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故事 | 我的奶奶有點“怪”-華龍網

百姓故事 | 我的奶奶有點“怪”

2025-02-17 06:00:01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830
記者手記

理想、希望、信仰、追求美好的憧憬,這些東西比什么都更有力量。

DSC_9105

2月初的長壽區洪湖鎮浸在料峭寒意里,當地鎮政府的院子里有一棵不算高大的檸檬樹,由于過了果實成熟期,只有幾顆蔫巴的檸檬掛在樹上。

9歲的彭鈺軒在這座小鎮長大,之前家中出了變故,媽媽需要一個人撫養他和姐姐兩人,十分辛苦。直到有天,媽媽說一個叫葉素芬的奶奶愿意資助他和姐姐。隨著和葉奶奶的相處,彭鈺軒心中的困惑也越來越大。

 奶奶為什么愿意資助他和姐姐?為什么有那么多的叔叔阿姨叫奶奶為葉媽媽?為什么葉奶奶總能收到那么多的感謝信?為什么看完信的奶奶,總是突然就紅了眼眶。

 直到有天,葉奶奶坐在了洪湖鎮鎮政府的檸檬樹下,細細講起了她漫長卻給山區人民帶來無限希望的61年。彭鈺軒才慢慢解開了心中的困惑,那些曾經在他看來很奇怪的事,也終于有了答案。

 “小時候家里沒錢,輟學后我就去學了裁縫,并給自己立下‘行規’,給10歲以下的小孩做衣服不收費,一做,就是17年?!?/span>

“后來我兼職當了代課老師,有貧困的孩子付不起學費我就去解決,家長不同意讀書我也去談,我在的那7年,沒有一名學生輟學回家?!?/span>

“再后來我被選為了村黨支部書記,那些年,我帶領村民創辦了127家鄉辦企業?!?/span>

……

2005年,退休后的葉素芬成立了洪湖鎮愛心傳遞隊,并在2013年,又成功組建起一支146人的“五老志愿者”團隊,無數貧困孩子借此完成了繼續學業的夢想。

“我沒讀過很多書,但我知道,讀書有用。所以只要他們能讀,愿意讀,我就愿意去幫助,讓他們未來人生多一個選擇和希望?!比~素芬說,去年初,那些被她幫助過的孩子辦了場聚會,紀念她愛心幫扶60年?!斑@么多年,我從葉大姐,到葉媽媽,再到葉奶奶,干的其實都是很小的事,但那天看著大家都熱熱鬧鬧的,就覺得很滿足。我相信,這些年,我沒有白費?!?/span>

DSC_9348

“我要做的,

是給他們多一個選擇”

1946年7月,葉素芬出生在長壽區洪湖鎮蘆池村。由于母親重病,父親早逝,葉素芬由周邊熱情善良的鄰居幫扶長大?!澳菚河朽従咏o了我一把胡豆,我開心了特別久,覺得大家都對我太好了。所以我總說我是吃‘百家飯’,穿‘千家衣’長大的?!?/p>

那幾年,鄰居們用自己的善意在幼小的葉素芬心里埋下了一顆助人為樂的種子。

1959年,因家貧,葉素芬便輟學在家,但生性好強的她很快便拜師學起了裁縫,并憑著吃苦耐勞的勁兒,3年后便出師獨立當起了裁縫。

由于村里裁縫少,葉素芬的技藝又精湛,鄰里幾個村的村民便都來找葉素芬打衣服。來的人多了,葉素芬也發現了不對勁,“那會我就發現,很多年幼的小姑娘,好幾年都沒得新衣服,她們年齡小又長得快,衣服都不大合身,讓我想起了小時候的自己,所以當下我就決定,給10歲以下的小孩做衣服我都不收費?!?/p>

DSC_9272

17年,寒來暑往,洪湖鎮好幾個村的孩子就穿著葉素芬免費做的衣服長大了。

其實,葉素芬給村里孩子們帶來的,并不只是免費的新衣服。

由于蘆池村村小地勢偏遠,師資力量匱乏。1967年,葉素芬被村長請去學校當代課老師,負責低年級兩個班學生的教學,約130多名學生。為了村里的孩子,葉素芬沒有過多猶豫,便立即答應了村長。“我文化水平不高,就求助了我的丈夫,他晚上給我講課,白天我就把知識教給學生?!蹦菚?,她白天要忙著代課、做裁縫打衣服,晚上還要學習新知識,每天都忙得團團轉,卻甘之如飴。

成為老師后不久,葉素芬又心軟了。

“那個年代家家戶戶都不富裕,一個班上基本上有一半都是貧困生,他們每天從家里趕來上學,連雙鞋都沒有。山路不平整,走遠了,一雙腳便全是傷?!比~素芬說,就是這樣辛苦,也沒人愿意放棄讀書,對知識的渴求映在每個人的臉上。

DSC_9197

但因貧困而輟學總是不可避免。消息最先傳來的,是班上的周能慶?!八刻於紒淼锰貏e早,坐在墻壁邊上學習,我就去問為什么,他說每天放學回去都要干農活,干完就是晚上了,家里點不起煤油燈,看不見字,就只有早點來做作業?!比~素芬聽完心里滿是心疼,想著這怎么行呢,過了幾天,便拎著兩斤煤油,帶著火柴和兩斤鹽到了周能慶家。

到了周能慶家里后,其父親便告訴葉素芬,自己也不打算讓周能慶再讀了,家里7個孩子,沒錢繳學費,而且在他看來,讀書是沒有用的。

“讀書怎么可能沒用!一個人只要受過教育,就有可能改變自己的命運,我們不能讓他連選擇的機會都沒有,而且,山里的孩子不可能一直在大山?!比~素芬承諾,她來解決孩子的學費,但讓周能慶繼續上學。

DSC_9174

周父妥協了。

隨后,葉素芬積極爭取政府幫助,每年給50余名低年級特困生免了一半學費,同時利用空余時間給別人“打衣服”賺錢,她負責交另一半學費。

連續7年,葉素芬每年都給50多名孩子繳納一半的學費,在她的努力下,7年時間沒有一名學生輟學回家。

“那127家鄉辦企業,

就是我的承諾”

1980年,深得村民人心的葉素芬被選為蘆池村黨支部書記。

那年的蘆池村,鄉親們買化肥靠貸款,孩子們交學費靠賣糧,全村上下看不到一間磚瓦房。為了挑起這個更重的擔子,葉素芬告別了代課教師和裁縫工作,專心改變村里貧困的面貌。恰在當時,多地鼓勵開辦茶廠,葉素芬思考可行性后,便帶頭創辦了鄉里有史以來第一個企業:茶廠。

一窮二白的鄉村,拿什么開辦茶廠?葉素芬的答案是靠吃苦和好學。

在村里的支持下,葉素芬帶領300余名村民上山開荒,吃的是白飯下咸菜,喝的是山泉水,住的是草棚房,臉上、手上都脫了皮。茶廠開始運行后,葉素芬又四處拜師學藝,白天干活,晚上看書,專研種茶、采茶、制茶全套工藝,在她的帶動下,三年后茶廠開始盈利,并在接下來十年的時間里翻倍盈利。

DSC_9132

零的突破帶來了質的飛躍,緊接著葉素芬又帶領村民創辦煤廠、織襪廠等127家鄉辦企業,168人第一次甩掉鋤頭鐮刀,當起了工人。三年累計實現產值101.43萬元,全村三分之一的農戶蓋了新房、新修了學校、修建供水站、電燈線路全部更新……

葉素芬要改變村里現狀的承諾,實現了。

“我從1964年認識她,她就一直是這樣,干什么都充滿干勁,人能吃苦又樂觀,好像什么事情到她手里都能做好?!毙齑禾m是蘆池村的村民,在她看來,葉素芬不僅能做到別人難以做到的,也能看到一些別人難以發現的。

DSC_9089

1991年,葉素芬無意間調解了一起家庭糾紛,起因是男方嫌棄女方沒有收入。葉素芬意識到,農村婦女急需增加收入來源。于是,她自費邀請城里的音樂老師到村里開免費培訓班,組織了82個村民(女性占大部分),成立了4支樂隊,并且幫他們購置了音樂器材。在那個精神生活匱乏的年代,樂隊生意在周邊區縣異?;鸨?,當年就讓每個隊員的年收入達到了3萬元。

“那會我的第一想法是,能不能給女同志找條出路。然后我發現只有讓她們干事業,婦女有了事業,就不用依附他人,家庭地位平等了,矛盾也少了?!比~素芬說,一份工作,有時候就是農村婦女改變命運的機會,她愿意給大家提供這個機會。

DSC_9417

“那些接受過幫助的人又來幫助別人,

就像曾經的我一樣”

2005年,退休后的葉素芬成立了洪湖鎮愛心傳遞隊,這個隊伍主要負責宣傳和捐錢捐物。由于葉素芬在群眾間有極高的威望,蘆池村全村30名女黨員全部加入隊伍,她們輪流照顧5個五保戶,撫養6名孤兒長大成才,葉素芬一個人承擔了這些人所有的生活費用。

如今,這個隊伍已經發展到了800多個隊員,其中的大部分都是曾經受過葉素芬幫助的學生和村民。

2013 年,閑不住的葉素芬又組建起一支146人的“五老志愿者”團隊,成員匯聚了老黨員、老教師、老干部、老退役軍人與老先進等各界愛心人士。隊伍主要由一老帶一小,對留守兒童、孤兒進行幫助和照拂。

DSC_9066

此外,洪湖鎮愛心傳遞隊和“五老志愿者”團隊與長壽區各中學、長壽區愛心幫扶協會等慈善機構建立緊密合作關系,整合各類資源,每年開展上百次豐富多彩的關愛活動。

“我們的幫扶,為的是扶貧、扶志。對于困難學生,我們有三類資金幫扶,一類是助學金,有困難又愿意學的孩子就能申請,一類是獎學金,高考600分以上的困難學生可以獲得,還有一類是慰問金,每次不少于200元人民幣?!痹谌~素芬的不懈努力下,兩個組織累計籌集資金 108.94萬元,成功實現助殘就業11人、轉化失足青少年23人、助孤助困60人,并精心培育出40名大學生。

DSC_9223

“那個差點被迫輟學的周能慶,后來當上了長壽一個中學的教導主任,還有被我幫助過的一個男孩叫黃廣能,也從輟學失業青年變成了現在的鄉村企業家,很多這樣的孩子,有時候就差這么一個機會,就能改變命運,所以在我能干得動,幫得動的時候我就愿意繼續干?!?/p>

葉素芬希望,每個孩子都可以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職業,去干最想干的事兒,去往最想去的地方。

第1眼TV-華龍網 唐雨/文 劉潤/圖、視頻 譚蘇菲/美編 鄭琬琰/編導 翟浩宇/后期 李易航/配音 林楠/主持

百姓故事banner

責任編輯:常涵笑

嫩草影院永久在线一二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