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故事|驍騎“創想家”-華龍網

百姓故事|驍騎“創想家”

2025-02-25 06:00:00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831
記者手記

用“發明”給鐵騎裝百寶箱,給城市上安全栓。

15年累計騎行12萬公里、3項國家專利、曾榮立三等功2次,受到個人嘉獎9次——這組數據背后,是陳澤千從普通民警到創新先鋒的蛻變軌跡。

作為兩江新區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隊機動大隊副大隊長,他不僅是日均騎行百余公里、累計服務超千次勤務的“馬路衛士”,更是用科技創新破解警務痛點的“智慧大腦”。從2022年的一次錐形桶缺失險情,到2023年斬獲3項國家專利、在實戰中數次搶險,他用兩年時間將警用摩托車勤務效率推向新高度,使213起警情處置效率提升40%,讓“兩江驍騎”的金色盾牌在科技賦能下愈發閃耀。

準備出發執行任務

 騎行12萬公里:關于正義和守護的堅持

剛剛過去不久的2025年新年,陳澤千感到忙碌卻值得。

首次成為總臺春晚分會場,山城在這個春節顯得更加繁忙,迎來了往來不斷的旅客。和許許多多堅守崗位的奮斗者一樣,陳澤千和隊友們的堅守,守護著這個城市的團圓和美。對他們而言,雖然總是缺席自家的團圓時刻,但從不曾缺席對無數個家庭團圓的守護。

2018年6月,“兩江驍騎”正式成立,106名隊員駕馭著110余輛摩托車,成為兩江新區交通管理和治安巡防的一把利刃。

作為其中一員,陳澤千常說,自己的工作或許沒有那么驚天動地,甚至看起來繁復又雜亂,常年風里來雨里去,頭頂著炎炎烈日四處巡邏,但每一次騎行都是守護百姓安全的堅實腳步,“對于我來說,做一名民警,我的信念就是正義和守護,這些事對自己來說是日常,但對于老百姓來說就是大事”。

至今,他已經騎行超過12萬公里。

處理事故中

 一次出警:帶來“發明”的決心

一次出警,打破了陳澤千忙而不亂的節奏。

2022年7月13日,兩江新區人和大道。正在巡邏的陳澤千突然聽到對講機里傳來急促呼叫——前方300米發生摩托車追尾事故。當他趕到現場時,傷者正躺在滾燙的路面抽搐,頭盔縫隙滲出的血跡在陽光下格外刺眼。

“立即隔離現場!”陳澤千的指令剛出口就卡在了喉嚨。巡邏摩托車狹小的儲物箱里,只有反光背心和急救包,本該發揮關鍵作用的錐形桶,此刻還躺在3公里外的倉庫。他抓起對講機的手,緩緩放了下來。

最終,幾位民警只得找來附近環衛工所用的清潔工具,并把摩托車橫置在馬龍上?!皞弋敃r情況嚴重,摩托車的卡扣扎進了他的咽喉部,我們的隨身急救包肯定不足以救治,這種情況下我們也不能貿然挪動傷者,以免二次傷害,唯一的辦法只有保護好現場,等待醫療人員”。陳澤千回憶:“這樣雖然也起到一定的隔離作用,但摩托車和環衛工具畢竟不是隔離設施,隔離范圍也有限?!?/p>

當救護車載著傷者呼嘯而去時,陳澤千的筆記本上多了一行潦草字跡:“必須讓錐形桶長在摩托車上!”

執行任務中

深夜的辦公室,陳澤千將警用摩托的儲物空間拆解成三維坐標系。長38cm、寬28cm、高25cm的標準儲物箱,要容納錐形桶(直徑38cm)、防刺服、滅火器等12種裝備,如同要在火柴盒里裝進整個工具箱。

“陳隊又魔怔了?!标爢T們看著副隊長趴在維修車間的摩托上丈量尺寸,手指被金屬毛邊劃出血痕都渾然不覺。這個習慣把執法記錄儀數據導成EXCEL表格分析的“數據控”,開始用游標卡尺重新丈量他的戰場。

“當時真以為他走火入魔了?!标爢T回憶,陳澤千的辦公桌變成了“零件博物館”:3D打印的模型、不同硬度的減震海綿,甚至從淘寶買來的登山包卡扣。

然而,研發也并非一帆風順。身邊的隊友在駕駛測試后提出質疑:現有收納裝置雖有不足,但應付日常巡邏足夠,投入研發成本是個問題,到最后會不會白費力氣?新裝置增加負重會是否影響行駛安全?改裝后的收納箱占用座椅位置,需要載人時怎么辦?

陳澤千并未動搖,他堅信自己的設計能解決實際問題。

為讓裝置更加穩定,他調整固定方式、增加減震材料;為保障安全耐用,他和裝備制造商深入交流,研究材料和制作工藝;為提升儲物能力,他不斷優化裝置結構和空間。

研究改進方案

 三次更新升級:打造流動的安全堡壘

經歷前后三次的升級迭代,最終,陳澤千將原本的一個儲物箱,擴展為三個,并通過反復測試,完成了10秒內可拆卸的目標,也確定了裝置的穩定性。

彼時,原本只能容納極少量的儲物箱,不僅能容納12種警用裝備,在摩托車的側面也裝上了支架,可以牢牢扣住U型臂盾。陳澤千最初“一定要裝得下錐形桶”的愿望妥妥地實現,連便攜式AED除顫儀也可輕松放置其中。

再次試用后,隊友們贊不絕口:“這個新收納裝置太棒了!以前遇到各種警情時總是擔心裝備不夠用或不好拿,現在這個問題得到了解決?!薄艾F在擺放交通安全設施,從到達現場到完成擺放不到一分鐘,速度比以前快多了!”

2023年4月,全新改裝的摩托車亮相時,連廠家設計師都為之驚嘆。不只是擴容,新收納箱上還加裝了360°實時監控攝像頭,可以在后臺大數據系統實現畫面同傳。這個創新設計的裝置,讓每一次出警裝備攜帶量提升300%,而重量僅增加約10公斤。

在“收納一號”中取裝備

在五紅路的一次實戰測試中,新裝備創造了紀錄:從發現老人心臟病突發到取出AED除顫儀實施救援,全程僅用時47秒。

2023年5月,國內一家警用摩托車特種裝備制造商針對該收納裝置進行測試和評估,出具了評估分析報告,指出設計方案完全滿足實際需求,并且對車輛中低速行駛的影響較小,安全可靠。目前,該裝置已獲得2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和1項外觀設計專利。

陳澤千改造后的摩托車,如同“流動的安全堡壘”,那個曾被質疑“增加負重影響安全”的裝置,讓事故平均處置時間縮短40%。

辦公室墻上,2枚三等功獎章與3張專利證書格外顯眼。而陳澤千依然保持著日均80公里的騎行習慣,只是摩托儲物箱里多了本《機械設計原理》。每當有人問起研發初衷,這個把圖紙當日記寫的“兩江驍騎”總會拍拍車身:“它和我并肩作戰,一起守護這座城市!”

文/ 記者 林楠 圖、視頻/記者 李燊

百姓故事banner

責任編輯:邵煜晟

嫩草影院永久在线一二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