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瞭望|如何推進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華龍網

重慶瞭望|如何推進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

2025-01-24 10:46:42 來源: 新重慶-重慶日報

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是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是人類社會發展前進的必由之路。經濟全球化促進和加速了商品、資本、技術、人員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提高了生產力水平,提升了人民生活水平和福利。

冷戰結束以來,經濟全球化帶動世界經濟快速發展,尤其是帶動新興市場國家的群體性崛起。很大程度上看,經濟全球化加強國家間相互依存,做大國家間共同利益,有利于國家間關系穩定、減少沖突對抗。

▲1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在達沃斯出席世界經濟論壇2025年年會,發表題為“堅守多邊主義正道 促進開放包容發展”的致辭。記者 黃敬文 攝/新華社

傳統經濟全球化很大程度上由美西方國家主導,奉新自由主義為圭臬,以資本收益最大化為目標。其負面效應集中體現于不同國家、不同階層、不同人群之間,存在越來越明顯的分配不均。

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的金融和科技資本及其背后利益集團,是冷戰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他們攫取了超額利潤,但未相應地將發展成果惠及本國人民。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天生缺陷和內在弊端亦無法有效應對收入分配危機,進一步擴大了貧富差距,加劇內部經濟不平等。

然而,美西方政客不但不反思其政治制度和國家治理能力,反而“內病外治”、轉嫁矛盾,把內部問題歸咎于經濟全球化本身,把自身政治經濟社會危機甩鍋給新興國家的群體性崛起。

近年來,美西方的逆全球化、泛安全化思潮加速抬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措施層出不窮。其貿易投資政策的保護主義色彩持續加重,供應鏈政策轉向本地化、近岸化和小圈子化,移民政策更為保守。這些動向嚴重傷害全球復蘇增長和開放型世界經濟體系,并且人為制造國際矛盾、陣營對立和意識形態對抗風險,給全世界帶來更多不穩定、不確定因素。

針對當今世界經濟發展面臨的嚴峻挑戰,中國倡導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就是順應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普遍要求,解決好資源全球配置造成的國家間和各國內部發展失衡問題,使經濟全球化真正公平地惠及每一個國家、每一個階層、每一個人群。

同時,要堅決反對逆全球化、泛安全化,反對各種形式的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堅定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破解阻礙世界經濟健康發展的結構性難題,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均衡的方向發展。

“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人類社會也應該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旨在推進全球經濟復蘇,跨越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鴻溝,縮小各國內部貧富差距,為構建共同繁榮、開放包容的世界提供更多正能量,為構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奠定物質保障,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堅實基礎。

▲在秘魯錢凱港拍攝的正在作業的“新上?!陛啞C泛?攝/新華社

推進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就是要克服傳統經濟全球化模式的弊端,順應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及其人民的訴求,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均衡的方向發展,讓各國共同發展之路越走越順。

推進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當從何處發力?

堅定不移維護和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體系。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必須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在擴大國際合作中提升開放能力,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中國始終旗幟鮮明反對逆全球化、去全球化、泛安全化,堅決抵制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維護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支持開放、透明、包容、非歧視性的多邊貿易體制,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深化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中方始終堅定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堅持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原則,不斷推進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以中國式現代化為世界提供新機遇。

堅定不移推動落實全球發展倡議。習近平主席提出全球發展倡議,旨在凝聚加快發展的政治共識、搭建發展合作的公共平臺、促進發展經驗的交流互鑒、增強協同發展的國際合力。

如今,全球發展倡議得到國際社會積極響應,已有100多個國家表示支持,82個國家加入“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32項務實舉措已基本落實,倡議框架下已開展1100多個項目,全球發展項目庫已實施超過600個項目。中方還為發展中國家舉辦2000多期能力建設項目,培訓各類人才6萬多名。

倡議合作日益走深走實,為“全球南方”帶來福祉。中方推動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加大對全球發展合作的投入,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提高自主發展能力,共同做大并公平分好經濟全球化的“蛋糕”,推動形成有利于世界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加快發展的經濟全球化。

堅定不移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耙粠б宦贰焙献鲝膩啔W大陸延伸到非洲和拉美,取得了豐碩成果。“一帶一路”倡議始終把減貧作為重要方向,拉動近萬億美元投資,帶動4000萬人擺脫貧困。

“我們追求的不是中國獨善其身的現代化,而是期待同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內的各國一道,共同實現現代化”。中國宣布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為深化“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明確了新方向、開辟了新愿景、注入了新動力。八項行動將為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加強科技創新合作、促進綠色發展、改善民生福祉等做出新貢獻,為推動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新動力。

▲2024年9月4日至6日,中非合作論壇峰會在北京成功召開。記者 任超 攝/新華社

堅定不移為“全球南方”共同邁向現代化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習近平主席指出,“現代化道路上一個都不能少,一國都不能掉隊”。中國始終是全球南方的一員,是支持各國共同發展的行動派、實干家。在“南南合作”中,中國從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始終真心誠意幫助發展中國家提升自主發展能力。中國提出“全球南方”開放包容合作倡議,宣布支持“全球南方”合作八項舉措,包括加入“抗擊饑餓與貧困全球聯盟”。從2024年至2030年,中國自發展中國家累計進口額有望超過8萬億美元。中國向160多個國家提供發展援助,同100多個國家和聯合國等多個國際組織推進全球發展倡議合作,以實際行動為“全球南方”發展振興注入動力。

中國真誠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實現發展振興,真誠幫助發展中國家提升自主發展的能力,將有助于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均衡的方向發展。

(作者龔婷,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

責任編輯:鄧旻璐

嫩草影院永久在线一二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