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第1眼》六區一高地 擘畫新重慶 | “人與青山兩不負”的縉云答卷-華龍網

《重慶第1眼》六區一高地 擘畫新重慶 | “人與青山兩不負”的縉云答卷

2025-02-12 11:11:24 來源: 重慶廣電-第1眼TV

六區一高地,擘畫新重慶。美麗中國建設先行區是“六區一高地”建設體系構架的重點內容之一,也是重慶在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上實現新作為的重要承載。

今日聚焦,我們將跟隨第1眼TV記者的鏡頭,深度走訪北碚縉云山,看新重慶聚力打造美麗中國建設先行區的新實踐。

在縉云山上的白云竹海,幾棟小樓正在抓緊施工。按照計劃,嶄新的餐飲+民宿將在今年“五一”前全部開張。這里是登頂縉云山的必經之地,在2000年前后,曾是著名的農家樂一條街。

早些年,縉云山上的農家樂經營粗放,多些地盤就能多些收入。慢慢地,有村民開始私搭亂建、侵蝕林地。從這張照片,可以一窺當時的情況。圖片中的這兩棟建筑都是侵占林地而建。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對縉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違建突出問題作出重要批示。重慶第一時間啟動了為期三年的“鐵腕治山”。

三年間,縉云山累計拆除各類建筑物和構筑物62萬平方米,覆土復耕復綠48.1萬平方米,引導核心區和緩沖區203戶、520名居民全部搬出自然保護區。

重慶人對縉云山有著特殊的感情。她是重慶中心城區的生態“寶貝”:森林覆蓋率達到98.6%,空氣負氧離子平均濃度每立方厘米超過1200個,保存著全球同緯度地區最為完好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和植物基因庫。

過去,縉云山居民為求發展,私搭亂建,農家樂無序發展“蠶食”林地,生活污水、廚余垃圾未經處理直接傾倒等等,給美麗的縉云山留下了一道道生態傷疤。老話說,靠山吃山;但山并非無盡之源,這樣的“吃”法,長此以往,勢必把山“吃”空。痛定思痛后的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攻堅戰,成效顯著。一個最直觀的變化,是更多物種的回歸與發現。不僅頻頻發現縉云脆蛇蜥、縉云掌突蟾、縉云三窩蛛等“新物種”,暗褐彩蝠、小靈貓也重現縉云山。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植物資源比1999年開展保護區植物調查時還增加了441種。

縉云山綜合整治的“前半篇文章”,讓生態變好了。在人不負青山之后,如何讓青山不負人,成為“后半篇文章”的題眼。

2023年前后,北碚區有關部門進行多番調研,摸清發展現狀和村民需求,再橫向比對國內成功案例,當年9月,與致力于鄉村建設實踐的王求安建筑設計團隊攜手,啟動縉云山民宿集群改造計劃。

這是去年2月,縉云村召開的一場村民大會。自改造計劃啟動以來,這樣的村民大會已經開過很多次。主講者既包括北碚各相關部門負責人,也包括受邀駐村的設計團隊。改造,不是簡單的建筑外立面刷新,而是要滿足生態保護、村民生活、產業發展的多重需求,深入村民家中進行全面改造。

縱觀國內民宿集群改造的成功案例,大致分為兩類。一是引入社會資本,但這一般需要村民搬出自己的家,相當于土地流轉,不符合縉云山村民自住自營的實際。另一種是政府出資,對村容村貌統一規劃建設,這對地方財力有相當高的要求。因地制宜,縉云山民宿集群改造的關鍵詞,定格在“以村民為主體的鄉村建設”。

由北碚區政府整體承擔480萬設計費,請設計團隊駐村,為自愿參與改造的村民提供免費設計,在生態保護的前提下,以品質換空間,解決“怎么改”的問題。設計驗收后,再由村民自籌資金建設裝修。市場的歸市場,政府的歸政府,以有限資金和有效政策撬動內生動力。

村民劉武是首批報名參與改造計劃的11戶村民之一。劉武經營農家樂已有20年,曾五次花錢自己改造農家樂。這一次,讓他下定決心的關鍵,不僅有政府提供的免費設計,還有政府出臺的貸款貼息政策。

劉武說,憑我們自己貸不到那么多,貸款有50萬是免息三年,另外貸的款是低息。北碚區澄江鎮縉云村村黨支部書記陳貞表示,這50萬的利息,是由區政府來幫老百姓進行承擔的。

在免費設計、貸款貼息、基礎設施完善、經營培訓、營銷引流等系列配套政策支持下,2024年7月,劉武家的縉閑居完成改造,率先開門營業。從農家樂進化為新民宿,縉閑居開業首日就實現了滿客,當天收入近萬元。目睹了縉閑居的改變,更加的村民報名加入了第二批改造計劃。目前,山上20余家正在加緊改造。今年年底,預計近80戶農家樂全部完成升級。

煥新的民宿,吸引來的不僅是八方游客,還有一個特別的群體。

95后的劉豪,是村民劉武的兒子??N閑居開業之后,劉豪接過父母的棒,承擔起打理的責任,打理的既是自己的家,也是一家三口的營生。劉豪說,想弄成那種寵物友好的民宿,滿院子都是小貓在跑。

走訪中,讓記者感觸最深的,不是一棟棟漂亮干凈的房子,而是一個個像劉豪這樣從打工人轉換成主理人的“縉二代”。這些年輕人,見證了自家房子從農家樂到民宿的升級,也正在感受綠水青山帶來的美好生活愿景。

縉云山綜合提升后半篇文章的關鍵詞是什么?在記者看來,是“人的現代化”。“人的現代化”,體現在村民生活品質的提升上,體現在鄉村治理觀念的改善上,更體現在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里。

北碚區北溫泉街道人民村村民封運菊說,生活品質各方面都提高,有些夢想,希望個人努力去實現。

北碚區文旅委主任胡一珊告訴記者,一位五十多歲的村民經常晚上發信息說,胡主任你看我這個插花怎么樣?鄉村的改變是一個長期主義的事情。

北京安哲建筑設計事務所創始人、主持建筑師王求安則表示,這個生態價值變現是以村民為主體的,村民自己的財力、活力都會被激發出來。其實這能給國內很多跟縉云山類似的現象級的問題,一個解決方案。這樣的鄉村振興,它是可持續的。

既不能走“守著綠水青山苦熬”的窮路,也不走“以犧牲生態環境換取一時經濟增長”的歪路。在綠色之中求發展,現在的縉云山,已有32個文旅康養和田園綜合產業項目落地,激活了1400畝甜茶園、青梅、糖梨等產業,實現縉云山片區村集體經濟收入1300多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長達9.5%?!洞蛟焐鷳B環境治理現代化縉云山樣板》,躋身“中國改革2024年度案例”,成為全市生態文明建設的典型代表。

在重慶市綜合經濟研究院技術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李權 看來,重慶正加快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總結和推廣縉云山“兩山”轉化的實踐經驗,意義重大。首先,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突出解決好人民群眾關心的環境問題,持續改善城鄉人居環境,為打造全市域整體大美風貌奠定基礎。其次,要繼續堅持整體保護和系統治理思維,深入實施“九治”工程,強化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持續夯實綠色發展的生態本底。第三,要強化綠色低碳發展制度創新,發揮好政府引導作用,積極撬動市場資源,深入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體制機制改革,著力突破綠色低碳發展的關鍵環節,不斷激發綠色低碳發展活力。

縉云山,是美麗重慶最鮮明的生態符號之一。這里的“生態”,在我理解,不僅是自然生態,更是鄉村文明的好生態、社會治理的新生態。在這樣的生態里,幸福可感知,發展可持續。在現代化新重慶建設縱深推進的關鍵之年,我們相信,還將有更多這樣的生態好文章,被書寫在“六區一高地”的新藍圖上。

(重慶廣電-第1眼TV 吳春春 吳靜 張月藐 尹力 丁琳 袁媛 陳力 綜合報道)

責任編輯:李遠山

嫩草影院永久在线一二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