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職一年間|全國政協委員黎勇:讓“小哥”們凝聚大合力 基層治理需注入“新”力量
2025-03-02 06:00:00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首席記者 陳美西)重慶市涪陵區荔枝街道,網約車司機陳育全駛過黎明路時,注意到一片柵欄傾倒在路邊,造成道路緩行,立刻將問題反映到“網格員溝通群”中。
“我是交通網格員,平時跑單走街串巷,看到問題順手就反映了。”陳育全說,身邊的同行大多也是熱心腸,但很多人還不知道如何反映問題,找不到合適的渠道。
城市治理千頭萬緒,陳育全看到的問題,正是全國政協委員、涪陵區委書記黎勇關注的重要課題。
在涪陵區委辦公室,黎勇的案頭就擺放著一份與千萬個“網約車小哥、快遞小哥、外賣小哥”息息相關的提案。提案建議,鼓勵、引導新就業群體成為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補充力量。

深入調研
發現街頭巷尾的“流動觸角”
2025年全國兩會前夕,黎勇在忙碌的工作間隙,再次翻開提案,仔細推敲每一個細節。
這是一份和“小哥”們緊密相關的提案,涌動著基層治理的“新”力量。
過去一年,黎勇走遍了涪陵區的27個鎮街,深入社區街頭巷尾,收集社情民意。他發現,網約車司機、外賣騎手、快遞小哥等新就業群體數量龐大,且工作軌跡與基層網格員高度重合,可以在基層治理中信息感知、志愿服務中發揮重要作用。
以網約車司機陳育全為例,他從業8年,每天在涪陵城區行駛300公里以上,還在多個同城司機微信群中擔任“群主”。哪條路段需要維護、哪個邊坡有塌方,他都能第一時間掌握。
外賣員劉云也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日常配送或服務中,他能及時發現社區內的安全隱患,如消防通道堵塞、設施損壞、可疑人員活動等,并及時上報。
然而,通過調研,黎勇發現,盡管這些“小哥”們具備參與社會治理的潛力,但許多人缺乏主觀能動性,或不知道如何參與。
據統計,重慶市新就業群體兼職網格員僅3.3萬名,只占新就業群體總人數的1.1%。新就業群體參與社會治理仍面臨組織化程度低、參與機制不健全、權益保障不完善等問題。
搭建平臺
讓“管理變量”成為“治理增量”
“小哥”們流動性強、接觸面廣、信息靈通,如何有效的管理好、服務好、引導用好新就業群體,成了黎勇長期以來思考的問題。
他建議,通過加強新就業群體黨的建設,引導其有序參與社會治理。在全國層面出臺引導新就業群體參與服務現代化城市基層治理的指導意見,建立健全參與、管理、反饋、培訓、激勵等“頂層設計”,鼓勵各地開發政務“隨手拍”等APP,搭建制度化參與平臺,形成“移動探頭+社區響應”的治理閉環。
目前,涪陵區已在這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
去年,涪陵創新“雙網格”機制,建立公交車、出租車、網約車、教練車等線上專屬網格4個,在從業人員中挑選政治素質高、熱心公益的駕駛員作為網格員,分別加入175個微信群,形成信息“感知末梢”。
也正是在這時,陳育全成為了一名“交通網格員”,他將走街串巷發現的問題第一時間上報,不僅解決了實際問題,還讓進城務工的他多了一份歸屬感和認同感。
“今天反映了問題,過幾天再經過這條路的時候,發現已經解決了,覺得由衷開心!”陳育全告訴記者,這并不是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在涪陵,這樣的交通網格員共有105名。
而隨著新業態經濟迅猛發展,在全國,網約車司機、快遞員、外賣員等新就業群體已達8400萬人,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黎勇相信,通過有效組織引導,這些群體可以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發揮獨特作用,成為基層治理的“流動觸角”和“活力細胞”。
保障服務
始終為發展奔走、為民生呼吁
黎勇坦言,新就業群體具有職業流動性高、收入不穩定、青年群體和進城務工人員占比高等特征,有部分人社會認同與自我認同相對較低、對社會公共事務關注不夠。
他希望,通過加強新就業群體黨的建設,引導他們有序參與社會治理。此外,可以試點“社會治理積分制”,將參與社區服務、志愿服務等行為轉化為積分,可兌換職業技能培訓、醫療體檢、租房補貼等權益。
黎勇曾深耕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領域多年。去年兩會,他圍繞促進超齡勞動力再就業、打造職業教育協調發展新機制、推進社??ā耙豢ㄍā薄⑼七M建筑行業產業工人隊伍建設等內容提交了提案,均得到了國家有關部委的積極回應,部分建議還在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中得到體現。
過去一年,黎勇的工作崗位發生變化,調任為涪陵區委書記后,工作面得到更大拓展,也為更好履責提供了更多一線素材和案例支撐。今年,他還將關注產業轉型升級、科技創新、民生保障等事項。
他表示,將以更加飽滿的履職熱情,當好連接界別群眾和政府的橋梁紐帶,為發展奔走、為民生呼吁。
說到這里,黎勇笑著合上提案。一天后,他將帶著“小哥”們的期許,啟程前往北京。
相關報道:
責任編輯:邵煜晟