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打好穩進增效組合拳 夯實“三農”基本盤-華龍網

萬州:打好穩進增效組合拳 夯實“三農”基本盤

2025-01-25 06:30:37 來源: 萬州時報

2024年,萬州區新建高標準農田10.4萬畝,推廣稻麥輪作等高產高效模式打造“噸糧田”,糧食播種面積達到150.6萬畝,糧食產量突破50萬噸、創16年來新高……“三農”基礎正不斷夯實。

深冬,在龍沙鎮海螺村的水稻田里,綠油油的油菜苗長勢喜人。

提起眼前的這片田,村里的種植大戶張地埔來了興致,“這片油菜地之前是水稻田,現在水稻收割了,就用空閑下來的稻田種植油菜,等來年油菜采收之后,菜籽用來榨油,秸稈處理成有機肥,既提高了農田利用率,又增加了收入。這就是‘稻油輪作’模式?!?/p>

萬州是全市糧食主產區縣之一,去年以來,萬州區打好穩進增效組合拳,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糧食產量突破50萬噸、創16年來新高。

收割機在田野馳騁。資料圖
收割機在田野馳騁。資料圖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而建設高標準農田是提高糧食單產、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措施。萬州區堅持把農田建設作為推進鄉村振興、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舉措,深入推進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扎實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為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糧食安全穩產增效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年來,全區建設10.4萬畝高標準農田,讓更多耕地成為豐收沃土,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夯實糧食安全“耕”基。

為提升耕作效率和糧食產量,萬州區著力轉變傳統耕作模式,重點推廣適宜本地的農業機械。2024年萬州區加快建設萬州區綜合農事服務與應急中心,提供更加專業、高效的農機服務,各地農機服務體系不斷向標準化、專業化、社會化方向發展,助推全區農業生產活動節本、提質、增效。

“我們開發‘稻+油’‘稻+麥’‘稻+榨菜’‘豆+玉+油’等復合種植,利用冬閑田和冬季光熱資源,水稻收獲后增種一季油菜、小麥、榨菜等作物,每畝可分別增收油菜130公斤以上、小麥300公斤、榨菜2000公斤,增加種植收益的同時還能提高土壤肥力,抑制雜草,實現節本增效?!眳^農業技術與機械推廣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

大力推廣稻漁綜合種養。實行標準化建設,對田塊進行宜機化改造,坑凼開挖、田坎加固、防逃及防滲膜鋪設,形成良好的稻漁共生系統,對配套設施建設區財政補助1500元/畝,連續三年對魚苗補貼200元/畝,提高種養積極性。通過稻漁綜合種養,實現了“1306”的效益目標,即水稻平均畝產1000斤,稻田魚畝產300斤,0農藥0化肥,畝產值達6000元。

科技支撐方面,萬州區依托中國農業大學科研團隊,借力濟寧市兗州區國家重點農機產業集群的技術和人才優勢,啟動濟寧·萬州丘陵山地智慧農機裝備研發項目,深入挖掘水稻產能提升的空間與潛力。同四川農業大學、重慶三峽學院、重慶三峽農科院、福建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共同組建萬州區水稻技術創新平臺,從品種、生產、加工、品牌、銷售全產業鏈條創新研發。

為了提高種糧大戶和農戶的積極性,去年,還在全區范圍內開展水稻單產競賽比拼,獲獎的種糧戶可獲1000元-5000元不等的獎勵。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糧油生產規模經營主體,水稻單產如果較前年全區平均水平高10%、15%以上,則可分別獲得100元/畝、200元/畝的獎勵。

一年來,推廣稻麥輪作等高產高效模式打造“噸糧田”,糧食播種面積達到150.6萬畝,糧食供給保障能力持續提升。

2025年這樣干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和“十五五”規劃謀劃之年,也是萬州現代化建設縱深推進的關鍵之年。區農業農村委將深入學習貫徹區委經濟工作會和兩會精神,圍繞“農村增活力、農業增效益、農民增收入”,以五良(良田、良種、良技、良機、良策)為抓手,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早謀劃、重落實、見成效,扎實統籌推進各項工作。

提單產。篩選并推廣優質貢米品種;建立優質稻高產示范片,帶動大面積均衡增產;建設工廠化育秧中心,培育壯秧、實行機插秧,以1.3萬株/畝的合理密度,推廣標準化機插秧10萬畝,提高單產增加效益。

延鏈條。建設精品糧油精深加工產業園1個,園區面積5000平方米(配套200畝用于育秧中心煉苗),配套三峽貢米精深加工生產線、優質菜籽油加工生產線1條。

強品牌。充分發揮水稻技術創新中心優勢,構建水稻全產業鏈“產、學、研、推、加、銷”一體化發展,打造三峽貢米區域公用品牌。在太安建設三峽貢米示范基地1萬畝,主要以農戶+村集體經濟組織+強村公司的模式;恒合、白土等鎮鄉主要以國企供銷社+大戶模式2萬畝,通過五統一打造三峽貢米區域公用品牌。

補短板。加大丘陵山地智慧農機裝備研發、篩選推廣運用,尤其是丘陵山地兩行玉米收獲機改進升級為突破,加大魯渝協作研發試驗。穩步推進“3+4+N”農業社會化服務與應急保障核心骨干網絡構建,探索數字農田、數字畜牧等農業產業發展數字化工作,打造一批典型數字化農業生產應用場景。探索建立應急農機裝備調度、管理與響應、應急作業服務隊伍定期培訓、人員保障等體制機制工作。

記者 應鳳林

責任編輯:董霞

嫩草影院永久在线一二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