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耀亮相總臺元宵晚會 巫山三峽皮影有何魅力?
2025-02-12 21:38:58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記者 李燊 姜力菘 通訊員 魯作炳)“總臺元宵晚會展示的皮影戲道具是我在大年初十,接到縣里通知后趕緊送出去的?!蔽咨饺龒{皮影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何仕紅接受記者采訪非常興奮和自豪。
2025年元宵之夜,重慶元素再次閃耀總臺熒屏,登上2025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元宵晚會的璀璨舞臺。其中,巫山三峽皮影以其濃郁的地方特色和獨特的藝術魅力而廣受關注。
巫山三峽皮影有何獨特魅力?在守護和傳承這一古老的非遺技藝過程中,又有哪些動人故事?第1眼TV-華龍網記者專訪了巫山縣文化館館長楊曦和巫山三峽皮影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何仕紅,探尋這項千年光影藝術的來龍去脈。

千年回響
巫山皮影的歷史淵源
巫山,地處長江三峽腹地,自古便是巴楚文化交融之地。早在先秦時期,皮影戲便隨移民傳入三峽地區,成為巫山先民勞作之余的精神寄托。
據考證,三峽皮影戲起源于北宋,以巫山騾坪鎮為中心,逐漸發展為集民間剪紙、戲曲、音樂于一體的綜合藝術形式。影人以牛皮雕刻而成,題材多取自《楊家將》《薛仁貴征西》等歷史故事,承載著忠勇、俠義的精神內核。明清時期,皮影戲在三峽沿岸的茶館、廟會上盛行,成為“流動的民間史書”。
作為一種擁有上千年歷史的傳統地方戲劇,三峽皮影已被正式認定為重慶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三峽皮影的制作以其細膩的鏤刻技藝、靈動的關節設計,將角色神韻刻畫得栩栩如生。此次亮相總臺元宵晚會的哪吒、敖丙、龍王、李靖等角色,取材于家喻戶曉的《封神演義》神話故事,廣受大眾喜愛。”巫山縣文化館館長楊曦介紹道。

何仕紅是巫山三峽皮影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他回憶道:“老一輩常說,‘皮影是窮人的戲臺’,一盞燈、一塊布,就能演盡人間悲歡?!比欢?,隨著現代影視技術的普及,皮影戲觀眾銳減,演出市場凋零,傳承一度陷入困境。
方寸之間
光影藝術的獨特魅力
巫山三峽皮影的獨特之處,在于其“以簡馭繁”的藝術語言。
影人造型古樸粗獷,線條流暢如三峽山水,關節處以細線串聯,可靈活做出行走、打斗等動作。表演時,藝人需同時操控影人動作、方言唱腔與樂器伴奏,形成“一口敘說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兵”的震撼效果。
何仕紅所在的“紅惠同興班”,至今保留著傳統表演形式:三人分工明確,一人執影、一人奏樂、一人唱詞。唱腔融入巫山方言的抑揚頓挫,伴奏以二胡、嗩吶、鑼鼓為主,質樸中透著滄桑。
在傳承之中加以創新,才能讓巫山三峽皮永葆旺盛生命力。何仕紅曾改編《長生草》選段,將楊家將的忠勇與三峽纖夫的堅韌精神結合,賦予劇目新的時代意義。
“這次被選中送去元宵晚會的,就是我們吸收消化傳統戲劇劇目和《封神演義》等,創新編排《哪吒鬧?!匪褂玫牡谰??!焙问思t說,也許正因為不斷創新,才讓巫山三峽皮影被更多人看見。
巫山三峽皮影的制作工藝極為復雜,匠心獨運。據了解,三峽皮影的制作包括選皮、制皮、繪畫、雕刻及上色等多個精細步驟,整個過程耗時長達一年以上,體現了匠人們卓越的手工技藝和對藝術的執著追求。每一件作品都凝聚著藝人的心血,不僅是一件藝術品,更是歷史文化的載體。
何仕紅珍藏有一套百年皮影,到如今仍色澤鮮艷,他說:“每一刀都是與歷史的對話?!?/p>
薪火相傳
非遺傳承的現代突圍
面對傳承危機,巫山三峽皮影的守護者們展開了一場“與時間的賽跑”。2006年,巫山縣啟動非遺普查,編撰《巫山民間舞蹈集》《三峽皮影》等文獻,將皮影戲納入中小學美育課程。何仕紅帶領團隊下鄉演出,年均表演60余場,并走進高校傳授技藝。
國家政策的扶持成為關鍵轉折,2021年,《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出臺后,巫山皮影獲得更多演出機會。何仕紅感慨:“現在每年演出至少有四五十場,以前年輕人覺得學皮影沒出路,現在有了舞臺,他們愿意回來了?!?/p>
如今,巫山博物館常設皮影展演區,游客可體驗操縱影人、制作皮影。

巫山是旅游大縣,非遺與文旅的深度融合,為巫山三峽皮影開辟了新天地。巫山推出皮影文創產品,如微型影人書簽、皮影動畫短視頻,年銷售額超百萬元。
“巫山三峽皮影首登總臺元宵晚會的舞臺,不僅是對這一古老藝術形式的認可與推廣,也標志著傳統藝術從鄉土走向大眾視野。千年皮影不再是‘博物館里的記憶’,而是以動態的、故事化的形式融合于當代審美?!蔽咨娇h文化館館長楊曦對此表示深受鼓舞。
從瀕臨失傳到重煥生機,巫山三峽皮影的復興之路,是中國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大力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一個縮影。巫山三峽皮影在元宵夜的精彩亮相,讓千年巴渝的歷史回響,在現代文明的擁抱中續寫新的華章。
責任編輯:劉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