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江新區天宮殿榜樣④丨茶藝師舒小紅的“茶藝情緣”:致力傳播巴渝茶文化-華龍網

兩江新區天宮殿榜樣④丨茶藝師舒小紅的“茶藝情緣”:致力傳播巴渝茶文化

2025-02-19 12:36:04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開欄語:

在兩江新區天宮殿這片熱土上,從來不缺催人奮進的榜樣故事。他們,或扎根基層,用腳步丈量民情,用汗水澆灌希望;或勇立潮頭,用創新引領發展,用實干成就夢想;或默默奉獻,用愛心溫暖他人,用善舉點亮城市文明之光。即日起,第1眼TV-華龍網推出原創專欄兩江新區天宮殿榜樣,將筆觸和鏡頭對準第二屆“天宮殿榜樣”評選活動中涌現的12位人物,展現他們的精神風貌,進一步弘揚正能量。本期走進茶藝師舒小紅的“茶藝情緣”。

茶藝師的“茶藝情緣”:致力傳播巴渝茶文化
茶藝師的“茶藝情緣”:致力傳播巴渝茶文化

第1眼TV-華龍網訊(張穎綠蕎)薈香茗、聚雅士、傳茶道、賞茶藝。她“誤入”茶途,潛心研學;她與茶結緣,傳播茶藝;她以茶育人,共享芬芳。

侍茶師、茶藝師、評茶師、茶講師……37歲的舒小紅擁有眾多頭銜,但都圍繞著一個核心——“茶”,她的學業和職業都與茶葉息息相關,“人生如茶”一詞或許可以描述她。

舒小紅的學業與職業都與茶息息相關。第1眼TV-華龍網 張穎綠蕎 攝
舒小紅的學業與職業都與茶息息相關。第1眼TV-華龍網 張穎綠蕎 攝

“能夠從事茶藝事業,我是幸運的;能夠為巴渝茶文化發聲,做巴渝茶文化的傳承者、傳播者,我是幸福的。”記者在兩江新區天宮殿街道薈茗茶藝體驗館見到了正在品茶的舒小紅。

舒小紅在茶山采茶。受訪者供圖 第1眼TV-華龍網發
舒小紅在茶山采茶。受訪者供圖 第1眼TV-華龍網發

與茶結緣 潛心研究茶歷史

“和爺爺一起在黃桷樹下泡茶館、吃零食,是兒時對茶葉的記憶?!笔嫘〖t說,她覺得重慶人的“休閑基因”里自帶“茶葉成分”,也讓她自幼與茶結緣。

舒小紅畢業于華中農業大學茶學系,大學期間她全方位學習茶理論知識。談及為何選擇茶學專業,舒小紅笑著說自己是“誤入”茶途。

“我在2005年高考后,想選擇一所211大學,當時為了順利考入華中農業大學,特意選了一個比較冷門的專業,就是茶學。”舒小紅回憶說,沒想到這樣不經意的“小插曲”成為了讓自己熱愛并終身投入的“大緣分”。

舒小紅與學員因茶結緣,亦師亦友。受訪者供圖 第1眼TV-華龍網發
舒小紅與學員因茶結緣,亦師亦友。受訪者供圖 第1眼TV-華龍網發

她在畢業后進入《中國茶業年鑒》編輯部工作。工作期間,舒小紅走訪了中國各大名優茶產區,以及日本、斯里蘭卡、印度等重要茶葉產區,對茶有了更深認識。2009年,她拜“當代茶圣”吳覺農之子吳甲選為師,潛心研究巴渝茶文化。

舒小紅說,在潛心研究茶學的過程中,她發現自己的家鄉重慶與茶有著非常奇妙的一段淵源。

據《華陽國志》卷一《巴志》記載:“其果實之珍者:樹有荔枝,蔓有辛蒟,園有芳蒻、香茗、給客橙、葵?!毕丬春姹褐琛_@段文獻記載顯示,早在巴國時期,就已經有人工茶園培植的茶葉了。

在重慶首屆茶文化周上,舒小紅為外籍人士授課。受訪者供圖 第1眼TV-華龍網發
在重慶首屆茶文化周上,舒小紅為外籍人士授課。受訪者供圖 第1眼TV-華龍網發

舒小紅介紹說,在從事茶編輯工作期間,她在全國各地走訪,明顯感受到東南部的茶文化更為濃厚,所以她決定回到重慶,傳播巴渝茶文化。

2012年,舒小紅回到家鄉,先后創辦重慶薈茗茶業有限公司、重慶兩江新區薈茗職業培訓學校,2016年籌建舒小紅茶藝師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

“重慶茶就如重慶人一樣,率真而包容,巴渝茶歷史、茶文化值得被更多人了解?!彼f。

與茶相伴 全職傳播茶文化

喝茶、學茶、教茶……從事茶藝培訓工作就這樣徐徐展開。

“茶就像一座橋梁,連接著人與茶、人與人、人與自然,所以即使創業的挑戰很大,但依舊堅定著我走下去的信心?!笔嫘〖t介紹,一開始,通過開展茶文化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等茶文化講座,讓更多人知道重慶是茶文化起源地之一,由此逐漸積累了一些學員和茶客。

“數萬次執壺、數萬次注水、數萬次出湯、數萬次奉茶,讓我與茶,與學員們都有了更近距離。”舒小紅說,在創業這條路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觀察學員泡茶手勢、湯色等,并開展指導,她從未覺得疲憊,由此越走越順,學員也越來越多。

舒小紅進行茶藝培訓。受訪者供圖 第1眼TV-華龍網發
舒小紅進行茶藝培訓。受訪者供圖 第1眼TV-華龍網發

從2012年開始,舒小紅也帶著學員們在重慶、貴州、云南各地開展研學活動,讓學員從課堂走向實訓,走到戶外,去了解茶葉生長,體驗茶葉制作,逐漸感知茶文化。

如今,經過10余年發展,她至今已舉辦茶文化講座5000余場,培訓茶藝師3萬余名。有的學員通過技能培訓陶冶情操,豐富生活樂趣,有的學員通過學習茶藝技能,實現就業創業。

舒小紅說,如今能感受到重慶茶文化氛圍越來越濃厚,學習茶藝的人群也逐漸壯大。“很多學員他們不止想了解一杯茶作為飲品呈現,更想走進茶葉產區,走進茶葉工廠,去了解這片茶葉的成長環境,加工方式等?!?/p>

她坦言,學員的這些“正向反饋”都轉化為了她的“滿腔熱情”,讓她堅定地傳播茶文化。

除了在自己創立的培訓學校授課外,舒小紅還與重慶文化藝術職業學院、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開展合作,面向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專業學生開設茶藝課程,豐富學生職業技能,拓展學生更好就業。

與茶為友 不斷探索茶趣事

“從事茶藝工作能夠接觸到南來北往的各式人群,非常有趣。”舒小紅用“城市窗口”形容自己的茶藝體驗館,每天“南來北往”茶客,讓她洞見了各種趣事,也結識了各種緣分。

舒小紅的薈茗茶藝體驗館正對面即為重慶北站,是名副其實的“城市交通樞紐”。她的茶客有本地人,也有外地人,甚至外國人。

每一個平常的一天,舒小紅都傳播著茶藝知識,分享著茶藝故事。受訪者供圖 第1眼TV-華龍網發
每一個平常的一天,舒小紅都傳播著茶藝知識,分享著茶藝故事。受訪者供圖 第1眼TV-華龍網發

“尤其是入駐周邊酒店的外籍人士,只要他們經過體驗店門口,都會到店里來了解中國茶。”舒小紅說,有幾名馬來西亞的茶客,他們每次到重慶來,都會到店里來喝茶、買茶,然后再入住酒店,她也會為茶客們分享茶藝知識。

相比于培訓授課類講解茶學茶經,與茶客交流時,舒小紅更多會分享自己對茶的認識。

她將中國六大茶類刻畫為六位風格迥異的人物,每次都讓茶客們聽得入神。“紅茶香甜味醇,如同一位成熟溫婉的女性;綠茶細嫩如芽,如同一位懵懵懂懂的小女孩;烏龍茶香氣濃郁,如同一位蓬勃向上的青壯年;黃茶輕發酵,如同一位歸隱山林的隱士;黑茶外觀如黑,如同一位閱盡滄桑的老人;白茶清淡回甘,如同一位素顏少女?!?/p>

在舒小紅的茶藝體驗館,無論品哪種茶,都是用蓋碗。

“蓋為天、托為地、碗為人,上有蓋、中有碗、下有托?!彼f,蓋碗茶代表著巴渝人順應自然、適應自然,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生活哲學,不拘泥于某一種茶葉,開放而包容。薈茗蓋碗工夫茶藝也成為了兩江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每一個平常的一天,舒小紅都傳播著茶藝知識,分享著茶藝故事,不是在她的體驗門店,就是在她的培訓學校。人來人往,茶來茶往,她的人生與茶交織在一起,生動地書寫著“人生如茶,茶如人生”。

更多新聞,請點擊:

責任編輯:王婷婷

嫩草影院永久在线一二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