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第一會|落實“新春第一會”精神 區縣部門在行動-華龍網

新春第一會|落實“新春第一會”精神 區縣部門在行動

2025-02-10 10:58:56 來源: 新重慶-重慶日報

市檢察院

以法治之力

服務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

連日來,市檢察院召開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專題學習會,分院、基層院檢察長述職述廉會,深入傳達學習貫徹市委“新春第一會”精神。

會議強調,全市檢察機關要持續推進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檢察實踐,堅持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為法治擔當、為重慶添彩,拿出新狀態、干出新業績,以法治之力服務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要依法全面履職,服務大局要有新成效,充分發揮檢察職能,著力維護社會安全穩定、保障高質量發展、服務民生福祉,積極助力現代化新重慶建設。要聚焦主責主業,法律監督要有新作為,持續推動“四大檢察”全面協調充分發展,持續做實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持續優化檢察系統“三個管理”。要全面從嚴治檢,作風建設要有新氣象,各級院黨組要切實履行政治責任,落實“一崗雙責”,帶頭擔當實干、做到清正廉潔。

大渡口

奮勇爭先爭創一流

努力在推動都市型鄉村振興中走在前列

近日,大渡口區召開區委農村工作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2025年第一次全體會議提出,努力在推動都市型鄉村振興中走在前列。

會議提出,布局建設“糧油-芍藥”生產、藍莓優新品種試驗示范、生態種養循環示范“三大基地”,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大力發展重慶小面、調味品、火鍋食材等產業,引育一批食品及農產品加工鏈主企業,持續辦好重慶小面文化節;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打響“金鰲田園”“中梁康養”品牌,常態舉辦“農耕文化節”等節慶活動,培育科普研學、體育競技等新業態,推進農文旅體融合發展;要深入推動城鄉融合協同共進,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抓好強村富民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完善農村產權制度、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機制、鄉村人才引育機制、支持鄉村振興的投融資機制,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九龍坡

圍繞“1167”總體發展思路

抓好2025年各項工作實現“十四五”圓滿收官

近日,九龍坡召開區委常委會,提出要圍繞“1167”總體發展思路,抓好今年各項工作,奮力實現“十四五”圓滿收官。

第一個“1”即緊扣“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總綱領總遵循,在全市做實“兩大定位”、發揮“三個作用”、建設“六個區”中勇挑重擔、走在前列。第二個“1”即立足“東西一體化、全域現代化”大美九龍坡發展定位,向西挺進、整體躍升,實現黨建統領進一步全面加強,以樞紐港產業園九龍新城為重點的新一輪開發建設格局全面拉開,全域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全面增強。

“6”即“兩區兩城兩地”奮斗目標:建設經濟強區,推動實現經濟規模穩步擴大、經濟結構穩步調優、經濟質效穩步提升;建設開放大區,持續提升“1+8”開放平臺體系能級;建設改革創新引領地,以數字重慶建設為引領,打造更多標志性改革成果等。

“7”則是滾動抓好建設重慶樞紐港產業園九龍新城,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411”科技創新布局,推進城市現代化治理“十大行動”,建設“九治一體、九龍九美”美麗九龍坡,構建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全力抓好營商環境建設和招商引資等7件大事。

南岸

放大春晚長尾效應

策劃實施一批商貿文旅促消費活動

近日,南岸區委常委會舉行擴大會議,提出要放大春晚長尾效應,做靚“春晚@南岸”IP,策劃實施一批商貿、文旅促消費活動,將“春晚流量”持續轉化為“消費增量”。

針對央視蛇年春晚重慶分會場主舞臺后續開放,會議強調,要做好復盤總結工作,進一步暢通指揮體系,加強部門協同聯動,強化干部擔當作為,持續提升交通、水電氣訊等服務保障水平,確保后續開放工作安全有序。同時要放大春晚長尾效應,做靚“春晚@南岸”IP,策劃實施一批商貿、文旅促消費活動,推出一批迎春精品旅游線路和爆款旅游產品,做好重馬籌備相關工作,吸引更多游客“看重慶·來南岸”,將“春晚流量”持續轉化為“消費增量”,全力推動消費提振升級,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核心區。

會議還提出要力爭“開門紅”,聚焦實物工作量抓經濟運行調度,全力支持重點企業搶訂單、拓市場,圍繞“新開工、在建、完工”三張清單,抓早抓緊重大項目建設,加快優化全區招商引資工作機制,在招大引強上下更大功夫,做好“十五五”規劃編制前期工作,提高規劃前瞻性、科學性、可行性。

長壽

以改革創新為主引擎

加快構建“產業大腦+未來工廠”新模式

近日,長壽區舉辦抓項目促投資集中簽約暨一季度開門紅動員部署會,會議傳達了全市“新春第一會”會議精神,17個重大項目現場簽約落地。

會議要求,長壽區將錨定建設現代化渝東新城、世界一流化工產業集聚區、重慶數據要素產業集聚區等目標任務,以改革創新為主引擎,深度融入全市“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和“416”科技創新布局中,全力以赴實現一季度開好局、起好步。

會議指出,長壽區將加快構建“產業大腦+未來工廠”新模式,推動重慶市先進材料、智能制造產教聯合體實體化運行,加速建設“1661化學谷”,中國(重慶)天然氣化工新材料研究院中試熟化基地等一批科技創新載體;聚焦“大新鏈智群”抓好招商引資“先棋手”,圍繞主導產業開展體系化、系統化集群招商,一季度簽約引進10億元級以上項目3個,力爭合同引資總額達150億元以上、完成全年目標30%以上,切實把方案變成清單,把清單變成成績單,為全市發展大局作出大區貢獻。

南川

大力推動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

加快建設渝東生態新城

2月8日,南川區召開文化旅游發展大會,提出以“第一力度”打造文旅康養重要增長極,深度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全力打造重慶文旅特色品牌、康養首選之地,加快建設渝東生態新城。

會議提出,要實施“1338”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戰略,錨定發展質效邁入全市“第一方陣”目標,聚焦金佛山、山王坪、大金佛山178環山趣駕“3個重點支撐”,促進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3鏈齊升”,實施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文旅康養業態產品優化、文旅融合發展質效促進、文旅基礎配套設施優化、旅游城市靚麗形象打造、文旅服務質量品質提升、文旅宣傳營銷品牌培塑“8項行動”,系統推進高質量文旅經濟、高水平文旅供給、高品質文旅體驗、高效能文旅治理,加快打造文化旅游強區。

力爭到2027年,南川文化旅游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10%以上,占GDP比重均突破5%。

綦江

圍繞產業升級、城市提質和“土特產”三個方面

書寫綦江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2月8日,綦江區召開奮力奪取一季度“開門紅”暨鎮街黨(工)委書記和部門“一把手”2025年第一次季度例會。會議強調,要做好產業升級、城市提質和“土特產”三篇大文章,書寫綦江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會議指出,綦江要錨定目標不動搖,圍繞“八張報表”“八張問題清單”進位目標形成工作體系,一抓到底、一體推進;要全力以赴抓招商,建立全流程協同招商機制,緊盯重點項目全鏈條跟進,強化全生命周期服務;要千方百計抓調度,抓項目穩投資,抓消費激活力,抓政策促發展;要聚焦重點抓改革,不斷打造具有綦江辨識度的改革成果;要用心用情抓民生,推動教育優質資源示范引領和輻射擴展,加快推進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建設,補齊城市功能短板,做實做強農業主導產業,推動居民收入可持續性增加。

大足

強化“五大思維”“八項本領”“七種能力”

推動現代化新大足建設再上新臺階

近日,大足召開2024年度鎮街黨(工)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暨“一把手”亮曬比拼會議,提出各級各部門要加快細化實化今年工作,高質量抓好節后復工復產,高效率抓好項目開工建設,高水平舉辦好文旅活動,推動現代化新大足建設再上新臺階。

會議提出,過去一年,全區交出了一份“難中求成、干中有為、穩中有進”的發展答卷。接下來,各鎮街、部門“一把手”要肩負起總攬全局、協調上下的重要責任,樹立“五大思維”、增強“八項本領”、提升“七種能力”,強化理論武裝、提升工作能力,堅持把準角色、當好班長,堅持創新方法、提升效率,堅持優化作風、真抓實干,堅持團結協作、凝聚合力,堅持嚴于律己、守牢底線,推動發展理念、思維方式、工作方法現代化,更好地把方向、抓大事、謀全局,當好黨建統領發展的合格“一把手”,帶動各級黨組織領導力組織力持續提升。

梁平

堅持目標聚焦、資源集聚、力量集中

打造川渝東北邊際地區現代化建設先行區

近日,梁平區召開2025年“拼經濟、抓落實、講質效”目標晾曬比拼大會,提出要堅持目標聚焦、資源集聚、力量集中,以實干實績實效交出梁平全力打造“川渝東北邊際地區現代化建設先行區”高分答卷。

會議對全區33個鄉鎮(街道)、66家部門單位提交的99份目標體系報告進行評審打分,與年底績效評價、干部“畫像”和單位的工作評價掛鉤,確保實現全區提出的2025年全力打造“15441”總體框架以及“7、12、12、6”的主要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

會議提出要完善區級目標和各單位目標之間的對應關系,實現區級目標與部門、鄉鎮(街道)目標的有機統一;要細化評價各單位目標體系,做好目標任務分解,構建工作閉環落實機制,真正把目標藍圖細化為施工圖、任務書、時間表,把任務落實到具體崗位、具體人;要健全完善“月總結雙月調度季晾曬”、推進情況動態報告、資源科學配置等機制;要發揮數字重慶建設和改革創新的賦能作用,扎實做好平安穩定防風險工作,更好保障年度目標實現。

城口

依山就勢發展山地特色高效農業

全力打造城鄉融合鄉村振興示范區

近日,城口縣召開縣委農村工作會議,緊扣打造城鄉融合鄉村振興示范區目標,為加快建設山區強縣富民現代化提供堅實支撐。

會議提出,要提升脫貧攻堅成果“鞏固力”,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把脫貧攻堅成果鞏固好、拓展好;要提升糧食安全“管控力”,持續增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要提升鄉村產業“競爭力”,依山就勢發展山地特色高效農業;要提升鄉村建設“生命力”,推動城鄉教育、城鄉醫療、城鄉養老協同發展;要提升鄉村治理“保障力”,不斷提高鄉村善治水平;要提升農村改革“驅動力”,激發鄉村發展動力活力;要提升市場主體“帶動力”,增強農村發展的底氣和韌性,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

(本欄稿件由記者張莎、周傳勇、羅蕓、劉翰書、左黎韻、陳維燈、彭瑜采寫)

責任編輯:譚周

嫩草影院永久在线一二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