緊打電話聯系萬先容。此時,萬先容才想起家里還燉著湯。
萬先容趕回家打開房門后愣住了,只見煙霧彌漫了整個房間。張俊杰趕緊沖進廚房關掉燃氣灶,并快速開窗通風。
當天下午3點,處置完火情的張俊杰通過渝快政基層智治平臺,向街道指揮中心反饋上報處置情況。
“老人家,一定要注意用火安全呀,用火不離人!”沒過多久,社區工作人員再次上門走訪,向老人進行用火用電用氣安全宣傳。
近日,記者在萬先容家中看到,客廳天花板上的煙感報警器不時閃爍著紅色信號。
“去年7月,政府免費為家里安裝了報警器,把我和老伴的電話都錄入了系統,這樣踏實多了!”萬先容說。
巴南區消防救援支隊防火監督科科長蔣孟逍介紹,一直以來,獨居老人“小火亡人”防控工作始終是基層消防工作的難點和堵點。為此,巴南區在市委政法委、市消防救援局的指導下,打造了“獨居老人安全守護”應用,該應用歸集民政、殘聯、衛健等部門1.9萬余名重點守護對象的22類信息,并結合網格重點人員關注走訪,依托“一表通”動態更新。
“我們為巴南區23個鎮街社區的獨居老人,安裝一氧化碳報警器、火災煙感、燃氣報警器等感知設備6200余套,實現高風險對象全覆蓋,將人員信息、設備情況分區域落圖,實現一屏掌控。”蔣孟逍說。
數據顯示,自2024年3月“獨居老人安全守護”應用上線以來,已防范500余起一氧化碳超標、3500余起火情隱患等險情,閉環處置率和重點人員走訪關注率始終保持100%,實現守護對象傷亡事故零發生。
化糞池安全監測系統24小時守護群眾安全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崔曜
近日,在渝中區城市無害化管理中心,屏幕上顯示著化糞池安全監測系統傳來的實時數據,渝中區每處化糞池的定位、編號、報警狀態等情況在此一目了然。
該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從2023年開始,安裝化糞池安全監測系統連續兩年納入市政府重點民生實事工作。2024年,全市已安裝1263臺化糞池安全監測系統,24小時守護群眾安全。
在九龍坡區謝家灣街道勞動二村,居民發現最近多了兩個外形酷似熊貓的機器人,走近細看,機器人的“臉上”還顯示著密密麻麻的數據:一氧化碳、氨氣、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濃度。
“如果有害氣體濃度超標了,機器人的‘眼睛’就會閃爍。”九龍坡區城市管理局環境衛生管理處設施科科長羅文亮演示了報警場景,只見機器人的“眼睛”不停閃爍,附近工作人員的手機同步響起報警聲,手機上的“移動巡檢終端”也會提醒異常化糞池的定位、氣體濃度等信息。
一旁另一個機器人的一側有排風孔?!斑@臺機器人內置了芯片驅動新風循環和臭氧消殺系統,一旦報警會自動啟動降低有害氣體濃度。”羅文亮介紹,該機器人會自動根據環境情況和有害氣體濃度,計算出最佳的通風時間和通風量,十分鐘內有害氣體濃度就會恢復正常。
在九龍坡區城市管理局智慧化環衛中心化糞池智能監控平臺大屏幕上,可以看到化糞池監測機器人的分布狀態,點擊鼠標,還能看到機器人周圍的實時場景。
羅文亮介紹:“機器人可與附近攝像頭聯動,通過算法自動識別化糞池現場危險行為,比如有人帶火作業、抽煙等,并向監控平臺發送預警信息?!?/p>
“化糞池安全監測系統是一個監測者,更是一個高效的調度中心。”渝中區城市無害化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一旦系統發出預警,該中心可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快速調動人員與設備前往現場。
“現在,無論是哪種異常,我們都能迅速響應和處理?!痹撠撠熑朔Q,通過該系統,還可預測化糞池維護的需求趨勢,合理安排資源,減少不必要的作業。
責任編輯: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