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打造現代中醫藥產業集聚區 到2027年中藥材種植、中藥加工產值將超430億元-華龍網

重慶打造現代中醫藥產業集聚區 到2027年中藥材種植、中藥加工產值將超430億元

2025-01-26 06:32:28 來源: 新重慶-重慶日報

重慶打造現代中醫藥產業集聚區

到2027年中藥材種植、中藥加工產值將超430億元

1月24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重慶市推動中醫藥產業融合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解讀新聞發布會。

市衛生健康委黨委委員、副主任,市中醫藥管理局局長趙勇介紹,按照《行動計劃》,到2027年,全市中藥材種植、中藥加工產值將超過430億元,著力打造立足西部、輻射全國、面向世界、具有重慶辨識度的現代中醫藥產業集聚區和全球知名中醫藥文旅康養目的地。

關鍵詞:產業集群

打通全產業鏈條,推動“渝十味”全產業鏈發展,培育“渝產中藥”品牌

《行動計劃》提出,到2027年,我市將培育營收規模達100億元的領軍企業1家、50億元企業2家,打造2個百億級、4個50億級產業集群;培育產值10億元中成藥大品種5個、上億元大品種40個;省部級及以上中醫藥科研平臺達45個,研發中藥創新藥1—2個;新增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全國(青年)岐黃學者6名以上。

趙勇介紹,《行動計劃》有3個鮮明的特點:一是打通了全產業鏈條?!缎袆佑媱潯肥峭苿尤a業鏈統籌發展的綜合性政策文件,針對中醫藥產業鏈條長、環節多、政策合力和工作合力有待加強等問題,給出了符合重慶實際的解決方案,強化中藥材從“田頭”到“口頭”的全生命周期、全產業鏈政策供給,推動實現產業鏈上下游互聯互通互補。

二是打造重慶辨識度品牌。如:《行動計劃》第1條提到,優化空間布局,立足重慶現有產業基礎,引導區縣差異化發展,支持打造“大巴山藥谷”“武陵藥都”等重慶道地優勢藥材產業集群;第2條提出,聚力打造“渝十味”,建設“渝十味”百萬畝級戰略儲備基地,推動“渝十味”全產業鏈發展;第7條提出,培育“渝產中藥”大品種,打造“渝產中藥”品牌;第9條提出,加快布局食藥物質新賽道,建設一批食藥物質產業基地,打造“三誠特飲”“藿香小可樂”等系列爆款產品,打造“巴渝藥膳”品牌。

三是優化全方位全鏈條服務?!缎袆佑媱潯返?5—18條,圍繞優化審評審批、提升質量標準、強化流通儲備、支撐臨床應用等方面,提出構建“研審聯動”創新服務體系,助推中醫藥產業發展。

關鍵詞:優化布局

打造“渝東北三峽庫區”等三個產業帶,提升產地初加工能力

市農業農村委總農藝師駱鳳玲介紹,2024年,全市中藥材產量107.5萬噸,同比增長2.3%;種植業產值124億元,同比增長7.2%;黃連、青蒿、山銀花、獨活、木香等多個品種產量位居全國前列,持續帶動百萬藥農人均增收超萬元。

如何進一步提升渝產中藥材的品質和效益?駱鳳玲稱,將按照“優化布局,提升加工,培育龍頭,強化支撐”的發展思路,持續推動中藥材種植業高質量發展。

比如,在優化中藥材產業布局方面,引導中藥材種植向道地優勢產區集聚,因地制宜、分區分類打造“渝東北三峽庫區”“渝東南武陵山區”“渝西丘陵山區”三個中藥材產業帶,不斷提升“渝十味”“大巴山藥谷”“武陵藥都”品牌影響力。

在提升中藥材產地初加工能力方面,引導中藥材主產區縣用好鄉村振興銜接資金,加快建設完善初加工基礎設施和引進成套設備;建設一批清潔、規范、安全、高效的現代化藥材加工和貯藏示范基地。鼓勵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和新型集體經濟組織聯合打造產地加工集群,實現中藥材產地初加工標準化發展。

AI+如何賦能中醫藥發展?市科技局副局長田盈介紹,我市將聚焦中醫藥產業融合創新發展,一體化推進關鍵技術攻關、創新平臺搭建、成果孵化轉化、創新主體培育等工作。

其中,聚焦道地優勢中藥材,著力在道地性特征表征、抗生素替代等方面攻克一批關鍵技術難題;支持開展人工智能驅動優質中藥材種質資源篩選、現代中藥創制、中醫臨床診療、中醫康養等,推動中醫藥生產更精智、用藥更精準、療效更精確。

比如,我市正在建立人工智能中藥篩選系統,構建中藥-靶點-疾病互作知識圖譜,建立中藥神經網絡藥效預測模型,助力開展中藥成分解析,優化和改良中藥配方。

關鍵詞:創新發展

開發一批“藥食同源”產品,打造一批具有重慶辨識度的“爆款”產品

市經濟信息委總工程師林耕介紹,聚焦現代中藥產業創新發展,將從“增品種、樹品牌、提質效”等方面為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其中,聚焦臨床用藥需求,將支持創新中藥研發成果轉化,推動已上市中成藥改良和經典名方傳承,引導企業挖掘停產和銷售量較小的上市中成藥的臨床價值,加大對具有臨床優勢品種的推廣力度。

圍繞“中醫藥+”產業,將鼓勵企業以“渝十味”等渝產道地中藥材為原料加快保健食品、功能食品、特醫食品的研發及應用,開發一批“藥食同源”產品,打造一批具有重慶辨識度的“爆款”產品。

在支持老字號傳承發展方面,將以產品臨床價值、市場價值的提升帶動老字號品牌價值提升,提高“渝產中藥”的國際影響力;加快建設中藥行業“產業大腦”,推動全產業鏈數據協同,支持國藥太極等行業龍頭企業建設一批“未來工廠”。

市藥監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力表示,建立健全中藥標準管理制度,體現我市特色的毛黃堇、川紅芪、川黃芩等中藥材,以及熟三七、鱉血柴胡、七葉蓮等中藥飲片的相關標準已經制定發布。

《重慶市中藥材標準》《重慶市中藥飲片炮制規范》共收載中藥材138個和中藥飲片301個,填補了重慶市地方中藥材標準空白。

關鍵詞:中藥制劑

到2027年,力爭實現1—2個醫療機構中藥制劑轉化為中藥新藥

趙勇介紹,截至2024年底,全市取得批號的醫療機構中藥制劑共計251個,其中注冊品種100個、傳統中藥制劑備案品種151個。近兩年,全市共新增備案品種14個。下一步,將推動全市醫療機構中藥制劑高質量發展。

一是強化政策制度供給。2025年,市衛生健康委將聯合醫保、藥監等部門拿出務實舉措,進一步優化注冊備案、調劑使用程序,推動新品研發和全市應用,力爭實現全年新增備案數量達到10個以上、產值增加20%以上。

二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實施醫療機構中藥制劑人才梯隊培育項目,加快培育組建一支由臨床醫生、藥學人員、科研人員、企業人員等組成的多學科、多領域交叉的醫療機構中藥制劑研發團隊。

三是搭建“產學研醫”合作平臺。組織醫療機構與企業、科研院所進行專項對接,圍繞臨床重點學科和優勢專科,針對臨床用藥需求、經典名方挖掘等開展有針對性的制劑研發。同時,鼓勵醫療機構在做好知識產權保護的基礎上,就協定處方及人用經驗收集等與企業開展早期合作,提高中藥制劑向新藥轉化的成功率,到2027年,力爭實現1—2個醫療機構中藥制劑轉化為中藥新藥。

四是強化示范引領。打造重點品種,深度挖掘活血貼膏、濟生烏梅片等10個首批優勢醫療機構中藥制劑發展潛力。對市中醫院、市中醫骨科醫院等基礎好、有特色、積極性高的醫療機構,在政策、項目、資金等方面給予扶持,助力其打造成為制劑示范醫院。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李珩 李周芳

數讀·重慶中醫藥產業>>>

發展成效

中藥材

●2024年,全市中藥材產量107.5萬噸,同比增長2.3%

●種植業產值124億元,同比增長7.2%

●黃連、青蒿等多個品種產量位居全國前列

中藥制劑

●截至2024年底,全市取得批號的醫療機構中藥制劑共251個

●近兩年新增備案品種14個

發展目標

打造立足西部、輻射全國、面向世界、具有重慶辨識度的現代中醫藥產業集聚區和全球知名中醫藥文旅康養目的地

到2027年

●培育營收規模達100億元的領軍企業1家、50億元企業2家

●打造2個百億級、4個50億級產業集群

●培育產值10億元中成藥大品種5個、超1億元大品種40個

●省部級及以上中醫藥科研平臺達45個

●研發中藥創新藥1—2個

(記者李珩、李周芳整理)

責任編輯:張春梅

嫩草影院永久在线一二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