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委員通道” |?文明維:助力山地農業發展 推進一批新成果、新技術、新裝備在重慶“安家落戶”-華龍網

兩會“委員通道” |?文明維:助力山地農業發展 推進一批新成果、新技術、新裝備在重慶“安家落戶”

2025-01-20 15:28:22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唐雨 劉艷)重慶獨特的地理和氣候條件,孕育了豐富多樣的特色農產品資源,但也給農業現代化建設帶來不少挑戰。農業科技創新在發展山地特色農業中能起到什么重要作用?1月20日,在政協第六屆重慶市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委員通道”上,市政協委員,市農科院黨委書記、副院長文明維回答了這個問題。

市政協委員,市農科院黨委書記、副院長文明維
市政協委員,市農科院黨委書記、副院長文明維。第1眼TV-華龍網記者 李文科 石濤 攝

文明維先講了個例子,2024年12月,重慶市農科院在江津區夏壩鎮舉辦了一場科技賦能綠色高效柑橘果園的現場觀摩會。會上,經過市內外權威專家鑒定,認為該基地通過綜合應用果樹彌霧技術、避雨栽培技術和現代水肥發酵技術,實現了卡拉卡拉紅肉臍橙量質雙升,也就是產量和質量的雙提升,畝產從0.5噸增長到1.5噸,水果的糖度從10%增加到12%。今年,這個基地的柑橘產品也是全市唯一一個連續3年獲得有機認證的臍橙產品,售價從往年的每斤3元提升到了最高30元,即使是批量采購也達到了每斤20元。

“這是重慶市農科院派出專家團隊服務鄉村振興,用農業科技賦能鄉村振興,推動山地特色農業提質增效的一個生動例子?!蔽拿骶S說,重慶山環水繞、江峽相擁、生態良好,但是大量的“巴掌田”“雞窩地”分布在高山河谷之間,夏季高溫伏旱,冬季低溫寡照。獨特的市情、農情和資源稟賦,決定了重慶要實現農業現代化,必須更加注重農業科技支撐,走出一條依靠科技進步,推動山地農業提質增效的內涵式發展道路。

文明維介紹,全市農業科技戰線圍繞產業鏈布局科技鏈,緊扣關鍵核心技術卡點和產業發展難點,開展科技攻關,農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取得累累碩果。

比如,重慶市農科院培育的Q優2號水稻、渝單8號玉米等標志性品種,改變了以往重慶糧食生產用種主要依靠外地調入的歷史;培育的“慶油”系列高含油油菜新品種,實現了“兩碗菜籽一碗油”,推廣面積全國第一;培育的“艷椒”系列辣椒品種,引領了國內單生朝天椒育種方向,推廣面積累計超過1000萬畝;攻克了淡水魚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的技術難題,獲得了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一等獎,技術水平在全國領先。

文明維表示,除了市農科院的一些科研成果以外,全市其他涉農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還有很多,這些科研成果在推進重慶千億級特色產業發展、保障糧食安全、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提供了堅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下一步,重慶市農科院將充分發揮科技創新主力軍和成果供給主渠道的作用,圍繞山地農業發展需求,緊扣糧油提單產、土特產培育、丘陵山區農機研發和農產品精深加工等重點領域,開展科技攻關,推動農業科研和農業產業深度融合,提供更多的綜合解決方案,為山地農業發展提供助力,推進一批新成果、新技術、新裝備在重慶“安家落戶”。

點擊圖片看專題
點擊圖片看專題

責任編輯:李茜

嫩草影院永久在线一二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